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宗人府的牢房里,68岁的索额图已经四天没有进食,脸色苍白,双眼无神。狱卒多次劝说无果,他依然绝食抗议。
康熙的愤怒并未因索额图的死亡平息,相反,下令抄家,杀光了他的所有儿子。为何康熙对曾经的功臣如此痛下杀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
索额图的崛起与功绩索额图出身于赫赫有名的赫舍里家族,这个家族在康熙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索额图的父亲索尼军入关后最早辅佐顺治皇帝的四大辅臣之一,官至一等公。
握有实权的索尼不仅地位尊贵,还与清朝最高统治者关系密切。索额图则继承了父亲的风范,不仅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干,还深得顺治皇帝和康熙的宠爱。
索额图的崛起,与康熙八年的智擒鳌拜密不可分。在康熙初年,鳌拜跋扈专权,几乎要将年少的康熙皇帝架空。为打破鳌拜的控制,康熙和索额图密谋良久。
索额图早在准备期间,秘密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他与康熙反复推演计划,最终决定在某日举行假借摔跤比赛,吸引鳌拜入局。
当鳌拜认为康熙只是在娱乐时,索额图带领训练有素的“善扑营”少年突然袭击,摔跤高手们一拥而上,将毫无防备的鳌拜摁倒在地,索额图趁机亲自上阵,将鳌拜牢牢控制在手中。
这一擒,标志着康熙从辅政大臣的阴影中脱身,而索额图因功被授予国史院大学士。
康熙十七年的平定三藩之战中,索额图虽然起初持反对意见,但在康熙说服下,迅速投身到战事中,多次提出可行性策略,最著名的是推荐将军赵良栋和王辅臣,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在康熙二十九年和三十一年的两次准格尔战役中,索额图更是随军征讨,对准格尔部的进攻提供了宝贵的战略建议。索额图最为历史称道的一项成就,是代表大清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谈判初期,戈洛文坚持以黑龙江为界,索额图据理力争,强调大清在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主权。谈判几度僵持,索额图巧妙利用其中的间歇时间,与翻译人员保持秘密联系,处理后续方案。
最终在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中,索额图巧妙退让,接受了格尔必齐河为界的提议,确保了清朝的最大利益。在历史学家眼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对后来的中俄关系产生了长期影响。
索额图的权力巅峰与党争索额图在政治上的积累和成就,使他迅速攀升到朝中最有权势的阶层。他不仅居于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之位,还获得了对太子胤礽的教导重任,成为太子太傅。
有了这些职位加持,索额图成为康熙朝重量级的“索党”领导人。然而,有辉煌也必有阴影,索额图的权力巅峰也是党争的高潮之时。
朝廷内,另一位重臣明珠崛起,成为索额图的强劲对手。明珠出身叶赫那拉氏,自身才华横溢,加之康熙推崇的理学修养,使得他在朝中迅速赢得支持。两人由政见不同,引发了激烈的党争。
康熙与索额图在朝堂上发生了愈加频繁的争执。索额图试图通过影响朝廷制度来巩固权力,他与明珠不仅在政见上针锋相对,还利用私人恩怨展开激烈的攻讦。
索额图多次利用太子的身份排挤异己,削弱明珠的势力,甚至在一次朝会上,私自篡改圣旨,引发满朝哗然。在康熙身边,索额图像是太子胤礽的左膀右臂。
他不仅教育太子,还以自己的方式对太子产生深远影响。他为胤礽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使其规制几乎与皇帝相提并论。
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康熙的严厉不满,康熙认为这是对皇权的极大挑战。
康熙训话:“索额图,你曾经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如今却一再放纵和违背君臣准则,甚至影响太子,我不能再容忍你继续结党营私。若不悔改,你将葬送你自己和家族的未来。”
党争的激烈、索额图的行为,使康熙对他逐步产生了反感。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以索额图“管教不善、骄纵不法”为由,撤去了他多个职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康熙这位帝王依然给予索额图一线恢复的机会。康熙回忆起往昔索额图的成就,在康熙二十五年重新起用他为领侍卫内大臣。
索额图的倒台与悲惨结局康熙恩典再临,但索额图并未全然领会。当康熙三十九年,太子胤礽在康熙巡视德州时生病,索额图作为太子之师被召前往。
随后的事件让康熙感到震怒,密报称索额图在陪侍期间“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康熙愤然将索额图拘禁于宗人府。索额图深感自己命运不济,于是绝食抗议。
四天后,狱中的索额图体力不支,他的脸色逐渐苍白,双眼无神。狱卒多次劝说无果,最终索额图在持续的饥饿中渐渐失去意识,数日后最终在痛苦中离世,身体干瘪无力。
康熙的愤怒并未因索额图的死亡平息,相反,索额图家族付出了沉重代价。康熙下令抄家,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被处斩,家族成员被柔职禁足。
康熙得知索额图死讯后,立即召集满朝文武,严厉训斥索额图的罪行。他冷冷地说道:“不能让一人之罪危及国家稳定,索额图及其党羽要为其罪行付出代价。”
为表决心,康熙在朝堂上高声指责:“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相较之下,索额图的老对手明珠命运迥然。明珠在被康熙敲打后,选择低调行事,避开了宫廷斗争的锋芒,最终得以善终。
历史上,索额图被给予极高的功绩评价,但也因党争和与太子的密切关系,招致致命的悲剧。正如康熙所言,索额图从“第一功臣”到“第一罪人”的跌宕人生,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警示,也深刻诠释了“伴君如伴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