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虽处偏远但一片忠心,雄踞交州却主动让出大权给朝廷

熠彤说历史 2023-02-17 18:41:11

《庄子·列御寇》有言“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这是古代考察人“贤”与“不肖”的九种方法之一。

曹操掌控的许都朝廷刚成立不久,在遥远的交州雄踞一方的士燮,没有驱逐朝廷派来的刺史张津,并主动上表让张津担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交州牧,让出一方大权,足见其忠心。

深受中原文化熏陶

187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刺史部(以下称交州)的交趾郡太守。(《资治通鉴》)

此时他已经五十一岁(虚岁,由《三国志·士燮传》推及),已到知天命的年纪。

回顾他的前面大半生,虽然出生在交州,却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大地度过的。

士燮祖籍豫州鲁国,那是孔子诞生的礼仪之邦。祖上为躲避王莽之乱迁徙到了交州苍梧郡,他父亲士赐在汉桓帝时期,做过交州日南郡太守。

(士燮学习非常努力)

青少年时期,士燮就开始在京城洛阳游学,拜学通儒、道、法的刘陶门下学习《左氏春秋》,一生不断精进,达到了深入精微的程度。

后来被苍梧郡举为孝廉,做了段时间尚书郎,但因为公事被免了官。

后来在他的父亲士赐死后,被三公举为茂才,担任巫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县令,再升为交趾太守。(《三国志·士燮传》)

士燮的这大半生,仕途并不算优秀,主要的成就应该是在学问上的积累。

在交趾太守任上,他听说许都的古、今学派对一些词句含义争论不休,就逐条解析《左氏春秋》和《尚书》,呈送朝廷作参考答案。(《三国志·士燮传》)

这是需要有相当的研究水平和自信,才敢做这种在学术上以正视听的事的!

他还留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等著作传世。(卢弼 《三国志集解》)

(士燮是个大学问家)

从上面可以看出,五十一岁时的士燮虽然生于交州,但骨子里就是个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的大学问家。

雄长一州,偏在万里

在士燮到交趾郡的前一年(186年),朱儁的大儿子朱符被任命为刺史,当时州治所、郡治所都在龙编县城(今越南河内市东北)。

朱符任人唯亲,所用非人,造成税赋太重,招致交州夷民反叛,攻打郡县(《三国志·薛综传》),以至于在195年被夷民所杀。(《三国志·士燮传》)

刺史没了,留下一个混乱的交州。

而此时朝廷前有李傕、郭汜在长安相互攻杀,后有献帝正在东归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曹阳之败生死未卜。

朝廷根本无暇他顾交州。

此时的士燮已经五十九岁,站了出来收拾朱符留下的烂摊子。

(士燮兄弟占据交州四郡)

他自镇交趾郡,让二弟士壹担任合浦太守,三弟士䵋担任九真太守,另一个弟弟士武担任南海太守,各自平定四郡的混乱。(《三国志·士燮传》)

二弟士壹是个有本事的人。

他在做苍梧郡督邮的时候,被当时的交州刺史丁宫赏识。丁宫做司徒后,就征辟他到京都司徒府。丁宫退休后,他又继续得到新司徒黄琬的礼遇。直到董卓入京,士壹才因避乱回到苍梧老家。

三弟士䵋原来在合浦郡的徐闻县做县令,也是有过地方管理经验的。(《三国志·士燮传》)

这就形成了士燮兄弟,在交州七郡占了四个郡的局面。

最南端的日南郡是归化程度很差的一个郡,暂时放一边影响不大。就剩北边的苍梧、郁林两郡,自然不敢招惹这四兄弟。

所以《三国志·士燮传》说“(士)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描绘出了士燮此时雄踞交州的状态。

(士燮在交州威尊无上)

而且北面扬州方向,孙策才刚进江东;荆南长沙太守张羡等四郡,只是名义上认刘表这个荆州牧,事实上各自独立,刘表插不进手。

此时交州的外部环境也是非常太平的。

此时士燮已有雄踞交州的事实,如果他想进一步彻底割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他接下来并没有这么做。

让权给张津

196年,许都朝廷成立。到了197年,袁绍和曹操的矛盾越来越大,加上曹操南征张绣与刘表闹翻,刘表彻底倒向袁绍。

曹操需要有人在刘表背后捅刀。

指望士燮这样的老学者是不现实的,他从许都给交州派去了刺史张津。

张津来上任,想带兵经过刘表的荆州,或者袁术的淮南、孙策的扬州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是带着几个从人轻装简行,乔装打扮才能来到交州。

(交州牧张津代表曹操)

如果士燮想继续做交州“土皇帝”,随随便便就能把张津轻松解决掉,然而他并没有。

他不但接受了张津这个刺史,还主动把张津的权力弄到了自己之上。

刺史在东汉只是监察之职,俸禄只有六百石,位在二千石的太守之下。

士燮上表许都朝廷,提议将交趾刺史部升级为交州,请求将张津升为交州牧。(《交广记》)

这样的好事,曹操没有不批的道理。

更进一步给张津“加以九锡,彤弓彤矢”,希望他能“礼乐征伐,威震南夏”!(《交广记》)。

于是,张津成为了交州名正言顺的一把手,交州成为了曹操远在南端的一片势力范围。

虽然士燮兄弟势大,他们的四个郡张津不敢随便染指,但一些“正事”和面子上的事士燮还是不便阻拦的。

(张津和士燮各自影响力范围)

比如张津来荆州的的正事是要背捅刘表,他做到了,并因此死于非命,还遭致刘表势力后来进入了交州。

我们可以看到,士燮虽然将交州大权让给了张津,也可以说是曹操,但他仍保留了四郡的势力。

也就是说,曹操的交州势力下面保留有士燮小势力。

为什么让权给张津

士燮让权是因为忠没有错,但不一定全是,割据交州并不符合士家的长远利益。

首先,是作为大学者骨子里的忠君、仁政理念。

士燮治理交州,不是靠武力,而主要依赖的是他优秀的治理能力,以及他气度宽厚、礼贤下士的品格。

他礼待北方逃来的士族,使岭南出现了一个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许靖等名士给交州带来了文化黄金期)

他在职三十九年,很少出现征伐,在乱世之中,保全了交趾郡长期不受战火袭扰,百姓安乐,商旅皆因这里的太平而得到好处。

因此至今受到岭南人民,甚至越南人民至高的拥戴和推崇。

他希望交州是一片乐土,而不是满足野心的地方,这是理想和价值观问题。

其次,他老了,儿子们没有雄才。

197年张津到交州的时候,士燮已经六十一岁,身体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而且当时他怎么知道自己居然能活到九十岁呢?能活到他当时年龄的人并已不多。

后来士燮一死,几个儿子几乎全死光,这已说明了他这些儿子的能力,并不足以守住交州。

他对儿子们的能力应该是心中有数的,自己即将入土之前,何必给家族留下隐患呢?

投靠朝廷封妻荫子,无疑是给家族最适合的未来。

然后,就是交州的军队实在不经打。

《三国志·薛综传》提到过士燮的一次出兵情况。

九真郡的夷人豪族番苗杀了太守儋萌,士燮从交趾出兵讨伐番苗,却一直都无法取胜。

(北方士兵的甲胄)

这并不是说交州人战斗差,反而他们是相当强悍的,问题出在铠甲上。

冷兵器时代,攻击武器差别都不大,装备最大的差距就在甲胄上。

交州不但热,更可恶的是湿,而且湿热的季节还特别长,穿个短袖出门一趟都能拧出水来。

这种气候别说穿北方的重甲,就是穿身皮甲也难受。

交州穷,加上这种气候,还有花大价钱发展甲胄工艺的必要吗?

没有甲胄的加成,交州士兵的战斗力和老百姓差距不大,甚至还不如土著蛮夷,讨伐他们叛乱无法取胜就太正常了。

交州兵这样的战斗力,怎么可能支撑起割据者的雄心,与北方(交州以北)群雄一争长短呢?

无疑,认清现实投靠个靠谱的大树,家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总结

无论是什么原因选择忠于朝廷,彰显出了士燮这个大学问家的人生智慧。

后来他将这个智慧贯彻执行得很彻底,以使他有生之年威尊无上,人们居然不知道他上面还有天子;死后流芳百世,受享香火。

在他死后,他后代们的下场令人惋惜,但却是因为智慧、能力和士燮相差得太远了。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后代,对于如此智慧的人,也是个困难的课题。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