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呀,母亲,我要回来。”
听着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总会让人心潮翻涌。历朝历代的爱国人士,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爱,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
当网友听闻:河南14岁女孩儿何碧玉以750分成绩进清华,公费赴美留学,学成后竟然说:“宁可在美国拾荒,也不会回国的。”
言论时,大多人义愤填膺,爱国情怀瞬间被点燃。
有人说:国家花重金培养出来一个白眼狼。也有人表示理解: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的自由,不被感恩之词绑架无可厚非。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在如今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
1985年,河南新乡的一个姓何的普通人家里喜得千金,当地的风俗是只有生儿子才是开心、骄傲的事情。
可是这对夫妻不一样,看着漂亮的女儿降生,开心得不得了,当即给女儿取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名字:何碧玉。
父母知道普通家的女孩儿不敢奢望成为大家闺秀,但是成为小家碧玉却是可以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女儿如碧玉一样纯洁剔透,优雅美好。
夫妻俩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高度一致。从小就让孩子接触文化、文艺熏陶。
父母在女儿刚会说话时就引导她阅读经典,让女儿的骨子里注入书香气。
何碧玉在三岁的时候就能背诵《唐诗宋词》,读《论语》、《千字文》等古典书籍,还能绘声绘色地说出诗词的意境。五岁的时候就能借助拼音独立阅读四大名著等中外大部头的书籍。
何碧玉不仅大量阅读经典,对于钢琴、书法、绘画、围棋等才艺方面的学习也毫不逊色,只要女儿有兴趣,父母都大力支持、培养女儿去涉猎。
何碧玉很喜欢轮滑,父亲担心女儿摔伤,宁可让女儿去练习跆拳道也不同意,何碧玉哄着爸爸说:“她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
父亲听着6岁的女儿的保证,心都化了,面对如此执着的女儿,做父亲的有什么理由拒绝孩子的兴趣呢。
从那以后,只要何碧玉想学的,她的父母都无条件支持。
小学时的何碧玉,除了比一般的孩子阅读面广,理解能力强之外,没有太明显的与众不同。
她是在河南新乡的一所石油小学读的一到五年级,老师的眼里,何碧玉是一个文静、漂亮的女孩儿,这个女孩的世界里有着丰富的故事。
1996年,河南成立一个一中少年班,对于有天赋的孩子进行突击培养,用四年制时间,学完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七年的全部课程。
这样的激进式的教育模式让很多家长望尘莫及,何碧玉的父母去学校进行了详细地咨询,抱着试试的态度给女儿报了名。
夫妻俩的意愿是:让女儿试验一个学期,如果女儿能接受高强度的学习就继续读,如果接受不了再重新去新的学校,他们也怕自己对女儿的教育造成“拔苗助长”。
让何碧玉的父母惊喜的是:一个学期下来,女儿不但没有抱怨学习累,反而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连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连连惊叹。
2000年,14岁的何碧玉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高考的考场。结果,以750分的成绩成为那年全国考生中的一匹黑马。14岁的理科状元,足以让太多的人刮目相看。
一时间,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纷纷过来采访,想挖掘出何碧玉成绩如此优秀的秘诀。
文静的女孩儿面对记者的提问,很简单地告诉他们:自己没有秘诀,就是坚持学习。显然,这样的说法是不能让想猎奇的人满意的。
如此优秀的女孩儿,很多名校都向何碧玉伸出橄榄枝,父母建议她读上海复旦大学,可是何碧玉坚持说一定要上清华大学。
父母知道女儿的脾气,不再干涉,他们相信自己的女儿到哪里读书都不用操心。
14岁的天才少女走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系。
大学期间,何碧玉依然是众多学霸中优秀的存在。她在大一就成为易忠实验室研究助理,参与研究行为遗传学。
何碧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跟着导师刻苦钻研,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孩子,你已经学有所成,在国内好好发展。”何碧玉的母亲央求女儿。
“不,我要去美国留学深造,想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18岁的何碧玉懂得母亲的不舍,可是她想触摸更深、更广的科学研究空间,于是毅然地拎着行李踏上了美国的领土,成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的一名学生,并很快取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成为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助理教授。
女儿越来越优秀,父母越来越思念。何碧玉的父母劝说女儿回国发展,因为这件事,母女经常闹僵。
面对父母的唠叨,何碧玉直接告诉父母:“我宁可在美国捡垃圾,也不会回国了。”
母女之间的谈话不胫而走,瞬间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有嘲笑何碧玉父母的,多年的培养,女儿毫不领情。有笑话何碧玉没有爱国情怀的,国家花重金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就是外国再好,也应该回来发展,回馈祖国。
一时间,对何碧玉的各种评价充斥着网络。
按照这个逻辑看:何碧玉无视父母的期待,冠上了不孝顺的标签。忽略祖国的需要留在美国搞科研,戴上了不忠于祖国的帽子。
不忠不孝的炎黄子孙,是不被看好的。
有网友觉得——何碧玉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她在国外发展的好,完全可以很好的孝敬父母,或者把父母接到身边,或者请人在国内照顾,都是很不错的而且可行的方法。
有网友觉得——抛开何碧玉的科研人员的身份,她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她目前还是中国籍,只是在美国搞科研。
她研究的“自发脑活动和非周期性脑活动”都是原创贡献,成果就摆在那里,全世界人类都可以共享。
但笔者认为,祖国永远是最强大的后盾!希望大家能在中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而不是一朝出国,被外面的声音左右。
古往今来,去往外国的人,很多都是以后悔结尾。此前,有80年代的女星在美患癌,临终前,不顾一切也要包机回国!因为,只有中国才是真正的家!
如今的何碧玉,在美国纽约大学做助理教授,很多方面没有她想像的美好,在美国进入不到顶级研究所,就相当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员,随时都可能被取代。
已经40多岁的她,将来如何无法预知。路是她自己选的,最终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