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进京展虽然已经落幕了,但有媒体对这次展览中的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中各找到了一件顶级的作品,作为天花板级的存在,媒体指出,这五件作品是各书体中最好的作品,可以代表当下书坛的创作水平,也就是可以引领未来几年书法的走向。当然,这个评选只是代表一家之言,究竟能不能代表今后书法的创作走向,还要看书法爱好者的认同度。
篆书:上面的这幅篆书作品,写的是大篆,但作者在创作这幅大篆作品时,并没有按照以前人们对篆书的创作方法进行,把大篆写得方正规范,而是在创作中把大篆的艺术性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其中字的大小、呼应、险正等矛盾关系交代得十分清楚,作者还采用了宿墨的创作方式,赋予了大篆的自然书写感,整体上观看,有十分突出的画面感和艺术性,是这次篆书作品中很是值得推崇的一件作品。
隶书:这件隶书作品取法于多重篆隶书体,其中以东汉的《祀三公山》为基,融合了其它隶书包括摩崖、砖瓦等隶书作品的字法,笔法上以篆籀、绞转等多重用笔为主,章法上有列无行的安排,作品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丰富了字法、笔法、章法的时代意义,这幅作品还有一些主要特点,包括整体风格上以篆隶风格表现隶书特点,字法上灵活多变,因字赋形,笔法上朴拙苍茫,又不失厚重古朴。这也是当下隶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值得书法爱好者借鉴参考。
楷书:之前,很多人都很关注楷书作品的水平,这幅楷书作品因为具有现场的震撼力,曾被一些人誉为十三届楷书作品的“大哥大”。此作是以颜体楷书的写意作品,媒体认为,这是当年张旭光提出“激活唐楷”的观点后,直至今日才出现的最为优秀的一件楷书作品。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没有严格写出颜体楷书的本来面目,但作者以写意的方式,充分地把颜体楷书“意”表现了出来,同时,作品中每个字的点画几乎都用了篆籀的笔法和墨色的多变,使得写意颜体楷书更加雄浑宽博,耐人寻味。
草书:之前,《书法古今》也对这件草书进行了一些评述,也引起了许多草书爱好者的关注和热议。此作取法明代书法家徐渭、倪无璐等人,同时作者还较好地运用了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一些笔意进行巨幅草书的创作,很是成功。从整体上看,作品草书的风格是大开大合,字法多变,疏密相间,给人一种急风骤雨的书写速度、跌宕起伏的点画、大疏大密的章法,在展厅观赏起来效果令人十分震撼。
行书:当然,这次评品只代表媒体的一家之言,至于这五件作品能不能代表当下书坛的书法水平,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现在还有许多人对国展作品并不认可,其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国展上的作品,虽然是有了气势,却离古人书法越来越远了,并不能说明它们是当下最高水平的作品。其实,这五件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作品“写意”的方向比较明确,或许这也是当下品评的一个根本宗旨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