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新农人获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一等奖

湖北日报视频 2024-11-22 07:51:33

彭达参赛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李婷婷 张一博 徐洪星

“我们的技术已应用于湖北洪湖市、广西钦北区等6个省市,带动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84万元。”11月21日,由湖北省科技厅主办的2024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决赛在武汉火热开赛,15项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同台竞技。95后新农人彭达带着企业“菱—菱-鱼”生态种养技术斩获大赛一等奖。

一次实践引发创新思考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金梅林

“农民一年忙到头也很难挣到钱,我们决心帮助他们改变。”2016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得彭达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浠水县天井湖村调研时,他发现,村里发展困境,菱角销路不畅,且产业技术含量低。

天井湖村三面环水,有100多年菱角种植历史,村民大多靠此为生。“这里生态环境也适合菱角种植业发展,只因受技术所限,产业未能发展起来。”调研结束后,彭达一直关注着这个美丽的小乡村。

本科毕业后,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彭达申请到了一笔2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和合伙人一起启动了菱角项目的建设,先后创立湖北天井湖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和耕读兴侬(武汉)科技公司。

创业之初,彭达就把技术攻坚放在首位。在院士、专家们的支持下,团队培育出高产耐抗新品种“菱美人”。受张启发院士提出的“双水双绿”概念启发,彭达带领团队创造性探索出“菱-菱-鱼”生态种养模式。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水塘种植两年菱角,再养一年草鱼,如此循环的产量与效益是最佳的。收采完菱角后,留在塘里的菱角残果、残叶是鱼类喜爱的食物,鱼类的排泄物又丰富了塘底的养分,适合来年菱角生长。”彭达介绍,这种模式实现菱—鱼兼得,又保护环境,较传统菱角种植技术可为农户节约人工、肥料、饲料等成本超30%,增产超60%。截至目前,带动合作社和企业30余个,带动1250位贫困户脱贫增收及5230人就业创业,带动产业实现增收近2亿元。

600万元奖励科创新农人

大赛现场

此次大赛由省科技厅主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承办,旨在通过竞技的方式,挖掘和推广一批先进的农业农村实用技术,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大赛设一等奖5名,奖金30万元;二等奖10名,奖金20万元;三等奖25名,奖金10万元;优秀奖60名,总奖金达600万元。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介绍,此次大赛吸引了全省96个县市区269项技术参加比赛,涉及有粮食、油料、畜禽、水产、林业、蔬菜、果树、茶叶、农机装备、农村信息化,覆盖之广、实用之强、项目之多、关注之高,再获突破。乡村振兴实用技术,是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连通廊”,帮助农民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经济价值,加快实现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今天的大赛,就是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引导创新创业,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应用体系,促进乡村振兴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为民惠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金梅林表示,大赛遴选的技术项目突出了以“用”为导向,具有实用性高、可复制性强、推广性好的特点,将一项项“高大上”的技术转化到“接地气”的农业、农村发展中,将孕育在实验室的成果引到田间地头,真正促进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这些技术在推广中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三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参赛主体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企业,产学研合作紧密,拥有专利授权、新品种权、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各位选手通过生动的技术路演和推荐官、农户的立体化视频推介,充分展示了科技含量和应用效果。这些内容,名副其实地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大赛现场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