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圆融——谢无量书法精品编年展暨新书发布会

品书画有门道 2024-08-12 17:22:51

金风玉露,秋高气爽。“法海圆融——谢无量书法精品编年展暨新书发布会”于2024年8月8日下午3:00在北京杏坛美术馆隆重开幕。

参加本次展览的嘉宾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蔡祥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梁永琳、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恒、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电影艺术家张铁林、《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河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吴占良、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高庆春。当代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建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冰、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山水工作室主任曾三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创新部副主任张惠强、独立艺术家刘墨、独立艺术家汪为新、书画鉴藏家李志远、书画鉴藏家郑晓宇、《书画文献》主编陈硕、荣宝斋画院教授曲朴、艺术史自由学者杨岩松、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魏增宇、《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范国新、《中国书画》杂志社编辑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编辑欧阳逸川、央视导演张航、永乐拍卖经理李欢欢、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总经理韩超。

谢无量的书法,是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的璀璨结晶,不仅仅是笔墨的流淌,更是时代精神的映射。在那个新旧交替、思想激荡的年代,谢无量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才情,将个性与自我追求融入书法之中。他身处碑学大兴之时,不拘一格,勇于突破传统束缚,以心摹手追的独特方式,创造出多变直率、复杂虚和、绚烂古朴的书法风格,成为那个时代书坛上的一股清流。

本次展览以学术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谢无量书法的魅力。从署年解读到签名编年,从风格分段到印章使用,追溯其书法发展的轨迹,剖析其艺术特色的形成;通过梳理谢无量的师承脉络与朋友圈,揭示其书法艺术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交游。让我们在欣赏谢无量先生书法作品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文化气息。同时,愿每一位观者都能从中汲取灵感,感受到谢无量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法海圆融——谢无量书法精品编年》由康耀仁先生编著,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康耀仁先生从本心的喜欢到收藏,无意间形成系列,最终水到渠成,自发完成系统性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将谢无量书法各个时期,不同形式,以编年为主脉,围绕署年、签名、风格、印章等四大问题加以分析,从图像的角度直观感受谢无量书风的前后变化和相互关联,从理论的层面了解诸多方面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是对谢无量书法艺术的全面展现,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深刻挖掘与传承。

开幕现场

中国职工书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家研究员王登科先生主持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先生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崔志强先生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蔡祥林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恒先生致辞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电影艺术家张铁林先生致辞

书法家、鉴赏家、艺术史研究学者康耀仁先生致辞

杏坛美术馆执行馆长丁俊文先生致答谢词

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部分)

集南台寺(约 57 岁 )

释文:万里桥边水浅深,廿年重到一沉吟 。许瓢未改逃尧日,墨茧空惊救宋心。细路孤花擎晚色,故人清酌霁秋阴。眼前忧乐寻常在,谁道浮云变古今。廿四年还成都集南台寺之作。穆庵诗老,无量。

说明:此扇书有“廿四年秋还成都集南台寺”,同样内容和时间谢无量另书有条幅(本书第 54 页),彼作呈现 52—53 岁风貌,但本作书风明显成熟,且签名呈现 57 岁特征,可知,谢无量书法题写的年款,未必是书写时间,也可能是赋诗时间。上款人程康(1889—?),字穆庵,湖南宁乡人。著有《顾庐诗抄》《听诗》《石斋诗稿》。

楷书《心经》赠佛如方丈(62 岁)

释文:(全文略)

说明:佛如方丈,系成都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谢无量刚回成都,住地离文殊院不远,与佛如方丈频繁交集。迁居北京后,二人依然保持联系,谢在 77 岁时还为佛如方丈书写对联(参见本书第 214 页)。谢无量书写《心经》,多集中在 62 岁至 64 岁期间,目前已知四件 ,横幅仅此一件,或书赠佛如方丈之故,不仅书写至为用心,且以绢本手绘朱栏格式,极其稀有。

刘豫波题成都望江楼浣笺亭廿九言龙门对联(62 岁)

释文: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流韵,不妨诗让杜陵多。刘豫波题成都望江楼浣笺亭。无量,乙酉仲冬。

说明:谢无量的龙门对联多属两行布局,仅此为三行。如此格式在历代对联中也极为罕见。此作章法不拘于整齐划一的布局,而是大小穿插、避让,纵横交错,一眼望去,气象万千。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二十四言龙门对联(约 63 岁)

释文:层楼高百尺,到最上头放开眼界,直看我玉垒浮云,锦江春色;往事越千年,是真才子自有胸怀,那管他儒臣持笔,诗史题吟。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南高先生属,无量。

说明:此为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联句,统观谢书五件龙门对联,此作单字较小,清新俊雅,文气扑面,却能小中见大。上款人南高,也曾出现于其他谢书作品中。

赠槿篱自作诗书四条屏(65 岁)

释文:炎天独夜看星辰,物理趋时息息新。西上李聃弘化迹,南来黄缭本畸人。观生漫觉身为患,烧劫频惊梦是真。何日乌蓬泛明月,蜀姜重煮越溪莼。幻药从知起疾难,眼前长是黑漫漫。莫持黄叶儿啼惯,听到哀蝉暑气阑。梁国精金真土块,禅家白牯要轻安。虞宾一位留圜府,始信明时政法宽。二十年前一俊人,海滨相遇倍情亲。衣幍蕴藉仪容好,书画纵横藻鉴新。寿历乍添逢大衍,太平有象颂长春。沧桑坐阅真如幻,阛阓中间大隐身。戊子新秋,槿篱先生正句,无量。

说明:戊子年,谢无量的书写状态绝佳,曾分别在新春、新秋、除日三个时间段完成了不少佳作,且改变前两年小字册页的偏好,而采用大字四条屏(或六条屏)形式,观之更显张力。本作四条屏书于新秋,书风渐趋成熟,线条已见拙厚。签名的“无”字,体势趋于纵向,其弯钩底部弧度较大,显得雍容舒展;“量”上方减省为“口”,下面写成“坐”字,两点呈下压状。类此均为 65 岁的签名特征。

离别艰危七言对联(约 67 岁)

释文:离别不堪无限意,艰难深仗济时才。无量。

说明:谢无量 67 岁的作品,签名比较特殊,不仅签名单字右倾,字态拉长,联语也是如此。而且大多钤印。本作便具备这两个特征。

李商隐诗句(74 岁)

释文:回廊四合掩寂莫 ,碧鹦武对红蔷薇。一九五七年,无量。

说明:此处 “无”的形态比较特殊,打钩的两侧左短右长,因本作品有年款,故其他同样写法却无年款的作品可以此参照并得到准确的判断,从这个角度而言,此作意义重大。

《青城杂题》之五(约 79 岁)

释文:银杏成双作庙门,石阶迤逦上苔痕。新收橡栗斋厨富,挑菜何劳过远村。寥落秋山阴复晴,枯蝉已寂鸟无声。玉清宫转羊肠路,一片芦花照眼明。《青城杂题》五 ,无量。

说明:啬翁晚年多次书写此诗,观此线质,似墨干毫硬,书写时毫毛尚未松软,且行笔快捷,或啬翁意欲放书,随性挥洒而任其天然,故通篇意气飞扬,别具神彩。

和湛翁之二(约 80 岁)

释文:被发终何往,斋心亦内游。问邦存冕辂,舍瑟异由求。燕子衔泥怯,狙公得芧休。边城好风物,随意阅林丘。和湛翁二,无量。

新松恶竹七言联(约 80 岁)

释文: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谢无量。

说明:此联取自杜甫诗句。谢无量生命最后两年所书作品,多属自作诗,偶有杜甫诗,但联句少见。此联苍厚、古拙、生辣、率意,当为谢无量晚年杰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