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锦山
韩氏大宗祠
韩氏渡琼始祖韩显卿
锦山韩氏大宗祠南宋年间,韩氏渡琼始祖韩显卿落籍文昌锦山,此处成为海南韩氏肇基之地。
至明朝,其后人在锦山墟修建 “韩氏祖祠”,又称“韩氏大宗祠”,以此纪念渡琼始祖显卿公。
宗祠历经明清的维建,民国时遭侵琼日寇摧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海内外韩氏宗亲捐资重建了大宗祠。
解放后韩氏大宗祠充公成为锦山公社粮食仓库,1993年归宗返还韩氏族人,1994年进行修建成为现在的规模。
这座凝聚韩氏文化与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乡村宗祠,已成为文昌锦山地区的人文景观。
宗祠位于锦山第二小学北面,坐东南朝西北,宏伟的门楼临街而立,四柱三门歇山式,八只戗角,气势不凡。
跨越门楼,踩踏花岗岩铺设的石阶拾级而上,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场地上就是韩氏文化广场,古井、凉亭、宏伟壮丽的韩氏大礼堂,当然这里的核心建筑就是庄严肃穆,色彩纷呈的韩氏大宗祠。
韩氏先祖韩琦公、韩显卿公拜谒韩氏大宗祠,先来了解宋朝韩氏两位先祖。
韩琦(1008-1075年),河南安阳人,北宋进士,三朝名相,封魏国公,卒后特赠尚书令,谥号“忠献”,追封魏郡王。
韩琦在家乡安阳任职时,建造 “昼锦堂”,成为文人雅士谈诗论道之场所。
北宋文豪欧阳修为此撰文《昼锦堂记》,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蔡襄书丹,刑部郎中邵必题写碑额,这就是史上著名的《昼锦堂记碑》,也称“三绝碑”;此碑现存于安阳韩魏公祠。
“昼锦堂”成为韩琦后裔祠堂之堂号,闻名天下!
韩显卿(1155-1225年)韩琦第六世孙,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天资聪颖,及第后授文林郎,历任会稽县尉、知廉州,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敕授朝议大夫琼州府事,携家眷渡琼履职。
任职期满后,移居文昌锦山,开设先祖“昼锦堂”,延续韩琦公堂号,传播中原文化,成为韩氏渡琼始祖。
锦山墟为海南韩氏发祥地,韩氏大宗祠成为凝聚韩氏文化的场地。
宋子文购置木料,吴敬恒题匾宗祠占地约4000平方米,三进庭院式布局,由山门、昼锦堂、韩显卿公祠、横廊等组成。
山门两侧置厢房,门前镌刻楹联一对:
显仕高登光昼锦,
卿云广庇耀南阳。
最为显眼的是门楣正中镶嵌吴敬恒题写的“韩氏大宗祠”牌匾,落款为“甲戌冬季月修建”,这是1994年修建时重刻匾额。
而宗祠侧面一门楼上镶嵌着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重修时,吴敬恒题写的老牌匾。这也是韩氏大宗祠存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吴敬恒,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忠诚追随者,精书法。
民国抗战时期,韩氏祖祠毁于侵华日寇之手。抗战胜利后,当时为海南军政实权人物的韩汉英将军发动海内外韩氏族人重建宗祠;韩汉英,文昌抱罗镇人,后来在台湾官至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议。
韩汉英负责统筹重建,另一位曾任黄埔军校军事教官,国民党少将韩鹏如负责领导宗亲建设,旅泰华侨韩琼丰发动海内外宗亲捐资,共筹大洋五万多得以重建大宗祠。
据说重建韩氏大宗祠时,宋子文出力于泰国购置木材,韩汉英派兵护送回乡。
韩氏在如此强大的军政界与华侨宗亲的支持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宗祠顺利落成,并请吴敬恒题写“韩氏大宗祠 ”匾额。
宗祠前并排立有五通韩氏文武进士的碑文简介,分别是韩㥽、 韩俊、韩锦云、韩捧日、韩南辉等。这也是海南韩氏在古科举史上最为杰出的人物。
“昼锦堂”立宋耀如、宋庆龄雕像二进为“昼锦堂”,堂前立一通巨大的“昼锦堂记碑”;此碑复制安阳“韩魏公祠”原碑,在此立“昼锦堂记碑”,传承发扬先祖韩琦公的文化精神。
昼锦堂里立着两尊半身塑像,这是近现代闻名中外的宋氏家族的两位巨头宋耀如与宋庆龄。
宋耀如,原名韩教準,海南韩氏渡琼始祖韩显卿公第23世孙,1875年随宋姓堂舅海外谋生,后改姓宋;这位文昌昌洒镇古路园村人,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之一,“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宋庆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国家副主席、名誉主席。
追源溯本,昼锦堂里立像纪念两位受世人尊敬的“宋氏巨头”,众望所归。
堂内立柱上刻有楹联一对:
昌黎唤起文章府,
魏国恢宏宰相家。
韩显卿公祠宗祠三进正殿为“韩显卿公祠”,殿正中是雕刻精美的神龛,神龛正中置有韩显卿公塑像,两侧为历代先祖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