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上河图》读画背后的故事

之云评文化 2024-06-13 02:10:55

之前和大家一起分享过《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场景,张择端如同街拍,非常生动有趣,今天接着上次的文章继续讲。

都知道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被皇帝耽误了的艺术家,在他当家那些年,即便是北宋最灰暗时期也是艺术难得的高光时期。其中让如大家熟知的《千里江山图》还有他自己的作品《瑞鹤图》包括《清明上河图》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明珠。

老张画的《清明上河图》算是大火了,但作品火,人却不火,对他的了解目前还停留在张著为《清明上河图》提的序文里。传世之作也仅两幅,另外一幅是《》,具记载是山东人,1085年生,活了60岁。混了个翰林待诏的职位,,据传他和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是表亲(不过没有历史依据)。

看到这就明白,毕竟老张是个小人物,虽然混了个翰霖待诏,这个翰霖待诏说白了,不是什么官,和苏轼这种翰林学士完全不是一回事,翰林学士是有官阶的,苏轼就是二品,一年大概俸禄5000贯到6000贯这样。而“待诏”只不过是画画不错,专门陪大老板娱乐的。这种“待诏”没有官位品阶的,不过吃皇粮有俸禄。具记载宋代一般待诏一年俸禄在30贯到50贯之间,非常少,买房、买车、娶老婆就别指望了,大概只够一个人吃快餐,不过画得好,也有另外赏赐,搞不好老板年底也会给点年终奖。

毕竟是小人物嘛,讨老板开心那是第一要务了,所以画的内容也是如此了。其实嘛,宋徽宗统治那些年,也是北宋最后的时期了,但老张画的《清明上河图》却是车水马龙,一片繁华,这不是妥妥告诉老板你真英明,马屁都拍飞了。

但也有这样讲,说老张虽然只是画院员工,但他深知朝廷昏暗腐败,内心深处是希望国家能兴欣向荣。画中军门前军爷睡大觉,观火台上的观火原玩忽职守,是给徽宗以警示,希望大老板看到作品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

其实不然,我也不认可这种推测,细看作品其实就能发现,这就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讨好之作。

你看图中的这件书法作品,在酒店前面的驴车上,看上去应该是装裱过的,宋代酒店饭馆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挂一些名家得作品在自己馆里来吸引食客,看这张书法作品,应该是从某扇华丽屏风上拆下来的、这张写得那好的书法,那为什么就扔掉不要了呢?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可能是写这张书法的人出事了。

不难想象,很有可能写书法这个就是苏轼,以苏轼几人为首的“元佑党禁”

这“元佑党禁”虽然是发生在徽宗时期的事情,但起因却是发生在宋神宗和宋哲宗时期,导火索就是王安石变法这事。新党和旧党几十年轮番较量,相生相杀。本来嘛,徽宗是想让两党握手言和的,但几十年都杀出仇恨来了,徽宗也搞不定了,索性一屁股坐下,成天痴迷于艺术,你坐下就坐下嘛,干嘛偏向新党呢。所以徽宗大笔一挥写下“元佑党籍碑”把司马光,文博彦,苏轼等三百多人写到碑文上。

头是徽宗起的,但具体执行的是奸相蔡京,蔡京终于逮到机会,于公是大老板的工作任务,你苏轼是头头,肯定要搞你,于私你苏轼两兄弟把我亲戚蔡卞搞死了,我也被搞得死去活来,现在就是报仇雪恨的时候了。

那么既为奸党,就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哪管你曾是神童转世、才子再现、文坛领袖,一概禁止。

祟宁二年(1103)四月和宣和五年(1123)七月,徽宗两次颁布严厉的诏令,下诏毁去苏轼等人的文集,不准有人传习“元祐”学术。凡是收藏、记录苏轼文字的人,一律严惩,有人甚至因为曾请过苏轼书写欧阳修《醉翁亭记》刻石而坐罪。祟宁大观年间,为禁止苏轼文章流传,赏钱竟至八十万。这辆驴车上,大概载的就是苏轼等人的书籍,往日珍贵的大字屏风也随手扯了盖在上面,可能是准备推到郊外去烧毁。

而老张作《清明上河图》大概是在1111到1125年假完成,刚好有事大老板禁“元佑”学术期间。你说他不是讨好老板,类似的场景为啥出现多次。

此外老张是密州东武人氏。据说苏轼在密州做知州、修超然台的时候,那是还是小张的他应该在密州家里做读书郎。苏轼为官都是尽心尽力,为一方谋福利。此外苏轼的才华,品行,和名师,老张那时小,估计也知晓,也是一代读书人所膜拜的。

最后说却再说一点,老张画《清明上河图》时,苏轼也去世。但苏轼的影响力决对还在的,从画中就明白,苏轼和老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一张画也可以窥探北宋末年政治的黑暗。

文章在这就结束了,感谢欣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