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后,为何只说了四个字?

蔡妹 2025-01-18 15:53:41

从地理层面来讲,刘封所处的上庸三郡,与关二爷负责的襄樊战场之间的距离可不近。上庸大致位于如今的湖北竹山县周边,其到襄樊战场的直线距离差不多有五百里的样子。

从军事层面来看,刘封彼时拒绝前去增援,其给出的理由着实是有依据的。要知道,那时候刘封才刚刚攻占上庸没多久,其内部局势尚不稳定。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是选择去增援关羽的话,那么上庸这边极有可能会遭到曹魏集团的进攻。

再者,从私人感情方面考量,刘封其实是存在拒绝出兵的缘由的。据传,当年刘备未将刘封列为继承人,正是由于关二爷在关键时候表明了态度,不赞同刘备立刘封作世子。如此一来,刘封在这时候拒绝出兵,从情感角度来讲,倒也能够说得过去。

然而关键在于,能否实施增援行动,这属于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究竟要不要去增援,这实则是一个关乎态度方面的问题。

倘若关羽未曾败走麦城,也许刘备压根不会放在心上,顶多也就是事情过后责备几句罢了。可关键在于,关二爷随后竟被杀掉了,并且整个荆州也差不多全都丢掉了。

在此种情形之下,刘备从心理层面来讲,迫切需要找个人来承担责任,也就是背锅。而当时拒绝出兵的刘封,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最为恰当、最适合被刘备拿来甩锅的那个人选了。

恰恰就在这当口,刘封自己压根就没察觉到这个问题所在。相反,他还认为,自己成功拿下上庸,这份功劳可是相当大的,理应获得更为丰厚的奖赏才对。

屋漏偏逢连夜雨,意思是屋子漏了,可偏偏又赶上连夜下雨。这就如同倒霉事接二连三地来,本就处于困境之中,结果状况还越发糟糕,仿佛所有的不利因素都凑到了一块儿,让人愈发难以应对眼前的艰难处境。

关羽被杀没过多久,一同镇守上庸三郡的孟达与刘封之间便起了矛盾。彼时刘封自恃功劳颇高,压根没把孟达当回事儿,甚至还强夺了孟达手中的乐队。恰巧在这个时候,曹魏瞅准时机对孟达展开拉拢,这使得孟达不禁心生反叛之意。

于是,没过多久,孟达便公然举事造反了。他与曹魏一方的军队勾结起来,联手对相关地域发起攻势,进而将上庸三郡据为己有,完全站到了对立面。

孟达的故事,我们这会儿可以先暂且搁置一旁不去细讲。毕竟在数年之后,他是会再度现身的,并且其在那时所起的作用还极为重要呢,所以这里就先跳过关于他的相关内容啦。

就说刘封吧,他同样收到了来自曹魏集团的劝降书。可刘封心里想着,自己怎么说也是刘备的养子,于情于理都绝不能去投靠曹魏集团的。就这样,在被赶出上庸之后,刘封便径直退回成都去了。

恰恰就在这一时期,刘备着手开启了称帝的筹备事宜。

在刘备心中,此刻的刘封已然变成极为危险的不稳定因素。之前刘封拒绝出兵增援关羽一事,就致使刘备对其感情荡然无存。况且,刘封的存在本身,也会对刘禅的地位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就在这样极为关键的时刻,诸葛亮所表现出的态度,无疑是给刘封下达了一道无法更改的死刑判决,彻底断绝了刘封的生路,让其陷入了绝境之中,毫无转圜的余地。

彼时诸葛亮曾清晰指出,刘封极为勇猛,于军中向来颇具威望。要是刘备故去,由刘禅承袭大统,如此的刘封必然会对刘禅的地位构成威胁,甚至极有可能会将整个蜀汉集团搅得混乱不堪。

兴许直至此刻,刘封压根就未曾动过造反的念头,也从未想过要背叛刘备。可他的存在,实实在在就是个错误呢。要知道,当时刘备正为益州派的兴起而头疼不已。只要刘封还活着,日后益州派那帮人,那些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肯定会借着刘封的名义,撺掇他造反,好为他们自身谋取利益……

无论如何,刘备都决然不敢去冒这个风险的。在那样的局势之下,面对这一风险,刘备心里十分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深知一旦涉足,极有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他都不会选择去冒这样的风险。

不久之后,刘备终究是下了狠心,径直下达命令,让刘封自行了断性命。当刘封面临死亡之际,仅仅发出了一声感慨:“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待刘封自尽身亡以后,刘备亦是为此不停地哀伤落泪。

刘备一生都把自己视作厚道人,向来以厚道的形象示人。然而,就在赐死刘封这一事情上,刘备却显得不怎么厚道了,和他一贯所秉持的厚道做派似乎有些相悖之处。

这段父子之间的情谊,到最后到底还是未能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着实令人惋惜,所有的期盼与温情在此刻仿佛都化作了泡影,只留下满心的遗憾,那本该美好的走向,终究还是没能如愿呈现。

就在刘备赐死刘封的同一时段,其称帝所需要筹备的各项事宜,大体上也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

在公元221年5月15日这一天,刘备于成都的武担山上举行了称帝仪式,正式称帝后便改年号为章武。彼时,刘备将诸葛亮任命为丞相,许靖则被任命为司徒。过了一个月,刘备再度正式宣告,立吴氏为皇后,册立刘禅作太子,而他另外的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也分别被封王。

蜀汉政权由此正式建立起来了。从这一刻起,它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在三国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那一段风云变幻岁月里的重要一方,也拉开了其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序幕。

然而,就在刘备才刚登基,正准备出兵与东吴展开决战之际,一个令人痛心的噩耗竟又突如其来地传了过来。

张飞离世了。这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以勇猛著称的人物,终究走完了他的一生,生命之火就此熄灭,他的离去,也给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添上了一抹令人惋惜的色彩。

刘备尚未登基之际,张飞正于阆中带兵驻守。待刘备出兵之时,张飞亦是统领着手下的军队,朝着重庆方向行进,其目的在于抵达重庆后与刘备会合,而后一同去为关羽复仇雪恨。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张飞马上要出兵之际,其麾下的范强与张达竟然突然发动叛乱,残忍地将张飞杀害了。

之后便拿着张飞的头颅,转身去投靠东吴了。

《三国演义》对张飞的死有着颇为详尽的描述。张飞平日里总爱鞭挞下属,搞得下属们满心怨愤。临开战前,他还责令范疆、张达二人在短短三天内制出十万件白袍。需注意的是,这里的范疆在正史上其实是范强,大概是因笔误,在演义小说里才改了名字。

张飞提出要求后,范疆、张达心里清楚根本没办法完成,于是便向张飞苦苦哀求。哪晓得张飞听闻后大发雷霆,当即又命人将他俩狠狠揍了一顿,还强硬地责令他们务必完成军令。这二人见完成任务毫无可能,一不做二不休,就在当晚把张飞给杀了,接着便跑去投奔东吴了。

这种说法是出自演义小说当中的。

然而在正规的史书当中,实际上压根就不存在有关“造白袍”的任何记载。

并且,彼时的张飞,即便真的打算制造白袍,也并非一定要在三天内完成。要知道,从关二爷遇害,直至刘备出兵,这期间可是相隔了一年有余呢。再者说,就算张飞当真造出了十万件白袍,实际上这些白袍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三国演义》里提到刘备为一战出动了七十五万大军。可在正史中,刘备哪能有这么多军队?要是正史里的刘备真拥有七十五万精锐之师,并且还养得起这么庞大的队伍,那别说是为关羽报仇了,就算孙权和曹操联合起来,刘备也能轻松将他们打败。

后世有部分史学家对张飞之死曾有这样的猜测:范强、张达的突然行刺,恐怕并非偶然事件。其背后很可能是东吴在搞鬼,暗中与他俩取得联系并加以怂恿,致使他们对张飞痛下杀手。不然的话,实在难以解释此二人杀了张飞后,是怎样跨越那漫长路途,进入东吴势力范围的。

当然啦,对刘备来讲,这其中的原因说不定并没有那么重要呢。也就是说,不管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在刘备那里,可能都不是他特别看重或者非要去深究的方面。反正从刘备的角度来看,这些原因或许并非关键所在。

史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当刘备知晓张飞离世的消息时,仅仅道出了四个字而已。

哎!那飞鸟已然死去啦!

当人处于极致悲伤的状态时,往往是说不出话来的。那种悲伤到了极点的情绪,仿佛将所有想要倾诉的话语都给封堵在了心底,让人只是沉浸在那份悲痛之中,根本无法用言语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只能是默默承受着,呈现出一种无语的状态。

在刘备的心里,关羽、张飞他们哪能仅仅被视作下属,那可实实在在是如同亲兄弟一般的存在呐!这些人可是陪着刘备在这天下间闯荡了几十个年头的至交好友呢,情谊深厚无比!

故而,在张飞离世之后,刘备对东吴的恨意愈发浓烈起来。他径直将张飞的死,全都归咎于东吴一方,那仇恨的火焰,在张飞逝去的这一刻,于刘备心中熊熊燃烧,且越烧越旺,其对东吴的怨愤之情已然达到了极为强烈的程度。

于是,在公元221年的七月之时,刘备亲自率领着军队来到了前线。也正是在这一刻,那场在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夷陵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双方的交锋一触即发,战争的硝烟就此弥漫开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