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业质量投诉惊人回升,席刚何时才能治愈收购后遗症?

不正经社 2024-04-02 06:02:45

文丨张康康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新商悟(ID:xinshangwu898)

(本文约为3100字)

“喝到最后,有根头发,感觉都快吐了,太脏了!”

“喝的过程中感觉嘴里喝到一个异物,就吐出来了。”

“我在拼多多购买了新希望纯牛奶,发现质量问题,还发酸。”

“购买新希望成都老酸奶,开盖发现巨大的异物且酸奶变质,有许多黑色不明物质。”

“南山芦荟酸奶未正常密封。”

截至3月27日,3月份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新乳业的投诉已经上升到5宗,而且全部直接指向产品质量。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作为收购后遗症,经过最近两年的持续整改,各大投诉平台上针对新乳业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量减少了很多,但2024年前三个月,又呈现出上升之势。

1

七大产品质量问题

3月初,网络上曝出一河北消费者从新希望天香风味酸牛奶中喝出整袋清水的案例引起了网络热议。该消费者发布的视频称,她的新希望天香风味酸奶是从超市购买的,她喝了两口后发现味道不对,倒出来一看才发现是清水。

3月3日,天香乳业工作人员回应称,可能是装袋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灌装清洗管道时误把清水装入了酸奶袋中。不过,工作人员强调,水是干净的,酸奶是发酵不是勾兑的。

实际上,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新乳业投诉最集中的问题,而且多次被市场监督部门要求整改。

正经社分析师通过梳理近10年的资料发现,新乳业被曝出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1)蛋白质不合格。涉及产品是福建新希望澳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澳牛草莓味酸奶优乳饮料。

(2)保质期内变质。涉及产品包括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琴牌纯牛奶,新希望旗下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活润风味发酵乳,湖南新希望南山业态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鲜选牧场鲜牛奶。

(3)产品含有异物。涉及产品包括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琴牌活润酸奶(喝出头发、虫子)和鲜牛奶(黑色不明物),四川新希望华西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成都老酸奶(喝出塑料片)。

(4)酸度不合格。涉及产品包括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和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纯牛奶(学生奶灭菌乳)和高原纯牛奶,连云港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连望鲜牛奶(巴氏杀菌乳)、连望鲜牛奶(巴氏杀菌乳)。

(5)酵母不合格。涉及产品是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唯品风味发酵乳。

(6)包装不严。涉及产品是湖南新希望南山液态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芦荟酸奶。

(7)内容与产品不符。涉及产品包括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雪兰纯牛奶(喝出豆浆味),湖南新希望南山业态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鲜牛奶(牛奶呈豆腐渣样),河北新希望天香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香风味酸牛奶(喝出清水)。

2

扩张兼并留下后遗症

新乳业产品质量问题不断,被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归结为收购后遗症。

新乳业主要是靠收购起家的,而20多年里四处马不停蹄收购的,多是地方中小乳企。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自然无法跟大企业比。

何况,对收购企业的整合、管控,历来都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命题。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发现,迄今为止新乳业共进行了三轮大规模的收购。

2001年,新希望农业确立了一个通过收购切入乳业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控股省会/中心城市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的第一/第二地方品牌。

随后,新希望农业通过三轮收购,建立起了一个以西南、华东、西北为主要市场,同时向华北、华南探索扩张,拥有16家乳制品加工厂、13个标准牧场、15个全国性和区域性知名品牌,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大型乳业公司。

第一轮(2001年至2003年):通过收购、兼并、改组、合作等方式控股/参股了12家地方乳企,初步构建了以西南、华东为重点区域的乳品产业群。

但该阶段收购的企业存在质地参差不齐,总资产、销量、销售额差距较大的现象,而且投后管理存在人员融合不及预期、下属乳企协同不及预期、产品策略不够坚定等问题。

第二轮(2015年至2016年):根据公司2010年确立的“鲜战略”,收购了昆明海子、湖南南山、苏州双喜和朝日乳业等4家企业。

所谓“鲜战略”,简而言之就是,着重发展低温乳制品,通过重点布局、辐射周边的发展方式,通过优势区域布局开拓市场业务。

本轮收购的企业较少,但全是符合战略需要的优质标的,而且整合效果有明显提升。

第三轮(2019年至2021年):2019年新乳业上市以后开启了新一轮大收购,收购了宁夏夏进、福建澳牛和重庆“一只酸奶牛”,还入股了现代牧业和澳亚集团,基本实现了锁定优质奶源、拓展区域板块、延伸商业模式的战略布局。

2023年5月,新乳业提出新的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7年战略规划》,确立了“五年实现净利率倍增”的战略目标,和“做强低温、价值引领;科技加持、体验为上;内生为主、并购为辅;分布经营、区域深耕”的战略实现路径。大规模的收购暂告一段落。

3

席刚还须继续努力

通过大规模收购,新乳业的确实现了快速切入行业和快速增长的目标。

经过第一轮收购,新希望乳业事业群(2006年才正式从新希望农业里剥离出来成立新希望乳业)总资产达到13亿元,乳制品年加工能力35万吨,自有奶源年收牛奶25万吨。

经过第三轮收购,总营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20年至2023年三季度,总营收分别达67.49亿元、89.67亿元、100.06亿元和81.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92%、32.87%、11.59%和9.5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亿元、3.12亿元、3.62亿元和3.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8%、15.23%、15.77%和22.78%。

但是,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后遗症亦逐渐显现出来。

一是总营收增速和利润率逐渐下滑。

正如上文所言,总营收增速从2020年的18.92%下降到2023年三季度的9.55%,差不多下降了一倍。

毛利率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32.48%、34.72%、33.85%,但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33.11%、24.49%、24.56%、24.04%,明显呈下滑趋势。

净利率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3.59%、4.88%、4.96%,2019年至2023年三季度分别为4.43%、4.29%、3.81%、3.62%和4.78%,同样呈下滑之势。

总营收增速的下滑,主要跟地域性品牌消费规模较为稳定、本地规模上限突破很难和蒙牛、伊利等全国性头部企业的产品覆盖半径扩大有关。

二是负债率持续升高。

2019年至2022年,新乳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66%、66.65%、69.81%、71.91%,而同期32家上市乳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04%、49.39%、54.52%、58.89%。新乳业各期资产负债率至少高出行业平均值13个百分点,而且4年间资产负债率上升了超10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新乳业的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为70.48%,但仍名列32家上市乳制品企业的第一位。

三是产品质量管控跟不上。

新乳业自创立以来,收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改通知已经不止一次,有的是因为产品质量,有的是因为日常管理。2022年7月,澎湃网旗下的嗨牛财经曾刊文说:“近年来,新希望乳业子公司多次因产品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被要求整改……每隔几年就要出现一次问题,整改成了新希望乳业的常态,不是在整改就是在整改的路上。”

新乳业显然知道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性。2023年9月1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上,董事长席刚在会上阐述的质量安全管理举措,即所谓的“123454”原则,最引人关注的当属“3”和最后一个“4”。

“3”代表“质量三让步”方针,即当成本与质量发生冲突时,成本为质量让步;当现行制度流程与质量发生矛盾时,调整制度流程为质量让步;当企业发展与质量管控不能两全时,控制发展速度为质量让步。

最后一个“4”则代表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四大数字化工具——运荔枝、鲜活源、鲜活go和灯塔工厂。

通过发布新的五年规划和对外喊话,明确了要暂时放慢规模扩张的步伐而加强质量管控的战略,新乳业无疑是号准了公司发展的脉。

不过,最近几个月再次上升的质量投诉表明,这是一个比大规模收购兼并难得多的问题,席刚董事长还须继续努力。【《正经社&新商悟》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新商悟,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新商悟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