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妻死一年,因儿子哭母责子!与妻子婚姻破裂背后是三观不合

李满谈过去 2024-05-30 05:07:30

公元前532年,年19岁的孔子服母丧期满。他打点行装,仗剑去国,来到了宋国。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正是去宋国这一趟,父亡、母死的“孤家寡人”孔子脱单了:他在宋国结识了一个叫亓官氏的女子,并与之结了婚。

孔子与亓官氏的结合,多少有点被亓官氏父亲“强凑”的意味。

原来,亓官氏的父亲亓官老汉是个野心颇大的人,他知道以自己的门第,嫁不到大富大贵之家,那就选第二条路:嫁个超级潜力股。

亓官老汉迫切想为女儿亓官氏选择良婿,也因为:自己这个女儿略心气儿高,且脾气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住的。所以,只有选择一位品行、才学、能力各方面皆出众的男子,方能压得住她。

在孔子抵达宋国前,亓官老汉看过无数男子,却无一人能入他的眼。

孔子出现在宋国后,亓官老汉立马眼前一亮:此人身高近两米,关键额头宽阔,一看就是智慧之人,其谈吐优雅,不简单不简单。

话说当时的孔子,的确颇有点“青年才俊”的样子了,他虽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加上不被父族承认,身上有股子“落魄味”,但因为他勤学,其学识早已超出当时贵族学校规定的礼、乐、射、御、书、数六大科目,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者。所以,他的身上自然地带有一种“名士”之风。

亓官老汉对这个有学问的青年很有好感,得知孔子未婚后,他更加中意了。他心道:他远道而来,刚好做了自己的邻居,这不正是天意么?

在宋国时,孔子为维持生计经常帮人料理礼仪事务,他不仅当吹鼓手,还替人干些杂活。亓官老汉得知他不仅已具备养家能力,还能把家里打点得井井有条后,更加欣赏他了。

亓官老汉打定心思,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自然,有了想法后,他告诉了女儿亓官氏。亓官氏是个孝顺姑娘,她从不怀疑父亲的选择,于是,还未见到孔子本人,她便点头应允了。

亓官老汉当然没料到女儿如此顺从,女儿既已点头,那这事就得尽快提上日程了。

不久后,亓官老汉找到机会了:他家的院墙被猪拱倒了。亓官老汉在一天早晨来到了孔子家中,面露难色地自报家门道:

“我姓亓官,是从宋国迁来的。昨夜,我家院墙被猪拱倒了。我现在又生病,家中没有会修缮的人,为此特地前来请你帮忙修补院墙,不知可否?”

孔子见亓官老汉是个老人,自己又初到宋国,自然对他极谦卑。他礼貌地将老人让进屋里,又为他摆上果品,款待了一番。

孔子还毫不犹豫地答应前往帮忙,他说:

“我家祖籍也是宋国,咱两家的远祖原本就是同乡,现在又是邻居,就更应该帮忙了。”

听到这儿,亓官老汉眉开眼笑。但他也没有一高兴就忘了此番前来的目的,他想借这个机会,求证一下孔子的身世,于是,他便假装不经意地问道:

“我听街坊邻居们说,你是贵族的后代,以劳助学,并且知书达理,将来必成大器啊!”

孔子是个非常知礼之人,他知道老人是自己邻居,但头回打交道,就问如此深的问题,显然不妥。于是,他巧妙地避开了答话,只道:

“感谢您老人家的鼓励!事不宜迟,趁天色尚早,您现在就带我前去修补院墙吧!”

到了老人家后,孔子连水都未喝一口,就忙活起来了,他一直将时间看得非常宝贵,想尽快干完活,再忙活别的事情。

亓官老汉看着孔子忙活着,心里开出了花,这个“女婿”他是越看越中意了。是啊,不仅知书达理,乐于助人,而且干活还这么利索,谁会不欢喜呢!

亓官老汉的真实目的既然是为了撮合女儿和孔子,自然免不得让女儿打扮一番,同时在合适的地方露一手了。在接孔子来之前,他已吩咐女儿梳洗打扮,并准备饭菜了。

孔子一口气忙活到了中午,事情也终于差不多了。可以想见,亓官老汉的猪帮了大忙,拱墙时连修补的时间都替老汉“算”好了。

而此时,亓官氏也将一大桌子饭菜张罗好了。饭菜上桌后,亓官氏知礼而退。可孔子和亓官老汉落座后,亓官老汉却叫来了女儿。

亓官氏袅袅婷婷来到了饭桌前,她身材比寻常女子略粗壮些,个头也稍高,但肤色白皙,两眼有神,看起来很精神。

孔子与亓官氏雕像

亓官氏在他们饭桌前站定后,老汉指着她道:

“她是我的独生女,今年十六岁。我老伴在孩子三岁时就被一场大病夺去了性命。从此后,我是又当爹,又当娘,还要教她读书、写字,不容易呀!”

孔子看了亓官氏一眼,只一眼,他便有些喜欢上了这个姑娘。尤其听亓官老汉说她还能读书、写字,心下立马又给她加了分值。

而在听到亓官氏三岁丧母后,他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心想:她三岁丧母,自己三岁丧父,都是苦命人啊!

“孩子,他就是我经常向你提起的仲尼。”不等孔子消化完自己的话,亓官老汉便指着孔子对女儿道。

亓官氏看着眼前这个身形比自己父亲高大很多,且看起来很儒雅的男子,害羞地红了脸。孔子见状,竟也跟着有些紧张了。

亓官老汉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心里把握更大了。

下午,孔子把活儿都干完了。亓官老汉很感激地拿出粮食和干牛肉送他,想表示谢意。孔子却坚持不肯拿,这下,亓官老汉对他的好感自然又加了分值。

让女儿展示了厨艺后,亓官老人便开始琢磨如何让孔子巧妙地见识女儿的才学了。亓官氏自幼学习诗书,在亓官老汉看来,这些都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一日,孔子参加完乡射回来,还夺魁了。亓官老汉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便设计与他偶遇,并将他请到了家中。

孔子夺魁后高兴,自然欢欢喜喜与亓官老汉聊了起来。谈话间,亓官氏拿着自己的文章走到孔子面前,请他赐教。

文章是能通心的存在,孔子看了亓官氏的文章后,在对她刮目相看的同时,也感觉两人关系更进了一步。随后针对文章的了解,更是让两人对彼此又有了深入了解。

不久后,鲁国出现了干旱,人们纷纷祭天求雨,孔子和亓官氏都参与了求雨仪式。仪式毕,众人散去,唯有孔子和亓官氏依旧在河边祈祷。当日,两人很自然地在河边散步、闲聊,并一同回家。

这次以后,孔子发现自己对亓官氏有了特殊的情愫,不久,他便决定去亓官氏家求婚。孔子的求婚异常顺利,亓官老汉很高兴地应承了这门亲事。

孔子和亓官氏结婚后一年,亓官氏便为孔子生下了儿子孔鲤。他们的儿子之所以取名为孔鲤,是因为儿子出生后,本不待见孔子的鲁昭公特地命人给他送了一条大鲤鱼。孔子为感谢鲁昭公的盛宠,故为儿子取名“孔鲤”,以示纪念。

亓官氏初嫁给孔子时,两人感情甚好,她还在为孔子生下儿子后,又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孔姣。可此后,两人再未有子嗣,原因,与他们的感情出现裂缝有关。

影视剧中的孔子一家

因父亲极看重孔子的缘故,亓官氏对孔子抱着很大的希望。心气高的她,期盼孔子如他父亲预言的那般:能一步步从小官做起,位极人臣(成为地位最高的官)。

最初,孔子自己的志向也是做官,他还经常关注国家大事,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治国见解。

与亓官氏结婚的头一年,他就开始布局仕途,并做了委吏,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小官。

此时,夫妻俩可以说是非常“齐心”,堪称“劲往一处使”。

公元前531年,即孔子与亓官氏结婚的第二年,孔子的官居然越做越小了。他成了管理畜牧的小官,期间,因为俸禄低,他们的生活比较艰难。

亓官氏是独女,自幼娇宠惯了,她料理家事是一把好手,可让她吃没钱的苦,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亓官氏开始抱怨生活的艰难,孔子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为了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他开始靠接私活生活。这里的“私活”,主要是指主持祭祀礼仪。

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家里的花销越来越大,孔子靠私活也不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了。此时,孔子的仕途也未有起色,他不得不考虑“改行”了。

公元前525年,即孔子与亓官氏结婚的第8年,孔子开办私人学校。这也意味着:孔子几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放弃了仕途。

这样的结果,是亓官氏从未料到过的,对亓官氏而言:她当初对孔子有多大的希望,如今就有多大的失望。

好在,亓官氏也是一个“会转弯”的女人,她也算是想明白了:既然丈夫做官不成,能挣钱也不错的。办私学可以收取学费,能带来好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

亓官氏一开始还比较支持孔子办学,可当她发现丈夫办学后,不仅没空管顾家里,还没有什么钱财入账时,她心里的不满便拉到了极致了。

影视剧中的亓官氏

原来,孔子办私学并不明确每个学生应该缴纳多少学费,他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意思意思”。

《论语·述而》对孔子收学费的问题,曾有过具体的描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的意思就是肉脯、肉干(腊肉),束脩就是10条干肉扎成一捆。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是说:但凡是主动送我干肉者,我都会给他们教诲。这话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孔子教学生,只要他们表示了心意就行了。如此,也难怪世人称孔子“有教无类”了。

孔子与弟子们

原本亓官氏能放下让丈夫“成大器”执念已经很了不得了,如今,他这私学一办,等于是让亓官氏放弃“过好日子”了。

孔子开始办学后,亓官氏的怨言越来越多了。孔子没有办法,只能忍受。

亓官氏远未料到:丈夫给她的失望远不止于此。

孔子35岁这年,即他与亓官氏结婚的第16年,鲁昭公因权力被架空逃亡齐国,孔子竟也跟着逃亡。好在,这一次不靠谱的逃亡路上,孔子虽未追上鲁昭公,却见到了齐景公。

齐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才学,还透露出了“要重用孔子”的意图,他甚至还想将一块地送给孔子。亓官氏知道此事后,对丈夫重燃希望。

可齐国的国相晏子却并不喜欢孔子。

于是,他在齐景公面前说了孔子的坏话,孔子最终既未得到土地,也未被重用,只能怏怏而归。

孔子做官梦再次泡汤,又回到了鲁国继续讲学。孔子再度回鲁国讲学时,发现妻子亓官氏的脸色比以前更加难看了。

孔子自齐国归来,到他周游列国前,曾在鲁定公继位后,正儿八经地做过小司空和大司寇。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兼最高法院院长兼公安部部长。

可孔子官帽还未戴稳,就因政斗受到排挤、冷落,并不得不退出官场,带学生周游列国了。

到此,亓官氏已经累积够了失望了,她的情绪越来越大,自然也无法再站在孔子角度替他考虑。她甚至觉得自己父亲亓官老汉错看了孔子,以至于把自己的一生也搭上了。

孔子周游列国始于公元前496年,他这一周游,就是整整十四年。

周游列国前,孔子与妻子亓官氏彻底闹掰,并离了婚(古代叫“出妻”)。不过,也幸好有了这个程序,如此,孔子周游列国,才可全无牵挂。

孔子离婚的种种,史书记载寥寥,世人仅能从《礼记·檀弓》的一些侧面记载中,才能得以窥见他们离婚的种种。

颇为让人唏嘘的是,经考证,孔子的父母也曾离婚,这也是孔子父亲虽是贵族,但他一直不被父家承认身份的原因所在。

除了孔子父亲和孔子曾离婚外,孔子的儿子孔鲤亦“出妻”,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出妻”,所以,“孔氏四世都曾出妻”。

也因为孔子与妻子感情决裂了,后来,亓官氏死后,儿子孔鲤为母亲哭泣,竟也被孔子“教训”了一番。

原来,古代母丧,儿子的守孝期是三年。但若母亲为父亲的“出妻”,也就是已离婚,那么,儿子给母亲的守孝期将缩短为一年。

孔鲤自幼是母亲亓官氏一手带大,公元前485年,亓官氏因病辞世一年后,孔鲤仍为她守孝,并哭泣。孔子见儿子如此“违背礼制”,遂严厉要求他停止哭泣。孔鲤见父亲动了怒,便真的不再“哭母”。

可叹,孔子与妻子离婚后,始终未再续娶,他一生,始终只有一妻且终生未纳妾。由此可见,孔子对亓官氏的感情非比寻常。

可世间很多男女,不都和孔子、亓官氏一样么?明明很相爱,却无法一起生活,待在一起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这种状态,用电影《如果,爱》里的台词描述,就是:“我很爱你,可我不喜欢你了。”爱却不喜欢,意味着:他们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却无法与之夜以继日地相处,在一起就很痛苦。

影视剧中的孔子与妻子、儿子

爱情的最大痛苦,莫过于:很爱,但是不喜欢。而造成这种结果的背后原因,多半并非因为性格不合,而是因为“三观不合”。

孔子和亓官氏,不也是如此吗!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