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震把母亲接到南京团聚,不久却收到来信:她不是你的亲娘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3-11-28 10:35:04

1949年12月22日,天刚蒙蒙亮,张震将军已经早早醒来,只见他匆匆赶到南京下关码头,此刻码头寒风刺骨,空无一人。

张震站在寒冷的江边,盯着远处的江面,眼前是滚滚的波涛,脑海里是11年前的母子情意。

原来自1938年和母亲吴命媛一别后,已过去11个春秋,此刻张震在码头就是等待母亲的到来。

此刻,张震既焦急又激动,等啊等,终于等来了母亲坐的那只船。

张震将军

船刚靠岸,张震喜笑颜开,急步跳上船去,在人流中找寻着自己的母亲。不一会,他的眼睛就锁在了一个憔悴苍老,神情有些惊喜和不安的老人身上,这就是母亲。

张震欢声呼道:“妈妈!”

眼泪早已夺眶而出,可老人似乎有点恍惚,不知道是认不出儿子了,还是半信半疑,过了好一会,才说:“你的话好懂啊!”

张震忙说道:“我是你的儿子!”

听到“儿子”两字,吴命媛双眼突然一亮,端详着眼前的这个人,或许忘记谁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儿子吧,吴命媛认出了自己的儿子。

两人相拥而泣,接着张震便带着母亲回到了住处,一家团圆。

然而就在张震接吴命媛到南京后没多久,家乡却来了一份信,信中说来南京的这位并非他的亲娘,而他真正的生母此刻生活在长寿街上。

在张震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张继纶是湖南平江县的一个篾匠,母亲吴命媛是客家妇女,非常勤劳、能干,农活几乎样样都行。

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父母对于张震一直疼爱有加。

张震

年幼的张震便很能体恤父母,从记事时起,他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做篾工的艰辛。

做篾工需要大量的毛竹,当时竹子一般都是编排,然后由竹商将其放到汨罗江畔老河沟顺流下来。

然后张继纶去江边买,扛回家,劈开竹子,削成细篾,变成竹篓卖给茶商、油商。

张震年纪虽小,但也会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干些零活,日子虽说过得并不富裕,但很温馨。

可后来随着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长寿街上的茶行、油行纷纷倒闭,张继纶几乎很少能接到篾活了,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一下断了,家境日渐困难。

但即便如此,父母对于张震依旧宠爱有加。

张震4岁时,吴命媛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还常向那些奶水多的小媳妇讨些奶水,拿回去给张震喝。

张震活泼好动,吴命媛担心张震在家待着无聊,跑到家门前口池塘玩水,害怕出事。为此,吴命媛和丈夫一商量,把5岁的张震送去了私塾。

私塾先生见张震年纪小,一直不肯收,还是在吴命媛的的央求下,才同意。并且和其他学生一样支付同等的学费。

正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张震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时光。

1928年7月,父亲张继纶因为常年积劳成病,患了肺痨,失去劳动能力,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给他治病了。

张震当即放弃了上学,一次,他听邻居说她家女婿在长沙一所学校教书,可带张震到他那儿当校工,有工资。

15岁的张震为了养活这个家,当即决定前往。可没想到到了长沙却被骗去入了军队,成为了钱大钧部的一个兵在,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军事训练。

1930年4月,张震听说平江被红军解放了,于是借口回家探亲,逃回了家乡。在与红军的接触中,他发现这是一支解救贫苦百姓的队伍,于是当即参加了红军。

临走前,他和躺在床上的父亲张继纶道别,母亲吴命媛则紧紧拉着他的手,纵使有万般不舍,但他们也没有阻止儿子去参军。

张震湿润了眼眶,他随后把部队发的两块银元放再母亲手上,一番叮嘱后,咬咬牙,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参军后,张震从一个宣传员开始做起,因为作战勇猛,头脑清醒,思维缜密,很快展现出了治军才干。

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时任连政指导员的张震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从敌人重围空隙中突围出去。

为了完成任务,张震兵出奇招,带领全连静默急行军一夜,迅速跳出包围圈,并及时参加了打开缺口的战斗。

长征时,张震奉命率一侦察排深入敌区侦察。硬是凭借严密的组织和策应,孤军深入敌区,竟有惊无险,圆满完成侦察任务。

张震的这系列表现,得到了时任师政委黄克诚的关注。之后被调任10团作战参谋,从此逐级晋升,成为我军高级指挥机关的著名“高参”。

黄克诚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震一直从事参谋工作,期间协助彭雪枫、邓子恢等率部挫败日伪军。

1938年,张震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或许是多年未见父母,对他们很是想念。

他向周总理请假,回平江县老家探亲。周总理当即同意,还特意给他20元钱。

张震马不停蹄的赶到长寿街,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

或许是历经了很多变故,吴命媛苍老了许多。闲谈中,张震得知原来自国民党军队占领长寿街后,那些红军亲属就成了他们欺压的对象,父亲张继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病情恶化去世的。

媳妇邓画梅为了生存,之后同一个男人同居了,并已有了一个4岁的男孩。吴命媛说:这不能怪她,剩下她一个,真是没法活下去了。

听着母亲诉说这这一切遭遇,张震难过地哭了。

这也更坚定了他革命的信念。赶回武汉前,张震将周总理给的那20元钱,塞到母亲手里。在安排了母亲的生活之后,张震怀着难舍难分的心情,离开了长寿街。

到了武汉,张震考虑到邓画梅的情况,便主动写了封离婚信,让她开始新的生活。

自从1938年他回长寿街,匆匆一别后,多年来杳无音信,生死不知。期间张震也曾写过几封家信,但都石沉大海。

夜深人静时,想起作为儿子不能陪伴自父母膝下,张震十分愧疚。曾赋诗以表悬念慈母之心,感慨忠孝两难全。

然而他们母子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要想解决,那就是只有革命。而在之后的11年里,张震在战火的淬炼下,也成长为了共和国将军。

在抗战中,张震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在其《周年回忆》中总结了除了开展敌后游击战经验,在新四军中影响甚大,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协助陈毅、粟裕参与指挥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大兵团作战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眼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此时的张震也越发想念在家乡的父母,时至今日已和他们分隔了11年之久,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后于1949年秋,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的帮助下,人们从一个破碉堡中找到了张震的养母吴命媛。

她已沦为乞丐,讨饭为生,而且已经精神失常了。黄克诚派人将她送到武汉,邓子恢派人买好船票,将她送往南京,并电话通知了张震。

按时间,12月22日早上母亲吴命媛就会到达南京下关码头。于是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2003年,张震回忆当时的场景,依旧记忆犹新。

他还记得,那天随同母亲吴命媛一同前来的还有张震的表兄吴诞生。老人当时还把张震小时候盖过的印花小被带来了,说是证明吴命媛身份信物和证明书。

看到神情恍惚的母亲,张震不禁泪如雨下。

这无疑是悲喜交加的眼泪,喜的是分别11载,战乱之中,流离失所,母子终于得以团圆;悲的是她老人家憔悴苍老,神情呆滞,他都不大敢认了。

随后张震直接在母亲吴命媛面前蹲下身来,直接背起了老母亲,下了船,回到了南京住处。

母子分别11年,今日相逢在被推翻的旧中国都城,这天翻地覆的喜庆,让母子和全家人都高兴万分。

张震的妻子马龄松拿出自己的衣服给婆婆换上,这才发现婆婆穿得衣服,早已破旧不堪,成了一丝丝一条条的破布,完全不能穿了。

而这些破烂衣服,无疑见证了老母亲这些年受过的苦难!

张震从母亲吴命媛口中得知:1938年,张震与邓画梅解除婚约后,只剩吴命媛一人,孤苦零丁,亲友接济也难以为继,先是靠变卖家中用具为生,最后,连张继纶去世时准备留给儿子作纪念的一把篾刀,也被债主拿走了。

吴命媛不得不离开一贫如洗的家,住在破碉堡中,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听着母亲的诉说,张震早已泪眼婆娑。

为弥补这些年无法在身边尽孝道,张震安排吴命媛和自己住在一起,悉心照料。

然而就在张震接吴命媛到南京后没多久,家乡的一封来信,让他不知所措。

信中说来南京的并非张震亲娘,而他的亲生母亲,此刻还生活在长寿街上。

得此音讯,张震颇感突然,不信其真。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在他的记忆中,吴命媛始终对自己十分疼爱,关怀备至,只有亲生骨肉才能如此。

张震清楚的记得6岁那年,吴命媛把他送到隔壁的万寿宫小学读书。一天,吴命媛正好去学校看张震,因为做操时不专心,此时体育教师正好用小木棍在他头上打了一下。

吴命媛见儿子挨打,立即跑了上去,抱着他就哭,并对教师说:“我的儿子,自己都舍不得打,你为什么打他?我们不上学了!”

说完,拉着他的手就走,校长出来劝阻也不行,吴命媛确实舍不得打张震,

在他的记忆里,她只打过他一次。

张震将军

那是张震听人家说他不是娘生的,当时张震年纪尚小,不懂其意,回家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结果,很少对张震发脾气的吴命媛,大动肝火,还把他痛打了一顿,边打边喊:“你不是我生的,是谁生的?那么一点点儿,我把你抱大的。”

当时张震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生这么大的气,其实她是因为张震不是她亲生儿子的身份而害怕。

张震回想到这里,有点恍然。后来,家乡人不断来信,叙说实情,旧时的邻居也来信证明。

这让张震开始有点相信,抱着弄清情况的想法,张震给家乡政府去了信,帮助他做调查。

最后,确认了这样的事实:他的生母叫余朵莲。

原来张震,原本姓吴,在其还未出生时,亲生父亲便已经去世了。

父亲的去世,所有的重担都落到了母亲余朵莲身上,这个家也是风雨飘摇。由于贫病交加,在生下张震前,家里已有5个孩子先后夭折了。

母亲余朵莲为了养活这个刚生下的孩子,不得已只好将他送给镇上一个叫张继纶的篾匠收养。

张震百感交集,之后,余朵莲也给张震来了信,诉说40年来生离之痛。当年的介绍人也写信证明了出继情形。

可即便如此,张震还是有点不大相信。因为他对养母吴命媛的感情太深了,每一念及,总是眼泪夺眶而出。

但是,既然大家证明了,就不管是养母吴命媛,还是生母余朵莲,都是母亲辈的人了,他都有责任照顾好她们的晚年。

他依旧留着吴命媛在身边,让她晚年安定幸福。但吴命媛不习惯城市生活,只住了半年多,就闹着要回家,有时精神病发作,到处乱跑。

当时,解放军正在筹划解放台湾,军队建设的任务也十分繁重。马龄松在南京市上班,除节假日外,也没有更多时间陪伴老人。

张震担心母亲跑出去被汽车撞伤,只好同意她回家。养老送终吴命媛临走时,张震一直送到船上,由表兄吴翼生、吴诞生接其回家。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粮食紧张,张震和夫人也节省部分粮票寄给养母。

1960年春节期间,张震带着全家回平江老家看望母亲。吴命媛看到孙子、孙女都长大了,非常高兴,紧紧拉着孩子们的手,问长问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分别时,母子之间难舍难分,张震又特意把吴命媛接到长沙住了两三天,为她购置了棉衣、棉被、暖水瓶等衣物,并留了一笔生活费。

有一次,张震也去看望了生母,他担心养母难以接受,不愿意因此伤她的心。所以在回乡探望时,并未告知养母。

他含泪叫了两声:“妈妈!妈妈!”那位不幸又万幸的母亲,只是流泪,久久无言。

此后,对两个母亲的生活,张震同样关心。

1961年11月,78岁的吴命媛因水肿病离开了人间。闻讯,张震失声痛哭,彻夜未眠。但因忙于工作,他寄了点钱给表兄,委托他简单地料理了养母的后事。

生母由她的长孙吴嘉清照顾,99岁高龄逝世。

谁能知道,身经百战的张震将军不仅功勋卓著,而且是一位为人仁厚、事母至孝的客家汉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