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曾经激励了无数人奋斗的箴言,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似乎越来越像一句略带讽刺的玩笑。
学历,这艘曾经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小船,似乎船体越来越薄,面对惊涛骇浪,显得格外脆弱。
隔壁日本,这个和我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家,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迷茫和阵痛,他们的“失落的三十年”,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学历贬值的警示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企业求贤若渴,大学生毕业即就业,甚至出现企业抢人的盛况。
彼时的日本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手握着通往美好未来的金钥匙。
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繁华消失。至于泡沫破裂的原因,则涉及很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首先,《广场协议》的签订导致日元大幅升值,严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产业。
接着,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问题,大量资金涌入,房价猛涨,最终泡沫破灭,引发了金融危机。
原本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瞬间变得人满为患。
1993年,日本参与校招的企业数量暴跌,比泡沫时期锐减了70%。
原本炙手可热的高学历人才,突然发现手中的文凭越来越不值钱。“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成了一种讽刺。
为了提升竞争力,大学生们开始疯狂考证,仿佛一场“就业军备竞赛”。
日本政府也放宽了招聘限制,旨在缓解就业压力。不过,这项政策却让非应届毕业生也加入了求职大军,竞争更加白热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不得不接受低薪甚至无薪实习,进一步加剧了“学历贬值”。
日本政府的大学法人化改革,让情况变得更糟了——学费涨了不少,很多学生只好靠贷款才能读完书。
2010年,日本未按时还款的大学生人数高达33万,几乎与当年应届毕业生总数持平。
曾经大家对高学历寄予厚望,但最终它却变得毫无价值。
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开始质疑教育的价值,甚至放弃高考,选择直接就业。
我国学历价值的现状与挑战与日本的情况不同,咱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我国部分领域也出现了“学历贬值”的苗头——一些高学历人才找不到与自己专业匹配的工作,不得不降低就业预期。
这是伴随着产业升级所出现的人才需求结构调整。
我国一向重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对学历的过度追求。
有些人为了拿到更高的学历,不惜投入大把时间和金钱,却忘了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这种“唯学历论”的观念,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了人才的错配和浪费。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缓解“学历贬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日两国应对措施的比较与反思面对“学历贬值”的挑战,中日两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期间,开始反思教育体系,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实施学费优惠政策,试图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公平性。
例如,东京地区从2024年开始,免除所有高中生的学费;从2025年开始,三胎及以上家庭的子女,大学学费全免。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质量下降的担忧。
毕竟,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幅度的学费减免政策必然会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
我国则更加注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教育部新增了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提高了毕业要求。
此外,国家也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高学历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本的学费优惠政策虽然增加了教育公平性,但也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稀释,影响教育质量。
我国的教育改革则更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如何更好地匹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学历贬值”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价值观、教育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有效应对“学历贬值”,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要提升教育系统,更好地培养人才。
教育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帮他们提升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快速变化。
还要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岗位,让各种毕业生成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论”,关注能力与价值,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到认可和发展机会。
最后,要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鼓励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结语学历贬值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非简单的教育问题,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教育体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日本“失落的三十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重视经济发展与教育价值之间的平衡。
在未来,学历可能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但学习的能力和价值却永远不会过时。
跟上社会变化、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才能更有竞争力。
参考资料《“学历社会”的衰落与“学力社会”的兴起——基于日本“学历社会”的分析》李德显、宋文丽
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