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纪大了以后,在学习和实践这两件事上折腾不动,只能信命。
一、
教员在《毛选》中把宇宙观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一种是唯物辩证法。
其中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通过静止、孤立、片面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就好比说命运如何,这就是用一成不变的角度看问题,就是静止的看问题,同时还涉及到了孤立地看问题,因为只看到了一个人,而且忽略了周围人的联系和影响。
唯物辩证法是讲通过内部矛盾运动来发展。比如一个人如果有错误的思想作祟,那肯定会犯错的结果,比如机会主义的错误,必然导致失败。但是如果这个人纠正了自己的思想错误,行为更客观、全面,自然成功率就越高,人就发生了改变,得到了发展。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步入职场,其实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在发生改变,这足以说明人是可以改变的,反而不会信命。
年轻人为什么不信命?主要是年轻人学习能力强,精力足,实践的多,自然成长很快,发展越多,所以自然不信命。
而年长的人,等到过了六十岁,精力不够了,学习能力也下降了,应对新事物开始力不从心了,就会变得保守,不再有更多新的尝试,自然就会把以前的经验做好总结,认为有命运在操控自己。
年纪越大的人,越会转向通过形而上学的角度看问题,因为他不再有更多的时间和学习能力了。
二、
教员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认知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三阶段,感性阶段、理性阶段、把理论用于实践。
只有经历过这三阶段,才能得到真知,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如果有这样的经历,自然认识就深入了,个人就发展了,会有新的积累,反而不会信命。
如果一直不再经历这三阶段,只是不断地在老旧的认知体系搞总结,自然没有新意,就会感受到天花板,从天花板的角度感受到命运的安排。
人年龄大了,经验和知识是积累了不少,但是却变得很难再进一步,有更多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而年轻人之所以是后浪,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机会学习和发展,会有新的进步,只要年轻人有进步,就有机会超越前人的机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年轻就是最大的财富,有时间有精力就是最大的财富和优势,是老人无法比拟的,所以年轻人才是世界的未来。
同样作为普通人,越艰难的时候也越不要信命,越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改变和发展自己,是给自己找到出路,也是给后代做好榜样,这样家庭才能避免一直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