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海王2》终于来了。
DC电影进入了新宇宙,有不少动荡,所幸《海王2》在温子仁的把控下如约而至。
《海王2》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大而美,营造的视觉奇观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如绚丽夺目的南极冰雪,一望无际的银装素裹,千里冰封,光怪陆离的海底盛景,宏伟瑰丽,惊艳非常。
神秘诡异的荒凉沙漠,绵延不绝的沙海与怪模怪样的怪兽,相得益彰的组合,跟监牢这一设定十分贴合。
美不胜收的魔鬼深渊,丛林中的每个生物都放大了成百上千倍,巨物所带来的震撼感无与伦比,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当然,听觉享受也必不可少,这也是温子仁之前在采访中一直强调的一点。
如在海底说话时带有的水汽声,声波武器在水底下发出的声音,船在身边飞过时的音效,都能在大银幕上有非同凡响的体验。
如果仅有视听,没有技术的支撑,那也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海王2》之所以能撑起这些大场面,小细节,是因为其电影技法也是完善的,色彩的渲染,想象力的创新,纤毫毕现。
南极、海底、沙漠、丛林、废墟的几场大战,温子仁对于场面调度的娴熟度,在商业片领域,可谓炉火纯青。
黑蝙鲼和亚瑟他们的海底之战,一开始由左到右横移,战场的情形一览无余,战斗一触即发。
而后借助景别的不同变化,特效做出的惊涛骇浪和五光十色的奇景,搭配镜头的各种角度,不漏掉任何一个好看的画面。
以及丝滑流畅的快速剪辑,数个短镜头拼接成一个画面,让观众应接不暇,肾上腺素一直处于飙升状态,根本停不下来。
剪辑、运镜、光线、走位、色彩,突出一个精彩与高超,就算不懂电影技法,也能看到“过瘾”二字。
《海王2》有的不止是这些。
片中的美术设计颇有赛博朋克风,花样繁多的建筑,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奇幻布景,工业风十足的机械章鱼,废墟感拉满又不乏美感末日堡垒等都叫人叹为观止。
有时候好电影不一定会有一个好故事,能够让一个概念落地,让电影中的世界成立,也算是另一种经典之作,《海王2》做了个优秀的示范。
叙事方式虽是传统的五幕剧,但温子仁还是加了些心思。
亚瑟为了阻止黑蝙鲼毁灭世界,独自一人到沙漠中劫狱,跟弟弟奥姆一起追寻黑蝙鲼。
这让《海王2》像公路片一样展开故事,到处撒野,随时狂野,并在狂暴之路中诠释存在主义。
随之而来的是又疯又酷又爽,疯在于无序的黑蝙鲼,不在乎世界如何,只考虑私仇得报,酷在于一言不合就亮肌肉,爽在于动作设计,近身格斗的漂亮。
此外,冒险类元素的添加,接二连三的多变场景,让影片始终处于一个飞速运转的节奏之中,观影时不会有无聊乏味之感。
惊、险、奇、怪,四个字贯穿电影,各种怪兽轮番登场,主角团一不小心便命悬一线,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大饱眼福,不负过瘾。
但温子仁显然不会只满足于此,在《海王2》中还有蔚为大观的希腊、凯尔特和克苏鲁神话,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首先是对希腊神话中亚特兰蒂斯世界观的构建。
从十国变为统领七海,不论是渔夫族、鱼人族,还是黑暗城、失落王国,都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
与陆地上现行的规则不同,亚特兰蒂斯给人以新鲜、猎奇感,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耳目一新。
就像北欧神话中的庞然大物北海巨妖克拉肯,被温子仁改成了耍宝搞怪的小章鱼托波,这种反差足以引起观众的兴趣。
其次是凯尔特神话的丝滑融入。
黑蝙鲼替父报仇,与邪神恶魔交易,跟黑暗三叉戟达成契约。
只要带亚特兰蒂斯王室血脉的血来就可以将其解封,自己也会被恶灵吞噬。
结果就是恶魔带领黑暗怪物涂炭生灵,造成世界末日的局面,奥姆两次接触黑暗三叉戟,脑海中都出现了末世降临的画面。
但他心底的善良和亲情压制住了邪恶的蔓延,与哥哥海王亚瑟联手抗敌,这段是对凯尔特神话中《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改编。
最后是克苏鲁神话的惊鸿一瞥。
《海王2》的第一个大场面来自南极冰层之下。
克苏鲁神话中神秘、巨大、恐怖的触手生物现身,其本体隐匿于黑暗的海水之中,隐约可见硕大轮廓,仅凭几条触手就取人性命如探囊取物。
与《海王1》中守护三叉戟的巨兽卡拉森如出一辙,通过巨大触手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带来无尽的灾难与恐惧,颠覆人类的认知观念和信仰体系。
这种神秘莫测,无法窥其全貌的超自然存在让影片呈现出一种不可名状的怪诞恐怖的美感,也就是温子仁所说的他将恐怖片的元素加入了电影当中,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些神话的叠加,结合了稀奇古怪的传说和奇形怪状的恶灵。
再加王权旁落跟不甘服从,报仇心切同能力不济,以及海陆对立,拯救世界与保护家人,亚特兰蒂斯和失落的王国的矛盾,让故事看点众多。
然后辅以插科打诨,诙谐幽默的段落,简单明了的文本,突出的就是热热闹闹、开开心心,不累人,也不用动脑,满怀期待而来,心满意足而归。
由此可知,电影无论到任何时候,都要讲究技法、艺术与文化的。
如果一味的唯美主义,那就成了空而无味,如果一直娱乐化,只能流行一时,结局终是淘汰。
《海王》系列之所以能走到现在,是因为不同于其他DC电影,温子仁既追求电影大众化,也没忘了技术、艺术、文化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