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从大熊猫体内培育出一种自我更新的干细胞,这是保护和保存大熊猫以及其他濒危物种的重要一步。
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技术可以克服保护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限制,并允许进行更高级的研究,包括对大熊猫疾病的研究。
据估计,野生大熊猫有2000只,与许多其他濒危物种一样,它们面临着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的威胁。
尽管通过栖息地保护和圈养繁殖来保护大熊猫数量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但研究警告称,一些大熊猫种群面临着超过90%的灭绝风险,因此保护大熊猫遗传资源“势在必行”。
据悉,这种自我更新的细胞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可以再生成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
诱导干细胞是通过从皮肤和头发等部位提取体细胞,然后将其重新编程为类似胚胎的状态而制成的。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像早期细胞一样发挥作用,并成为不同类型的组织。
该团队的细胞是通过对一种被称为成纤维细胞的结缔组织细胞进行重新编程而产生的。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分离和保存一些熊猫细胞类型,包括骨髓和脐带中的一些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化成其他种类。不过,这些细胞有限的增殖能力和弱分化能力阻碍了它们在大熊猫研究中的应用。
该团队表示:“诱导多能干细胞提供了一种自我更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濒危物种材料来源,能够根据需要再生各种细胞类型。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指出, iPSCs的优势之一是它们更容易获得,因为它们可以从皮肤或毛细胞中提取,且不会伤害大熊猫。此外,iP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力,可以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如骨、软骨、肌肉和脂肪。
到目前为止, iPSCs技术在保护苏门答腊犀牛和塔斯马尼亚魔鬼等其他物种的遗传资源方面已显示出希望。
研究人员写道:“这些细胞可以作为防止物种灭绝的关键工具,通过分化成类似原始生殖细胞的细胞,相当于原始生殖细胞。”
一直以来,原始生殖细胞是精子和卵子的祖先细胞,被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以增加濒危物种的数量。胚胎干细胞可以向任何方向发育,是研究多能干细胞功能和特性的金标准。然而,从大熊猫身上获取卵细胞是一项挑战。
研究人员写道:“这一关键进展代表着我们朝着最终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即利用大熊猫iPSC体外生成配子细胞和胚胎。”
研究小组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对大熊猫某些细胞特征的研究有限,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必须从头开始探索。但成员们表示,他们的成就是通过长期的实验积累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