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读者的留言: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似乎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事情。在很多军迷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往往都会有“我们的某某和别人的某某比起来怎么样?”的问题模板。
但是这种问题都是伪命题。
换一个咱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类似问题“奔驰的E系不如宝马的5系吗?”谈到轿车似乎宝马党和奔驰党也会为自己的爱车争得面红耳赤。但到底是奔驰E系列一骑绝尘,还是宝马5系列傲视群雄实际上谁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里面有两种不同车的车主根据自己的财力、用途、需求和个人的倾向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究根问底也就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了。
民用车辆如此,其实军工产品也是一样。只不过消费者被换成了军队。每个不同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明确需求,在这些需求之上对装备的选择和改进、研发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路线。车子没法比,其实,飞机也没法比。
对于预警机来说,不仅仅是一架大型飞机背上驮着一部雷达在空中飞行这么简单的事情。首先,预警机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提供广域的空中监视和目标跟踪。它们一般都搭载了先进的雷达系统,能够实时探测、跟踪和识别空中目标,包括敌方飞机、导弹、无人机等。这为指挥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和态势认知,有助于实时了解战场的动态。
其次,预警机还具备指挥和控制功能。它们作为空中指挥平台,能够与地面指挥部门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协调作战部队的行动。预警机能够提供指挥官所需的空中战场情报,支持决策制定和战术执行。
此外,预警机还承担了电子侦察和干扰任务。它们可以探测和监测敌方的电子信号,并提供相关情报。在需要时,预警机还可以采取干扰措施,干扰或破坏敌方的通信、雷达和导航系统。
这一切都是一架预警机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是功能。而雷达仅仅是这一系列任务之中的一个小的关键环节。
更多的、更重要的功能反而是预警机内部的设备完成的。
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有一架预警机的内部设备模型,整体上机型用的是运-9,托载了一台有源相控阵雷达。从结构特征上我们可以认为是空警-500最为接近的一个实体模型了。不过这个模型还是和空警-500有着显著的差异。
但并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预警机内部设备的结构特征。
整体上来说,预警机就是一个飞行在空中的雷达/电子战/指挥复合体。机内的设备和人员安排都是按照预警机所预设的任务做出规划的。在预警机内部各个不同的岗位利用机载设备协同工作。
在预警机内部,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设备和岗位:
雷达系统:雷达是预警机的核心装备之一,用于探测、跟踪和识别空中目标。现代预警机通常搭载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具备较高的目标探测能力和抗干扰性能。
电子侦察系统:预警机还配备了电子侦察设备,用于探测和监测敌方的电子信号,包括通信信号、雷达信号、导航信号等。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重要的电子情报,支持指挥部门进行电子战和干扰行动。
通信系统:预警机需要与地面指挥部门、其他作战单位以及其他预警机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因此,它们配备了先进的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指挥和协调。
指挥控制系统:预警机作为空中指挥平台,具备指挥和控制的功能。其内部配备了指挥控制系统,可以接收、处理和传输各类情报和数据,支持指挥官进行作战决策和战术执行。
同时,预警机内部设置了各种专业岗位,包括雷达操作员、电子侦察员、通信员、指挥员等。这些人员根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利用机载设备进行协同工作,确保预警机的正常运行和任务完成。
所以说,预警机并不是一个雷达上天,而是在大型飞机上实施了一套系统集成项目。
如果在一架飞机内需要完成如此之多的功能,当然是越大的飞机就越有优势了。
E-3是基于波音707-320B改造的。而波音707本身就是具有四个涡轮风扇引擎的大型远程客机。本身可以飞行的距离为10740公里,对于预警机来说,这就意味着更长的留空时间和更大的可改造空间。
但是,E-3本身是1977年开始服役的,上面的很多设备其实都是很老很旧的设备,虽然经历了1987年-2001年的Block30/35和2014年-2020年的Block40/45两次重大升级。但是由于基础设备的底子上还是存在局限性,因此继续升级的潜力就不足了。
以机载系统来说,Block30/35的升级阶段,升级了当时最新的DOS 2.0系统作为操作人员工作台操作系统,到了Block40/45升级阶段,也就是2020年,系统也只是在用Windows 95。
系统的升级其实还是E-3升级计划中的重头戏。但是为什么现在咱们都用Windows 11了,而美国最重要的一型预警机还在用Windows 95呢?这里就和E-3的供电系统密切相关了。早早年间的计算机虽然运算效率低,但是能耗需求并不像现在这么夸张。一个150W的开关电源足以应付当年的计算机工作。而现在大家配置计算机的时候没有500W的电源都不好意思下单。这是家里个人计算机的使用状况,但对于拥有几百台各式各样用途计算机的E-3来说巨大的能耗变化就导致E-3无法承载了。于是在美军的E-3预警机中还有大量早期的奔腾和赛扬CPU在运行其中。
这是一块Block 40/45 升级期间美军采购的控制台主板。集成了CPU、显示和串行通讯的能力。功耗120瓦,上面可以加装一枚赛扬CPU。
也正因为E-3时期美军的预警机本身运算能力有限,就导致了E-3实际上是不能独立完成所有作战任务的,在美军构建E-3的同时,还额外的构建了E-6空中指挥和中继机。
以及E-8 联合之星监视机
用这两款飞机来弥补E-3在高负荷作战情况下的各种不足。
所以,美国的预警机体系是需要依托于不同机种和地面指挥中心等一系列的外部支撑才能真正的适应战场环境的。
说回我们的空警-500:
作为后来者,我们在研发空警-500时可以借鉴和吸收先前预警机技术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研究其他国家的预警机技术发展路径,可以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避免一些早期预警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样可以在技术上取得一定的优势,并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尤其是空警-500面世的时候,现代的计算机和电子系统架构恰逢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这就让空警-500在设备层面可以直接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例如相控阵雷达的运用。E-3的雷达是需要10秒钟转一圈的机械式雷达,而我们的雷达虽然也是圆形,但是那是整流罩的形状,雷达本身不必转动,依靠相控阵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做到快速的360度无死角扫描。这个技术在E-3构建的时候是想都不能想的技术。
机载设备也是如此,本身起点就比E-3要高了很多,尤其是央视公布了空警-500内部视频的时候。
W君的关注点一下子就放到了机架的盲板上了。实际上按照这个照片来看,我们的预警机内部的电子设备还远远没有装满,大部分架上面板都是通风盲板。一方面证明我们现在的设备数量就已经满足了空警-500的日常任务需求,另一方面盲板的存在还是在表明这款机型还有巨大的升级换代空间。
设备上来说,实际上空警-500已经超过了E-3几代的水平。
但是,缺点还是有的,主要还是其基本平台运-9,本身空间大小、航程、留空时间时间和波音-707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
前阵子有消息出来我们实验性的在空警-500上加装了空中受油系统。
这一方面是提高了空警-500的航程,从另一方面讲也只是针对空警-500本身基础平台太差采取的补救措施。
还是当时那篇文章的概念,我们民用大飞机相对于国外落后,最终还是会让军用装备承受落后带来的弊端的。
当然了,最后多一嘴,回到文章的命题,所有的军事装备别去争谁好谁差,本身都是这个国家或这个军队在当时的最优选择。比纸面数据上的好坏,其实真的是伪命题。
21世纪的航电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航电你很自豪吗?
只能我们在进步,干嘛要与美国比,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