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乔冠华葬礼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章含之见后失声痛哭

笑问沧桑史 2024-11-12 21:12:57

1983年乔冠华葬礼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章含之见后失声痛哭

1983年10月25日,北京细雨纷飞。八宝山附近一处僻静的墓地里,稀稀拉拉几个人正送别一位逝者。雨水浸湿了章含之的衣襟,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游移,忽然定格在一张熟悉的面孔上。刹那间,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起来。这位特殊的客人,究竟是谁?她的出现为何让章含之如此激动?

想当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那一声爽朗的笑,惊艳了整个世界。谁能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外交天才,最后却选择了如此低调的告别方式?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骨灰甚至没有被安放在八宝山。这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71年,那个中国外交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那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决结果公布的瞬间,会场沸腾了。而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却一反常态,爽朗地大笑起来。这个笑容被《纽约时报》拍下,配以“乔的笑”为刊登出来,成为中国外交自信的象征。

乔冠华笑得多痛快啊!可不是嘛,中国等这一天可是等了整整22年。这一笑,笑出了新中国的底气,笑出了中国人的骨气。

可谁又能想到,这位笑傲江湖的外交高手,年轻时曾是个怯场的书呆子。

话说1950年,乔冠华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需要用英语即兴发言。这位留过洋的高材生,上台后竟然紧张得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次失败给乔冠华敲响了警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就一身过硬的外交本领。

从那以后,乔冠华拼了命地学习。白天看书学理论,晚上找外国使节练口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乔冠华就在各种国际场合大放异彩。

有一回,一个西方记者想为难他,问道“中国现在到底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乔冠华眼睛都不眨一下,随口就来“我们是既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社’,也不像你希望的那么‘资’的国家。”这话说得,连提问的记者都忍不住鼓掌。

乔冠华这张嘴啊,简直就是个法宝。在国际舞台上,他就像个神射手,每次开口都能一箭中的。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位外交天才年轻时可是个十足的书呆子。1913年出生在江苏盐城一个富裕家庭,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那会儿他可是那届最小的学生。在学校里,他除了读书就是读书,连个对象都没谈过。

后来乔冠华留学日本和德国,还混了个哲学博士学位。搁现在,这履历妥妥的海归精英啊。但他没在国外过安逸日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参战。

回国后,乔冠华先是在香港当记者。那时候,他写的文章可是一绝。笔锋犀利,文采飞扬,简直就是个写字的高手。后来毛主席看了他的文章,都忍不住夸“这个人厉害啊!他的文章如万马奔腾,一支笔抵得上两个坦克师。”

这评价可不是盖的。1972年,中美要发表联合公报,台湾问题成了最大的绊脚石。眼看谈判就要崩盘,乔冠华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妙招。他提议在公报中分别阐述两国立场,互不否认对方,也不强求一致。这一招,直接化解了僵局。

你们猜怎么着?乔冠华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连夜加班,反复推敲措辞。最后形成的文本既维护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又给了美国一定的灵活性。毛主席看了公报后连连称赞“好啊,好啊!这个措辞很有水平。”

从此,乔冠华成了中国外交界的“定海神针”。每逢重大外交场合,他总能挥洒自如,妙语连珠。有一次,他在国际会议上即兴演讲,滔滔不绝讲了两个小时,没用一张稿纸。这水平,连对手都不得不服。

可是,再厉害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1970年,乔冠华的第一任妻子龚澎因病去世。这对乔冠华的打击可不小。整整一年,他每天对着妻子的照片哭。

后来,他遇到了比自己小22岁的章含之。章含之可不是一般人,她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还当过毛主席的外语老师。两人年龄差这么大,章含之一开始还有点犹豫。最后还是毛主席做了红娘,他们才走到一起。

乔冠华和章含之的感情很深。1983年9月22日,70岁的乔冠华病逝于北京。章含之悲痛欲绝,几次都想随丈夫而去。

按理说,乔冠华这个级别的人物去世,应该有很隆重的葬礼。可是章含之却提出了三个特殊要求一、取消官方的遗体告别仪式;二、不登报;三、骨灰不存八宝山。

就这样,这位传奇的外交家默默地离开了。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的葬礼上,章含之在稀稀拉拉的人群中看到一个叫“丛军”的同事前来送行,一时间万千情绪涌上心头,嚎啕大哭起来。

丛军是谁?她是陈毅元帅的女儿。陈毅和乔冠华可是多年的老搭档,一个是元帅出身的外交家,一个是才子型的外交官,搭档多年配合默契。可惜天不假年,陈毅早在1972年就离世了。如今乔冠华也走了,难怪章含之见到丛军会如此激动。

有人说,乔冠华这一生,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从清华才子到外交奇才,他用自己的智慧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尊重。这位被称为“一支笔能顶两个坦克师”的外交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为国争光”。可惜啊,这样的人才,最后却选择了如此低调的告别方式。这或许就是乔冠华的风格吧,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