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春,周恩来在党的五大上被选举进入了中央政治局。
随后,他从上海回到武汉,实际上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自此以后,无论是瞿秋白时期,还是李立三时期,他都是党中央的实际主要领导人之一。
这时候,周恩来才30岁上下,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却获得了党内的高度认可。
1931年1月,以反对“三中全会对立三主义采取调和主义”为幌子的四中全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会议由共产国际代表米夫主持。实际上,他开会是是要扶王明上台而打击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和周恩来。
为此,《周恩来传》后来说:“四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对于这次开会的目的,1943年刘少奇在延安整风时说:本来,三中全会虽然未在思想上纠正立三路线,但在实际工作上当时还是纠正了的。当前问题是解决了,本来可以不召开四中全会的。但米夫到中国后与王明结合,却召开四中全会,打击恩来、秋白。
也就是说,召开四中全会,就是要打击周恩来和瞿秋白。
于是,在四中全会上,米夫、王明等人气势汹汹,借“调和主义”的大帽子进攻周恩来和瞿秋白。周恩来和瞿秋白两人都被置于“被告”席上,成为事实上的主要的批判对象。为此, 会议决定瞿秋白退出中央政治局。
接着,又有人提议周恩来也应退出政治局,并单独交付表决。
这获得了米夫的支持和同意。
于是,会议就周恩来退出政治局这个议题进行单独表决。
谁知在表决周恩来退出中央政治局时,参加会议的24人中,竟然有18人不同意,只有6人同意,议案终于没有被通过。
周恩来在党内的威望之高,由此可见。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记述了周恩来等人为什么追随毛泽东的历史和过程。该书曾多次名列各个畅销书排行榜(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