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格局生变自主品牌成外国车企的抢手资源?

正时说车啊 2024-08-22 08:30:53

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进入国内市场后,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汽车更高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今,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自主品牌在该领域拥有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外资品牌寻找自主品牌合作成立合资企业这种“反向合资”的模式正成为国内汽车市场新的发展趋势。

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愈发亮眼,销量和市场份额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乘联分会发布的7月销量数据显示,该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0万辆,其中常规燃油车零售84万辆,同比下降26%;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1.1%。

品牌阵容方面,7月自主品牌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3%。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1.8%,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7%;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4万辆,同比下降达到25%;豪华车零售22万辆,同比下降11%。可以看到,主流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获得了明显增量,以比亚迪、奇瑞汽车为代表的企业均有着不错的表现。

曾经的国内汽车市场,合资品牌一直在压着自主品牌发展,但在十年前,自主品牌发现国内消费者热衷于SUV车型,并开始主打这一细分领域,随后开始逐渐抢占合资品牌市场。而在近两年,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小,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再迷恋传统燃油车型,反而更加倾向用车成本更低、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能源汽车。

当下,技术的自主创新正成为自主品牌的杀手锏。以新能源头部企业比亚迪为例,其在今年5月份发布了第五代DM技术,该技术采用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实现了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通过更好的结构设计,功率密度提升70.28%,并大幅减少能量流动路径的损耗,综合工况效率达92%。而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9%。

在热管理架构上,其由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组成,这一架构让车辆在高温环境下,能耗最高节省10%,在低温下最高节省8%,确保了节能和舒适的双重体验。

政策扶持致使价格优势更为明显

除了技术优势外,政策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国家在今年大力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商务部等7部门于4月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报废车辆并新购置新能源车或燃油车分别补贴10000元或7000元。而在8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符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规定,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补贴金额分别提升至2万元和1.5万元。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高于燃油车,再加上各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及汽车厂商推出的优惠活动,均加大了消费者换购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

此外,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配置和价格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合资品牌车型中,一些舒适性、便捷性配置只会出现在顶配或次顶配车型上,而自主品牌则基本做到全系标配,有些产品的入门车型配置堪比合资品牌竞品车型的顶配车型,再加上价格上的差距,自然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自主品牌除了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外,在国际市场也展现了极强的竞争力。数据显示,7月海关统计汽车出口55.3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14%;1-7月累计出口348万辆,增长25.5%。新能源车方面,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2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8.2%。占乘用车出口24.5%。

除了产品出口外,自主品牌还在加快海外建厂的脚步。今年7月4日,比亚迪泰国工厂正式竣工,包含整车四大工艺和零部件工厂,年产能约15万辆;此外,广汽埃安泰国工厂也于7月份迎来了投产。目前其已进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市场, 未来还将在亚太、欧洲、中东等地构建产销基地。在国内市场内卷情况日益严重的当下,海外市场成为自主品牌的新机遇。

产品方面,插混车型正逐渐替代纯电动车型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在价格上,插混车型的售价更加低廉,可油可电的动力形式能够覆盖更多的用车场景。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充电设施建设不完善,布局不紧密,令纯电动车的使用场景有局限,反而是插混车型更有市场。

同时,得益于中国市场拥有完整且先进的产业链,使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拥有比海外同级别燃油车更高的性价比,再加上智能化的驾车体验,这些因素都使得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反向合资”成为新趋势

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合作成立合资品牌是我国汽车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双方的合作中,外资品牌长期占据主导权,自主品牌由于需要外方的技术,因此相对弱势。如今,随着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优势越发明显,开启了外方向自主品牌索要技术的“反向合资”新时代。

在一众外资品牌中,有部分企业看到了自主品牌具备的优势,主动寻求在电气化、智能化领域的合作。2023年7月,小鹏与大众宣布达成合作,同年12月,大众完成了购入小鹏4.99%股份的股权交割操作;今年4月,双方宣布合作研发全新一代准中央电子电气架构——CEA(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 );7月,双方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进一步拓展平台和软件领域合作。

除此之外,Stellantis集团在2023年10月宣布与零跑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股权;同时,该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以51%:49%股比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以开拓全球市场和生产零跑汽车的电动汽车等。

外资品牌开始寻找自主品牌合作,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率先布局智能化、电动化赛道的自主品牌已经拥有相对领先的技术实力,导致外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所累积的优势被削弱。双方的合作中,自主品牌承担技术输出的角色,外资品牌通过技术共享能够快速完成电动、智能化的转型。

对于造车新势力以及部分自主品牌,进入海外市场需要面临重新搭建销售渠道、品牌缺乏知名度等问题,而通过外资品牌在海外市场成熟的商业布局,以及在服务、营销等方面的助力,能够成为其顺利出海的有力保障。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减少自主品牌的资本投入和运营风险,同样也节省了时间成本。除此之外,该模式也改变了以往自主品牌在合资企业中没有主导权的情况,更多的话语权也能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也让其在市场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还在不断推动自主品牌在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外资品牌想要快速追赶进度,“反向合资”或许是最具效率的解决方案,曾经不占优势的自主品牌正成为外资品牌的抢手资源。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