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亲,载沣为何会同意溥仪退位,背后的隐情是什么?

梦沉古道 2024-03-19 20:38:12

公元1912年12月12日,继位仅三年的六岁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进入退出历史舞台的倒计时。如果说溥仪作为小皇帝不懂事,不知道退位意味着清朝彻底离开历史舞台,爱新觉罗的“祖业”将彻底没有了,那么,年龄已接近30岁的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不清楚这个道理吗?他为何不组织皇族和清朝遗老全力抗争一下呢?

其实,载沣不是不想,是实力不允许。如果以武力拒绝退位,很有可能是鸡飞蛋打。历史的车轮不能倒过来走,封建专制制度已经不适合20世纪初的中国,清廷退位是早晚之事,谁也阻挡不了。

公元1644年,清军在吴三桂的指引下入关,并在康熙年间逐步统一天下,建立了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并在乾隆年间达到了全盛。此后,由于清朝无法实现与近代接轨,逐步落伍于西方国家,进而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鸦片战争,清朝可以逐步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很长时间清廷还是能够维持内部的稳定的,清廷和汉族地主阶层之间的关系还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汉族地主阶层还是效忠于清廷的,先后出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汉族封疆大吏,确保清朝苟延残喘,维系所谓帝国的尊严。但是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还有内部的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运动,已经让清廷疲于奔命,到19世纪末,清朝气数已尽,灭亡是早晚之事。

1894年开始的甲午战争,更是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波动,败于西洋,在当时多少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西方列强足够强大。然后东洋之日本,始终被清人认为是自己的学生,被学生打败多少有些不甘,就出现了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但由于光绪帝的无权,再加上其不够成熟,最终被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控制局面,光绪帝也被控制在瀛台。八国联军进北京及其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彻底宣告了清廷已无论翻盘。

公元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因病去世,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沣年仅三岁的儿子溥仪继位,就是宣统皇帝。宣统帝继位之时,革命党人已经开始活动,到武昌举事之时,南方大部分地区已不在清廷控制范围。尤其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的东南互保,已经显现出汉族地主阶层已经开始逐步摆脱清廷影响,发展自己的势力。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依附于清廷。在北方,袁世凯通过小站练兵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已经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而清朝入关依仗的八旗子弟已经完全腐化,缺少替清廷卖命的战斗力。而武昌前线的局势实际上也已经被袁世凯左右,袁世凯在为自己的上位,和革命党以及清廷讨价还价。

载沣贵为摄政王,实际上并无实权。虽然溥仪是其亲儿子,但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诏,却要求载沣军国大事,都应当按照隆裕太后的意旨办理。这其实就是告诉载沣,实权在隆裕太后呢那,自己的摄政王是挂名的。隆裕太后并没有慈禧太后那样的手段,根本就不是掌控全局之人,在袁世凯的恐吓下,支持与革命党议和,这实际上已经进了袁世凯的圈套。而由于前线战事的失利,被解除摄政王之位,回家赋闲。

作为一个无权之人,溥仪退位与否由不得载沣说了算,真正说了算的是溥仪的嫡母隆裕太后。清朝光绪帝、宣统帝的皇位正统实际来自于咸丰帝,咸丰帝是道光帝明确的继承人,同治帝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是皇位唯一继承人。同治帝壮年去世后,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对于皇位继承人有绝对话语权,光绪帝和宣统帝都是慈禧太后确立的,而慈禧太后在去世前,虽确立载沣摄政,但决定权仍然在隆裕太后手里,隆裕太后作为久居深宫之人,对局势并没有很透彻的研究,也没有万全之策保住皇位。在袁世凯许诺保留皇室待遇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安全,支持皇帝退位。在决定清廷命运的关键时刻,事实上已经没有有实力的人为清朝掌舵了,曾经的同光中兴重臣包括李鸿章等均有离世,没有人能够斡旋各方,也没有人能够组织力量对抗外来反清力量,因此隆裕太后的选择是无奈中的选择。

载沣作为溥仪继位以来,长期主外之人,在自己的履历上也没有什么光辉。皇族内阁更是其为政失败之举,其优柔寡断的性格也历来被后世诟病,因此,载沣就算处于实权位置也没有办法破解清廷危局。载沣的能力不足以挽救危局,载沣比说都清楚自己的能力,辞掉摄政王的差事,对他而言反而是解脱。

解决袁世凯就是解决清朝危局的钥匙,因为袁世凯的告密,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这已经在作为光绪帝弟弟的载沣和袁世凯间种下了仇恨,因为这个仇恨,在载沣担任摄政王初期,试图说法皇族除掉袁世凯,但此时的袁世凯已经羽翼丰满,加之新皇登基,除掉旧臣容易引起非议,载沣最终没有动手。而清朝末期的危机,一定程度上就是袁世凯在捣鬼,袁世凯的力量足以抗衡南方义军,但是袁世凯为了自己的利益,密令在前线的部下消极参战,致使清廷内部人心惶惶。

就处理问题的手腕来讲,袁世凯远比载沣高明,戊戌变法过程抓中,袁世凯不参与光绪帝一伙,甚至告密,是权衡利弊的考虑,袁世凯和光绪帝联合,并不足以威胁到慈禧太后和清廷的保守力量。况且清廷的正统是慈禧太后,而不是光绪帝,光绪帝得以慈禧太后拥立,属于法理过继给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帝,反对慈禧太后的行动不占理。后期,袁世凯敢于挑战清廷,自认大总统,是后续实力增强的体现。北洋一系的强大,给了袁世凯角逐天下的底气。

载沣作为皇帝的父亲和曾经的摄政王被排斥在最终议和人选之中,不得不说,袁世凯真的把隆裕太后哄骗好了,如果载沣参与其中,很有可能不会这么简单的同意这些的退位诏书。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廷除了袁世凯的力量外,还有其他可以利用的军队,当然如果清军能打的好点,还可以获得列强的支持。袁世凯与武昌方面的勾结,一定程度上,让局势发生了大的变化,清廷又没有可以真正可以用的人,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纷纷中立,所以清朝灭亡成为了必然。

载沣和他的儿子溥仪一样,身处一个王朝的末期,无力回天,就是悲情人物。还在两个人结局还算不错,后来生活在新社会,感受了新生活。

1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