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晋哀帝、唐哀帝、金哀宗,这四个皇帝中谁最悲哀?

可爱天际云 2024-08-18 18:48:35

谥号哀在古代封号中属于平谥,没有褒贬,多表示惋惜和同情,这一谥号,不仅是对皇帝未竟之志和早逝之身的遗憾,更是对他们所承受的痛苦与不幸的同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哀帝刘欣、晋哀帝司马丕、唐哀帝李柷和金哀宗完颜守绪,这四个皇帝中谁最悲哀?

汉哀帝刘欣(前7年-前1年在位)

汉哀帝其实和其他三个皇帝完全没有可比性,并不是谥号里有“哀”就一定身死国灭,事实上汉哀帝在位统治期间,尽管西汉国内已经有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汉哀帝尝试进行过一些匡补,但从大局上说还是难于突破马尔萨斯陷阱),但是仍然能够维持广袤的大一统疆域,其近六千万的在册人口也是此后直到盛唐之前中国人口的一个巅峰。

而且汉哀帝本人也是善终,如果不是汉哀帝早死无嗣,王莽利用年幼继位的小皇帝汉平帝迅速完成篡位的话,汉哀帝死后的汉朝应该还能折腾个几十年的。

可以说汉哀帝去世前的西汉王朝,依旧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国力最强大的帝国。

(哀帝时期)宫室、苑囿、府库之臧已侈,百姓訾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

晋哀帝司马丕(361年-365年在位)

晋哀帝的悲哀程度则要胜于汉哀帝,其在位时,权臣桓温当道,东晋皇室又人丁不旺、人均短寿。从主观上讲,他是一个和汉哀帝一样意图匡补弊政、振兴国家的君主,然而,不同于乾纲独揽的大一统王朝君主,南渡的东晋王朝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江东各大门阀的偏安政权。

当时形势的微妙之处就在于:门阀权臣们人人都喜欢高喊北伐中原,恢复河山,但实质上大多都是在借此积累独揽大权乃至篡逆夺位的政治资本。而晋哀帝时期不断大举北伐的桓温,以及后来他的儿子桓玄,则是晋末刘裕崛起前最接近取代晋室王朝的大权臣。

晋哀帝的统治就像在这些微妙平衡的鸡蛋上跳舞,一个不慎就会导致王朝倾覆。

晋哀帝本人的谥号“哀”很大程度也是来自于他迷信炼丹术,最终死于吞服丹药,而这种非正常的死亡方式也和他后继的晋孝武帝司马曜一样,难免为人留下政治斗争所致的遐想空间。

但是,无论其丹药中毒究竟是否为他人有意为之,在他身后东晋王朝又蹒跚着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仍旧是事实,甚至还在淝水之战中一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因此,晋哀帝的悲哀程度其实也不算太深。

可以说,晋哀帝去世时的东晋王朝,当时尚未崛起的前秦和已经日益衰败的前燕面对东晋的北伐,往往处于守势,甚至燕、秦还要合作抵御北伐攻势,对于当时的东晋来说,内部的权力争斗是比外敌更大的祸患。

唐哀帝李柷(904年-907年在位)

唐哀帝就像乱世中的很多傀儡君主一样,他的父亲唐昭宗李晔就已经沦为一个被架空的傀儡,且死于非命,唐哀帝李柷自然也无法避免悲惨的命运。

唐哀帝并无实权,一切政事由朱全忠决策, 在位期间,其实没有下达过任何实际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义下达的制敕,其实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办理,所谓“时政出贼臣,哀帝不能制”。

从唐哀帝的视角来看,他名义上统治的三年时间(公元904-907年)是一部十足的恐怖片,他先后目睹朱全忠杀掉了他的宗室兄弟、朝廷的清流大臣裴枢等人,然后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昭宗何皇后(何太后),并且被迫在自己的亲生母亲死后下诏称何太后是因秽乱宫闱而自杀谢罪,追废为庶人,这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记录(在位的皇帝默许处决自己的生母,并正式下诏追废和污蔑其声名)。

然后,才轮到他自己交出本就不属于他的皇位,再顺理成章地被篡位的朱全忠送上黄泉路,可以说,唐哀帝的经历就只能让人感慨“世世勿生帝王家”了。

金哀宗完颜守绪(1223年-1234年在位)

金哀宗即位时的金朝已经差不多只剩下关河之间的狭长国土了,应该说,面对崛起之势锐不可当的蒙古帝国,以及一个因为世仇而绝不可能妥协和好的南邻宋朝,金朝的灭亡在他登基伊始就几乎成了定局。

略显幸运的是,金哀宗在他统治的十年时间里,励精图治以求延续国祚,并且仍然有一部分金朝武人和民众在效忠于他,也贡献了大昌原、倒回谷等一系列较为成功的反击胜利,甚至最后在蔡州亡国时,也颇有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悲壮感。

这一切使得金哀宗虽然身死国灭,却仍然因为血性和气节而让后人津津乐道。

综上,悲哀程度:唐哀帝>金哀宗>>晋哀帝>>汉哀帝。汉哀帝刘欣一点也不“悲哀”,在位期间既没有权臣干政,自己也还算手中有权,不太“悲哀”;晋哀帝司马丕的“悲哀”不太让人感同身受,早死是因为自己乱吃丹药,中毒而死,20多岁就吃这玩意儿求长生,属实太早了一点;金哀宗完颜守绪的“悲哀”更多是来源于大厦将倾之际的无力回天,任上起码还是大权在握的,也任用名将完颜陈和尚击败过不可一世的蒙古;而唐哀帝李柷完全就是一个傀儡,自己根本啥都干不了,最后被迫禅位,大唐亡在他的手上,自己也被毒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