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磨蹭娃,催促抱怨不得法,3个小方法,孩子利索家长夸

红红说育儿TXH 2024-03-24 22:48:15

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的话题真是3句离不开娃。这不,难得的一次聚会,聊着聊着就往孩子磨蹭这个话题上去了:

1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拖拖拉拉一小时还在写;

每天晚上8点半是孩子洗澡睡觉的时间,眼看都到29了,催了八百遍,他也没挪窝;

说好马上就去写作业,挪个板凳就花了半小时;

明明早早就把他叫醒了,过了20分钟也没见下床……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磨蹭又拖拉的娃?

父母的包办降低了孩子的行动力

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两个老人+一对父母---1~2个孩子的模式,有的更是典型的“4-2-1”的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2人,养育1个孩子。

这样的家庭结构,在对待孩子时,就很容易出现包办、代办。

比如:大人洗袜子3分钟搞定,孩子洗袜子,5分钟了还没好,一个没忍住就顺手给洗了;

孩子的鞋带歪歪扭扭,下意识就扯开重新给绑上;

孩子半天还没把纽扣扣上,手不自觉就过去帮了忙……

这些事情虽然小,但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顺手包办下,孩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遭到了破坏。

“反正都有爸爸妈妈帮忙,我不做也没什么。”

“反正即使我做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会重新再来一次,何必白费力气呢?”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动,行动能力也就降低了。

打击式的语言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

都说,孩子是夸出来的,越夸才越棒。可惜,我们的传统教育却认为,夸奖只会让人骄傲迷失,打击式教育才能让人警惕、清醒。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你怎么还在发呆啊!这都半小时了还没写完,你究竟要磨到什么时候啊?”

“你能不能写完再发呆啊,写一个笔画1秒钟,你发呆倒用了30秒。”

“做得这么粗糙,错误这么多,你确定不是胡乱应付的吗?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去做啊?”

事实上,我们在嫌弃孩子行动慢、做得不好的时候,孩子可能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只是,他当下的能力和我们的预期之间确实还有点差距,孩子也还需要时间慢慢成长。

而且,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动力,一次又一次的催促、抱怨,不但不会激起孩子的斗志,反而更可能让他一蹶不振。

“反正我也做不好。”

“反正做了也是挨骂,还不如不做。”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会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忍不住挑刺,忍不住催促,着急起来更是恨不得骂他、揍他,这可怎么办呀?”

都说,爱之深责之切,父母也是凡人,有脾气也很正常,只要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反省,从以下3个方面改进,再磨蹭的娃也会变利索。

家有磨蹭娃,催促抱怨不得法,3个小方法,孩子利索家长夸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能力,就像“三翻四坐九拉爬”一样,刚满月的孩子做不到能跑会跳,我们也不可能指望几岁的孩子就能像我们一样做事利落、条理分明。

毕竟,我们的能力也是20多年不断试错、练习的结果,孩子刚刚接触这些事情,做得慢、需要改进也很正常。

作为父母,一方面要注意平常心,不要操之过急;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磨合的时间和机会,忍住包办的习惯,孩子才能在一次次试错之后得到成长。

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人在犯错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紧张、自我怀疑,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予呵斥、遭到责备,孩子就会更加害怕、不自信。

相反,如果得到的是温柔而坚定地鼓励,他就会很快放松下来、冷静地分析,并再次进行尝试,对孩子来说,自信是最好的试金石。

因此,记得多说鼓励的话:“今天做作业比昨天快了3分钟哦,明天肯定更快。”

“妈妈看到你今天有很认真地洗袜子哦,真不错。”

孩子的自信都是夸奖、鼓励出来的,请不要吝啬哦。

预先提醒正确引导

有时候孩子拖拉,也可能是他还没有玩够、对时间没有概念。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对孩子预先提醒,并做好正确的引导了。

比如,孩子8点半睡觉,家长可以预先提醒他:“宝贝,现在是7点,1个半小时后就要睡觉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吗?”

“只有1个小时就要睡觉了,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吗?”

“到睡觉时间了,很遗憾,今天该做的事还没有做完,你能想到什么办法补救吗?现在先去休息,明天早点起来做吧。”

这样的引导,既能给孩子一个分配时间的概念,又能让他知道错过的事如何补救,让孩子慢慢变得更好。

当然,除此之外,让孩子认识时间、懂得利用时间、学会分配时间也很重要。

教会孩子认识时间、利用时间,让他学会规划时间、管理时间,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做事利索、不磨蹭的娃。

育儿是一次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门特别容易走错踩坑的学问,更是一门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学问。接纳孩子、允许犯错、等待成长、共同进步,才是育儿最好的归宿。

1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