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餐时长,人们的习惯不尽相同。概括来说,或许存在两种极端:有些人狼吞虎咽,仿佛飓风过境,短短十分钟内便解决了战斗,迅速恢复了状态;而另一些人则喜欢细嚼慢咽,他们或许还会辅以一些电子榨菜作为下饭佐料,因此用餐时间至少半小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饮食速度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确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鉴于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家在用餐时能够放慢节奏,多给食物一些咀嚼的时间。
一、吃饭慢的5个好处
1.减轻胃部负担
缓慢而细致地咀嚼食物,能够确保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的破碎与混合。这种细嚼慢咽的习惯,不仅有效减轻了胃部的消化负担,更有助于食物中的各类营养成分被身体高效吸收与利用。反之,若进食过快,食物可能未经充分咀嚼便匆匆进入胃部,这无疑会加重整个消化系统的运作压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身体对食物营养的摄取效率。
2.稳定血糖水平
细嚼慢咽能够降低食物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进而减缓血糖水平的提升速率。这一行为对于患有糖尿病或必须调控血糖水平的人群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相反,若进餐速度过快,则可能引发血糖的急剧攀升,对健康构成不利影响。
3.降低肥胖风险
那些细嚼慢咽的人在用餐时,通常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饱腹的感觉。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为大脑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以便准确接收并解读来自胃部的饱腹信号。这种习惯对于管理食物摄入量极为有益,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自我调控,避免无意识地过度进食,进而减少肥胖的风险。反之,若是狼吞虎咽地用餐,人们可能会在尚未感到满足之前,就已经不自觉地摄入了超出身体实际需要的食物量。
4.癌症风险降低
口腔与食道通常可以承受的温度范围在10到40摄氏度之间,但最高不应超出60摄氏度。如果我们能够放慢进食的速度,就可以降低因“趁热吃”而带来的风险,防止过热的食物对原本就较为敏感的食管黏膜上皮造成伤害,进而降低罹患食管癌的可能性。当面对质地粗糙或坚硬的食物时,通过仔细咀嚼和缓慢吞咽,我们可以减少对食管和肠胃的物理性损伤,从而避免由于反复刺激而引发的炎症。
5.牙龈更加“坚固”
通过细致且多次的咀嚼,不仅能够增强下颚肌肉的力量,提升牙床的健康状况,还能有效推动牙龈的血液循环。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会分泌出富含溶菌酶和其他抗菌成分的唾液,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地遏制细菌的滋生与繁殖。
二、推荐的吃饭速度
在进餐时,我们应当维持一个适中的速度,既不要匆忙也不要拖延。《中国膳食指南》提出,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早餐应当在15至20分钟内完成,而午餐和晚餐的用餐时间则应大约控制在30分钟。
倘若难以准确把握用餐时间,那么可以关注咀嚼次数,每次入口的食物建议咀嚼20到22次,这样的细嚼慢咽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三、专家推荐的吃饭营养配比,你记住了吗
1.荤素搭配
“荤食”的范畴不仅涵盖畜禽肉和水产品,还包含了蛋类和奶类。为了保持饮食均衡,每餐饮食中最好包含上述荤食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应当与素食类(如五谷杂粮、蔬菜及水果)进行合理搭配。这样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因荤食过多、素食过少而导致的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以及能量摄入超标的问题。
2.干稀搭配
建议每餐都进行干食与流食的合理搭配,例如,早餐可以选择牛奶或者杂粮粥,午餐时配以一份汤品,而到了晚餐,则可以享用一碗汤面。
3.粗细搭配
除了精米白面,我们也可以选择五谷杂粮和薯类作为主食的补充。例如,可以尝试蒸煮土豆、山药、地瓜等食物,用以部分替代传统的主食,这样不仅能丰富我们的餐桌,还能有效提高膳食纤维、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量,让饮食更加健康均衡。
4.谨记“三少一多”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减少油、盐和糖的摄入。尽量避免过多食用煎炸类食物。一个实用的判断方法是:若吃完菜肴后,盘底剩余的油能形成连续的一片,那就意味着油的用量超标了。我们需要逐步调整烹饪方式,将每日的油脂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之间。
同时,糖的摄入也不容忽视,建议每天将糖的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对于盐的摄入,我们应确保每天不超过5克。烹饪时,选择在食物即将出锅时添加盐,以及多采用蒸制的方式,都是有效减少盐分摄入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