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镇定自若的八岁小孩,朱元璋十分好奇,随即便问他:“你不怕死吗?”
那小孩却说道:“你可以选择不杀我,我以后能统治蒙古,也可与明朝重修于好。”
听了小孩的话,朱元璋是否答应了?若真的被放了,这个小孩是否遵守了承诺?
登基称帝,北伐胡虏
朱元璋在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之后,最后确定在南京称帝。
但此时的中原地区并不太平,明朝刚刚建立,面对的是虎视眈眈的外族部落,甚至还有元朝的军队隐于暗处,这个宝座坐得并不安稳。
在整顿完朝廷之后,在刘基等人的力荐下,朱元璋决定派遣三路兵马进攻中原,将最后仅存的元朝众人驱逐出去。
于是徐达、常遇春等猛将出击,直捣黄龙,打到元朝的都城。元顺帝带领一众家眷以及大臣向北逃窜,与王保保的军队会合。
当时王保保可是元朝的一员猛将,在舅舅的推荐下,在军队中屡获奇功,与妹妹观音奴相依为命。
接到元顺帝后,他们与明朝的大将对垒。朱元璋再次派出猛将出征,成功俘虏上千人,其中便有王保保的妹妹,之后他们又抓住了元朝众大臣。
被俘获的女子与男子并不一样,观音奴被迫嫁给了秦王朱樉,成为了挟制王保保的筹码,最后因失去了价值,被朱元璋赐死。
而元朝的臣子,朱元璋十分大度,想要效力的便在朝中为其找一官职,想要离开的就让他们离开了。
若不是元朝皇帝的允许,他们怎会如此行事。于是多位大将上书,应该将这些俘虏杀死,来告慰那些死去将士的在天之灵。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那些被俘虏的人全都惊慌失措,唯有一个小孩镇定自若。若是寻常小孩,那肯定早就被吓哭了,可面前的小孩却没有任何表情。
朱元璋对其十分感兴趣,便问小孩:“你不怕死吗?”
谁料那小孩却说:“ 你若是放了我,我必定能统一蒙古,到时候便与你们重归于好。”
这个小孩确实有这个资格,因为他就是元顺帝的孙子,名叫买的里八剌,是正统的元朝继承人。若是回到蒙古,那必然是被供起来的存在。
听到这个小孩的话,朱元璋确实仔细思考了一番,毕竟他也希望能够跟蒙古互不干扰,若真的能实现,那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他驳回了众大臣要杀掉他们的请求,并命令下人要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尤其是买的里八剌,有望继承大汗的位置,地位十分重要。
在南京的这五年里,买的里八剌并没有遭到亏待,相反他时常学习明朝的相关文化,朱元璋也下意识地教导他明朝的礼节。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将买的里八剌封为了侯,并给予他绝对的自由。当然买的里八剌想要回去,他们自然会亲自护送。
其实,朱元璋这么对待元朝皇室成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希望以后能结善果,另一个就是元朝那些负隅顽抗的人能够归顺明朝。
五年后,朱元璋在上朝的时候,对着大臣说:“买的里八剌可以送回故乡了,在这里待了5年已经够久了。”
一些大臣却认为这是放虎归山,绝对不能答应。
朱元璋却一意孤行,认为这样才是最好的,便立马派人将13岁的买的里八剌送了回去。这名小男孩是否能够达成自己的承诺呢?
成为可汗,翻脸不认人
回去后不久,买的里八剌就成为了蒙古国的大汗,不过当时他的名字叫做脱古思帖木儿。
刚开始的时候,他给明朝来信,说是愿与明朝永结秦晋之好,朱元璋看后高兴不已。
双方也安稳了几年的时间,但没想到北元依旧不太安分,而脱古思帖木儿也违背了自己的承诺,任用手底下的人胡来。
虽然明朝多次招降,但他们不为所动,还派遣小股的军队到各处劫掠。紧挨蒙古的地区遭受严重损失,百姓们生活得苦不堪言。
朱元璋大怒,派遣沐英进行征讨,给蒙古一个教训。
这里提到的沐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捡到的孩子,从小便与太子朱标长大,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朱元璋之所以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主要的原因就是沐英懂得分寸,不会得寸进尺。即便与朱标亲如兄弟,但血脉关系不容混淆。
沐英之只希望能够报答朱元璋的收留之恩,随后便主动请缨,势必要将蒙古拿下。
于是,沐英率领的几十万大军在亦集乃路这个位置与敌人对敌。而此时的北元早就没了能打胜仗的王保保,最后根本没有悬念。
北元的多名重臣被抓,北元朝廷逐渐成为空壳。即便这样他们依旧不死心,多次想要偷袭明朝军队,结果被明朝军队抓了个正着。
而后蓝玉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军队便冲了上去,将一众家眷与大臣全部抓住,而买的里八剌侥幸逃脱。
就此,蒙古的势力一落千丈,根本比不过明朝军队。若是买的里八剌能够遵守承诺,想必当时应该是另一番景象。
在蒙古逐渐退守边缘的时候,明朝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朱元璋最终没能坚持住,将皇位交给朱允炆就走了,而其他藩王对宝座虎视眈眈。
朱允炆并没有听从朱元璋的话,一上来就紧急地消藩,有一点苗头朱允炆就极力压下去。这也招致了其他藩王的不满。
尤其是朱棣,作为情商与智商双高的男人,当得知危险来临的时候,朱棣选择装疯卖傻,借此躲过被杀死。
在皇帝放松警惕的时候,朱棣决定以“清君侧”的名义进行造反。当时也有姚广孝在旁协助,将他的行为定义成了民心所向,最后成功登上皇位。
朱棣也曾就明朝与蒙古的问题给蒙古可汗去过一封信,点明朱元璋释放买的里八剌这件事,借此表示蒙古不应该与明朝敌对,应该和平相处。
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约定俗成的军事规则,却被蒙古大汗打破了。朱棣得知后大怒,立马带领军队再次开始北伐。
接连五次征伐,朱棣创立神机营,将骑兵、步兵巧妙结合。在多种因素的加持下,明朝军队曾经多次深入蒙古腹地,将蒙古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朱棣有建功立业的心,却因为常年战争拖垮了身子,不得不停止北伐。而后明朝换了多个皇帝,到最后却造就了满清入关的局面。
这也算是历史规律,挡也挡不住。但明朝皇帝想要通过北伐来稳定边境的想法是好的,但因为双方的经历有所不同,谁也未能长时间占据优势。
结语
明朝朱元璋起于田亩,自然明白战争对百姓的危害,所以想要竭尽努力不要战争,想要与蒙古友好相处。朱元璋在这方面的看法是独特的,但终究没有实现。
若是买的里八剌能够遵守承诺,想必蒙古的势力也不会衰弱得如此厉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