提到琼瑶我们应该都不陌生,或者说很多人的爱情观都是通过读她的小说塑造的。各种缠绵悱恻、曲折离奇的故事,让一群情窦初开的男女如痴如醉。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则是她的母亲,同样也拥有一段荡气回肠的师生恋。
那么,琼瑶的母亲是谁?她究竟有过什么经历,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家庭背景
琼瑶的母亲叫做袁行恕,1916年出生于江苏。她的家庭是那个时候的名门望族,父亲袁励衡是我国交通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家中一共育有二子四女,每个孩子都很上进,女儿更是出类拔萃。袁行恕的大姐事业尤其出色,曾任职外交官。
整个家庭的氛围轻松又愉悦,父亲袁励衡思想开明,全部的孩子都接受了先进的教育。优越的家庭条件,宽松的学习氛围,袁行恕慢慢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温柔少女。
校园恋情
13岁的袁行恕进入北京女中读书,同年遇见了21岁的历史老师陈致平。他们二人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帅气老师。袁行恕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文学,她对于文字非常痴迷。而陈致平恰好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平时授课引经据典,文学功底深厚。
袁行恕是名门闺秀,气质娴雅,陈致平也很快就注意到她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年轻人彼时熟识,互相爱慕,成为了一对恋人。然而当时的婚恋环境并不祝福这对年轻情侣。他们之间相差8岁,而且又是师生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中国新旧观念碰撞。按照传统观念年龄不是问题,但新思潮对于师生这层关系转成恋人也并不支持,他们的结合有着巨大的阻力。
婚后生活
爱情就是那样,外人越反对就会获得更强的反抗。20岁的袁行恕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陈致平。那时的袁行恕还继续在北平艺专读书,不久后就怀上了身孕。袁行恕不想因为孩子耽误自己的学业,而陈致平则想将孩子生下来。这对小夫妻产生了矛盾,但此时刚好爆发抗日战争,他们只能远离北京,前往四川躲避战乱。
隔年袁行恕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其中的女孩陈喆就是后来的琼瑶。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差一点被打掉的孩子,日后在中国文坛居然能取得如此高的地位。1949年袁行恕和丈夫一起离开大陆,飞往台湾。
啼笑皆非的是,陈喆居然和母亲一样,在读中学时喜欢上了大自己25岁的国文老师。或许大家看过林青霞的成名之作《窗外》,就是根据琼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里的女主角日常生活苦闷,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倍感温暖。但学校的流言蜚语让他们非常痛苦,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获得所有人的祝福。而这段故事,就是琼瑶少女时代的真实写照,最终她与老师的结局也是无疾而终。
其实不管是民国时期的中国还是现代的中国,老师这个角色有着传道受业的职责,是神圣的。所以在包办婚姻背景下的民国时期,师生恋是众人无法接受的。不过就算是今天,大家崇尚自由恋爱,也可以自主找对象。师生恋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仍然不被提倡,不合伦理。而且一般来说能成为师生,这两个人一般年龄差距就会很大。那个时候大多有一个人不够成熟,对于一切事物的认知不够清晰。他们可能是短暂陷入感情漩涡。等到成熟、工作后就会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最终以感情失败告终。所以师生恋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