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这样一个化妆品直播间?
只要他们在直播,只要直播间卖的是粉底,无论你什么时候刷进去,无论正在卖粉底的主播是谁,那你都会看到,怼在镜头上的一张“烂脸”:
脸颊长痘、双颊泛红,甚至还因一次又一次地上妆卸妆,痘痘破裂,渗出了血迹。
皮肤状态真是不忍直视。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主播的脸都烂成这样了,怎么还不去看皮肤科?
但很快主播的话,就打消了你的念头:看好,看好,这粉底的遮瑕能力有多么的神奇。
只见她哐哐哐,拿起手上的粉扑沾了一点气垫粉底就开始不停往“烂脸”的地方一阵猛拍。
果然,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经过粉底液的一番“精修”之后,这效果不是盖的,主播的“烂脸“在镜头前被遮盖得干干净净,堪比磨皮全开。
和上妆前的效果一对比,完全就是毛胚房和精装房的区别。
看完这通操作后,你开始对这粉底效果心动了,但你还是有点犹豫这效果是不是开了特效。
为了打消你的怀疑,主播又手把手上演了“自虐式”上妆。
只见她在脸上挑了一颗刚被多次来回卸妆,用力揉搓,有点渗血的痘痘,开始徒手在上面抹粉底。
结果几秒钟之后,痘痘又神奇地隐身了。
这一片的皮肤和其他没抹粉底液的皮肤一对比,就像剥了壳的鸡蛋。
这时,你对这款粉底的所有顾虑都会烟消云散,这可是实打实的真人换肤呀。
这效果完全是绝了,这粉底完全就是粉底液遮瑕界的天花板。
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便宜,不到200块。
只不过看久了你就会发现,不止是这个主播,随时你刷进这个直播间,所有的主播都是顶着一张“烂脸”在直播,亲身带你感受这款粉底的遮瑕力不输任何高端产品。
可就在满心欢喜期待收货,在自己脸上见证奇迹的网友们,可能要失望了。
有网友专门发帖,说了亲身试用后的感受:
上妆的时候已经卡粉不均匀了,午睡起来已经暗沉+颗粒感很重,等到下午出差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惨不忍睹,晚上十点回到家打开原相机前置镜头,直接把自己吓个半死。
还有网友,直接开贴“劝退”:
粉感不好、斑驳、卡粉严重真的很差,而且一点不遮瑕。
打开这个直播间橱窗的评论区,还能看到很多人都在吐槽:
不仅没有直播间里显示的遮瑕效果,而且还颜色发黄,效果也并不持久,甚至在上妆时就容易卡粉不均匀。
但直播间不但没有对网友们的质疑做出解释,反而选择直接禁言和拉黑这些反馈问题的消费者。
还真应了其中一位网友的话:
不是化妆品套路深,只是这个直播间的套路更深。
你以为“烂脸”主播是为了生计自虐式上妆的打工仔,没想到别人才是披着羊皮的割韭菜小能手。
02
还记得很多网友第一次刷到这样的直播间时,看着主播因为上妆卸妆把脸上的皮肤来回擦拭得越来越红,不禁在下面同情起主播来。
结果主播的一句话,再次拉了一波好感:
大家不用心疼我,我就是干这个的,坐在这试用几个产品就能赚钱,已经很舒服了。
不少人想都不想,就冲着主播的这句话,直接买单。
只是收到货他们才知道,主播的这句话真的是句“大实话”。
有网友就一阵见血地指出:
直播间在主播试用产品前后,灯光有所不同,通过灯光调整主播脸上泛红颜色的深浅,从视觉上提高了产品的遮瑕力和贴服度,主播的面部瑕疵在镜头前被遮盖得干干净净。
还有一些网友,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
这个直播间似乎进行过调色,整个画面的色彩偏向洋红色调。
并且,为了更好的呈现遮瑕效果,主播不惜通过反复擦拭脸部使得泛红加剧。
怀疑她们刻意调高了画面的红色比例,让脸上的泛红看起来更加“严重”,前后对比就也更加鲜明。
但泛红是瑕疵中最容易遮住的问题,虽然看起来严重,但消下去也快。并不能完全体现产品的遮瑕力。
特别是主播在上妆的时候,很可能泛红的地方也消下去了,再加上灯光的完美配合,最终才呈现出了奶油肌的效果。
另外,还有人曝光了这位主播的真实皮肤状态:她皮肤很好也很白。
还有很多“烂脸”主播,不惜为了流量和效果弄虚作假,事先就化好了“烂脸妆”。
所以在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和同情心作祟下,类似直播间的人气是一波高过一波,背后的主播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就拿这位主播来说,作为某化妆品品牌的主理人,凭借此套路就从一位素人,在短时间里跃升成了千万级美妆主播,实现了单月销售额2100万的成就。
更讽刺的是,他们自创的品牌早就慢慢因各种原因销声匿迹,但直播间却能凭着这样的“烂脸营销”扶摇直上,和许多知名品牌合作,另辟蹊跷,开辟了一个赚钱的新赛道。
所以,这个主播还真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根本不用“心疼她”。
月薪3000的人,真是操碎了月薪3万人的心。
只是这种畸形营销下的畸形价值观,还要毒害多少中国人?
03
不得不说,在这种畸形营销下的畸形价值观,真是越来越辣眼睛。
很多人对整形一定不陌生,但有一种整形正在女同胞身边悄然流行。
虽然这个项目很冷门,但在整形圈里,却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大生意。
它不用开刀注射,埋线填充,整个手术过程几乎没有痛感,被称为“在术后给你的生活带来飞一般的体验”。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整形来说,在很多精致女性眼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个项目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但用整形界的话来说,这叫私密整形。
具体的整形项目,相信我不说你也能猜到一二。
大致就是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整形项目,但无论怎么包装,也就四个字“粉嫩、紧致”。
但介于很多中国人在骨子里,还是比较传统和守旧,很多平台对这类的词语还是设置成了违禁词。
但在很多整形医院的眼里,这可是一门朝阳生意,怎么可能错过营销的机会。
为了在各大平台上钻空子,他们不惜想破了脑袋,只能用水果来比喻隐私部位。
甚至为了更加形象,还有人不惜用上了 “黑木耳”和“深鲍”这种低俗恶臭的词汇来比喻。
配图的颜色也粉色和褐色来区分。
当这样的营销案铺天盖地在网上铺开来的时候,除了对女性身体的恶意满满,还真心看不出什么蓝海市场。
他们自对女性的穿衣自由有了严苛的评定标准后,又开始对女性的身体有了更加苛刻的定义。
“白幼瘦”也就算了,如今还要“完美的隐私部位”。
甚至为了大力收割韭菜,还言之凿凿地制定出了一套“完美标准”
理想形态是柳叶形,长度和宽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要左右对称,还得前段闭合相连。
颜色上得粉嘟嘟,有水分,看起来才能“楚楚动人”。
先不说这样的标准是不是科学,就说这样的低俗营销,就是一种阴沟里的恶臭。
因为早就有医疗科普博主,跳出来解释说:
每个人的身材比例不同,外阴构造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如果没有病变到影响生活,根本谈不上畸形。
另外,这个所谓的粉嫩在生理学上也是不存在的。
女性私处的色素沉积,是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健康成年女性应该有的形态。
所以,整形医院营造的这一切,就是一个大大的骗局。
至于紧致的问题。
和以上骗局一样,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女性主要的快感并不是来自于此。
所以,私下这些畸形的营销骗局之后,无疑就是畸形的审美在作祟。
女性只需要取悦自己,不需要取悦任何人。
04
但退一步说,为何这样畸形的营销骗局,依然有人为此买单呢?
在《迷恋》一书中,美国营销界大佬莎莉·霍格斯黑德就专门写过“野格酒”的营销手法。
1878年,野格酒诞生于德国,是当时的猎人们用来狩猎驱寒的,二战期间还用于作为受伤士兵的麻醉剂。
因为野格酒又苦又涩,非常难喝。
喝过它的人,有人说尝起来就像咳嗽药,有人说像黑色甘草汁,还有人把它比作一杯掺了煤油的电池酸液。
所以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人员把野格酒引进美国后,销量并不高,毕竟味道摆在那里。
特别是后来,某报纸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大肆抨击这款酒,说它不但味道恐怖,还含有一些违禁药物。
可想而知,野格酒在市场上更加没有立足之地。
但野格酒的营销人员不但没有阻止这篇文章的传播,反而将它复印了几百份,贴在全国的各大学酒吧。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主打的就是一个“难喝”。
只是他们把“难喝”,换了一个说法。
没想到,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营销手段,还真的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狂潮。
这种酒开始在大学生群体里,慢慢流行起来,大学生对它的评价是:
“恐怖”的味道、神秘的配方、机油一样的颜色、商标上的鹿头和十字架,都赋予了这款酒一种“反叛感”、“硬汉感”。
恰好迎合了年轻又勇于尝试,希望与众不同的大学生们。
特别是广告海报上,一个男人皱着眉头一脸痛苦地喝下一杯野格酒的画面,更加刺激了大学生们猎奇和跟风的心理。
这种心理,在社会学上被称为“群体迎合”。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多畸形的营销手段,会赢得无数人为其买单的原因所在了。
正如《流浪地球》中的人工智能MOSS所说: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无奈。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