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认证设备为什么更贵?是因为要给英特尔“纳税”吗?

雷电充能站 2024-08-30 14:38:44

我们在选购扩展坞、移动硬盘等扩展设备时,常常能看到商家使用这样的宣传话术:兼容雷电3/4,采用英特尔雷电芯片。再去核对产品的规格,好像确实也和正儿八经获得雷电认证的雷电扩展设备没什么区别,但价格却便宜了不少。

所以,有一种观点便甚嚣尘上,那就是“雷电认证设备无非就是给英特尔交授权费、贴牌费,买便宜的同规格设备照样用”。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作为半个“局内人”的雷小电,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些说法到底有几分道理吧。英特尔收了不少授权费?

事实上,在2018年完全免除雷电3的技术授权费以后,英特尔就没有从雷电接口上收过厂商的一分授权费用。不仅如此,英特尔还把雷电3免费捐赠给了USB-IF协会,让USB4也有机会搭载雷电3的技术特性,这一套无偿分享技术的操作下来,哪里还会有收取授权费用的空间呢?

作为一家以芯片为主业的公司,英特尔在雷电技术上的盈利点其实只有出售雷电控制器与Retimer信号控制芯片,这些芯片的价格都是公开可查的,如JHL8440等雷电控制器价格通常为12美元上下,即便是USB4的扩展设备,想要实现40Gbps的传输速率也需要搭载与之规格和价格类似的控制器;而Retimer芯片则只有2至3美元的价格,更是只占了电脑与扩展设备物料成本的零头。作为雷电技术高效、高速体验背后的技术支撑,这个价格显然谈不上有什么溢价可言。

此外,英特尔非但没有尝试推高雷电技术的价格门槛,反而还在致力于降低厂商制造雷电扩展设备、搭载雷电接口的成本。从第10代酷睿Ice-Lake移动平台开始,英特尔便在CPU内部集成了雷电控制器,对于采用10代移动酷睿及更新移动平台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厂商仅需额外内置一枚Retimer芯片用于提升信号完整性,即可实现对雷电接口的搭载,进一步降低了厂商搭载雷电接口的成本。

成本的不断降低也鼓励了电脑厂商搭载雷电接口的积极性,现在市面上采用了英特尔移动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都搭载了雷电接口,即便是四五千元的价位,也能找到大把有雷电接口的笔记本电脑。这种超高的搭载率同样也让所谓英特尔收取高额授权费的说法变得站不住脚,毕竟厂商们都不傻,才不会甘心接受不合理的成本投入。雷电认证是在贴牌?

说完了所谓的授权费,我们不妨再来聊聊“贴牌费”。

实际上,雷电认证费用通常由经英特尔授权、取得英特尔认可的实验室来收取,这部分费用将用作一系列确保产品参数指标、电气性能以及软件稳定性和兼容性的测试服务费用,而并非简单的贴牌费,而且这部分费用完全不经手英特尔,同样也不会给英特尔分成。

从为消费者负责的层面来说,雷电认证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款工业产品并非只是把符合规格要求的各个部件,比如芯片、线缆、接口、PCB拼装在一起就可以稳定运行的,在这背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系统化的调优和排障,而未经雷电官方认证就匆匆上架的产品,没有人能证明它的制造商已经完成了这些密切关乎体验但不会体现在参数中的工作流程。

我们可以来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台没有取得国家强制认证标准的汽车,有人告诉你它的用料和另一款取得各种认证手续的车型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便宜了一半,非常值得购买。只是,这台车有一点点微小的问题,例如刹车偶尔会失灵,动力偶尔会变弱,转向偶尔会没反应,碰到特殊情况可能无法发动,玻璃碰到颠簸可能会脱落,以及很多连厂商也不知道,需要你去慢慢探索的故障——使用未经认证的雷电扩展设备传输数据,你的重要资料“乘坐”的可能就是这么一辆性价比卓越却令人胆战心惊的车。

这并不是夸张,在那些没有得到雷电认证的“雷电设备”电商页面下,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

显卡坞随机断连,人机工程学不合理,散热设计不合理

桌面扩展坞三个月不到就因质量问题损坏

显卡坞因为兼容性问题完全无法使用

这类故障在未取得认证的扩展设备中比比皆是。有时候可能仅仅是节省了两三百元的预算,就需要面临各种调试,各种不兼容无法连接,甚至因为电气性能问题导致电脑主板连带损坏的风险,属实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在纸质资料日渐从我们生活与工作中淡出的当下,数据和资料越来越多地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同样也很有必要把安全和可靠作为最基础的要求,雷电技术强制认证的逻辑就是来源于此。雷电认证都测些什么?

那么雷电认证测试是通过哪些测试环节来保障产品质量的呢?在这里,雷小电就和大家介绍一些雷电4扩展设备在得到雷电认证前的“千锤百炼”。

我们拿雷电扩展设备举例,雷电认证测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分别为Pre-EV测试、EV测试和FV测试。

首先进行的是Pre-EV测试,即对设备搭载的所有非雷电接口,如USB、DP、HDMI、RJ45网线等接口进行功能、电气性能、物理层检测,保证相关接口的功能和性能均符合产品宣称的标准。

其次是EV测试,对不同频段下的插入损耗、返回损耗、差分传输串扰水平进行测试,把控数据传输的失真程度;同时还会对USB、DP充电协议等进行物理层的检测。

最后是FV测试,即功能验证,包括了在Mac设备上和Windows设备上的物理层一致性测试,使用标准的测试码型,对信号质量的指标进行测试,确定扩展设备在两个主流PC平台上是否均能符合标准测试规范。

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测试环节,将测试数据提交给英特尔并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检测并取得雷电认证。

无论是从测试的类目还是测试通过标准,都能看出雷电认证测试的要求非常严格,标准普遍高于USB3.2等协议的设备。

想要通过这些测试,厂商就不得不使用更高的电气规格、更好的产品用料,采用更全面的细节设计,并进行更充分的内部测试,这些在产品参数上难以直观展现,但会明显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的投入,会拉高雷电认证设备的生产成本,从而反馈在售价上,这也就是为什么雷电认证设备的价格会相对较高的核心原因,与传言中厂商需要给英特尔缴纳各种“苛捐杂税”的说法大相径庭。

而且,如果厂商的新开发产品数量够多,可以摊低测试成本,也完全可以自己置办测试设备,只要取得了英特尔的授权即可自行完成雷电认证测试。

在规格下限更低、产品一致性低于雷电技术的USB4设备上,也是同样是有官方认证测试环节的,但和技术规格一样,并没有严格的强制认证要求,因此是否让自己的USB4扩展设备和USB4电脑通过官方认证,就要看厂商自己的责任心了。

讲到这里,想必文章开头的观点显然已经不攻自破了吧?那些打着兼容雷电3/4的名头进行售卖的产品,价格虽然低廉,但较低的售价往往是从对硬件成本与测试标准的压缩中得到的,没有雷电认证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把关,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作雷电扩展设备的平替。可靠性、电气性能与兼容性的下降,带来的风险成本足以填平雷电认证扩展设备与未取得认证的扩展设备的差价。

所以,如果你对扩展设备的需求不仅仅是“能连接上即可”,那么不妨听雷小电一句劝,增加一些预算,选择更加安全稳定的雷电认证扩展设备;即便是预算不足,也要尽量选择取得了官方认证的USB扩展设备,而不是号称什么都兼容,产品参数拉满却唯独没有通过任何认证测试的扩展设备。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