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藻“枉然”二字

文化学者黎荔 2023-08-10 13:29:39

作者:黎荔

什么是枉然?就是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白费。

计划虽然好,但不付诸实施,都是枉然。

如果文不对题,纵使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枉然。

光有卷土重来的决心,却不付诸行动,亦是枉然。

如果方向错了,一切努力,尽是枉然。

上述这些表述,是我们平常对于“枉然”二字的使用。我细细玩味“枉然”这个词,“枉”字的“ang”韵,是一个带有回音效果的后鼻音,仿佛雨巷中的回音,更加增添了寂寥惆怅之感。“然”字的“an”韵则是前鼻音,因为两字韵母比较接近,“枉”与“然”组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种反复、重迭、绕口的感觉。因此,当我们轻轻读出“枉然”,那回环往复的调子,似乎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一种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记得当年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时,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当属全剧的第十出《惊梦》。这是《牡丹亭》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出戏。昆剧演出本将此出分为二折,自【绕池游】至【隔尾】称为《游园》,自【山坡羊】以下称为《惊梦》。大致剧情说的是:大家闺秀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园子本没去过,父母也从未说起,进去她就呆了,因为这似乎是她的“心园”:花团锦簇之外,还有些败落。春天来得那么汹涌,也根本按捺不住。

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杜丽娘不禁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叹。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杜丽娘回房休息。南柯一梦,在梦中,她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抑郁而亡。

《牡丹亭-游园》的结束部分,唱词如下: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这段唱词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妙龄少女被禁锢在小庭深院,不是百无聊赖的沉睡,就是抛残绣线,柱尽沉烟。黄莺的歌声唤醒了少女的春梦,春意缭乱,春情难遣。可是,看着满园子的春光缠绵,由它去罢,杜丽娘已没有兴致多玩赏了。即便是赏遍了十二处亭台,也不能解决她的问题——这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绪。

《牡丹亭-游园》这一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先写杜丽娘孤锁深院,韶华虚度,春光撩人;再写对镜梳妆、欲行又止,顾影自怜,情思摇漾,从思春,迎春到伤春,感情回旋,把杜丽娘内心的曲径通幽生动地描绘出来。在《牡丹亭-游园》结尾部分,杜丽娘感叹“纵是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是枉然”,良辰美景虚设,赏心乐事全无,她发出了“不如兴尽回家闲过缱”的慨叹,为后面的惊梦做了感情上的铺垫。“枉然”二字,正是《游园》余音绕梁的注脚。

园子里的风景自然是绝好的,“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以外,也有许多花开,“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靡外烟丝醉软”,更有许多鸟儿在飞、鸣叫,“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可就在观景最热的此时,一点铺垫也没有,杜丽娘却煞住,对春香说:“去罢。”丫鬟春香有些不甘心:“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她赏景未足,想要继续。杜丽娘却不耐烦:“提他怎的!”前面正新来乍到,景色春色都无边,当杜丽娘突然说出“去罢”,此两字一出,如云过雨收,燕子掠空,真突兀,像一幕放给读者的华丽电影突然断电,到此放完,她决定不再观赏了,结束了……

为什么杜丽娘触动了愁肠,无心再观景,心思已懒,去意已决,因为一切皆“枉然”。也是这两个字,把跟随观赏的读者忽然留在当地,从美好景色中顿醒,跌入了杜丽娘的哀怨中。这两个字虽很轻,杜丽娘无限的春愁,却都在其中。前面所有的铺排,也几乎都是为了这两个字而来的。

为何“枉然”?因为《牡丹亭》中,杜丽娘看到的春天,原也是她的青春;唱的“袅晴丝”,原也是她的情丝(思)。姹紫嫣红与断井残垣的强烈对比,是导致杜丽娘触目伤情的原因,她从这美好与破败中联想到自己,“物伤其类”。黄莺燕子在春天成双捉对,飞翔嬉戏,也加倍让她感到自己孑孑一人,园子不能呆了。所以,在杜丽娘赏春的热极之处,会忽然用冷极的“去罢”转折,并用“枉然”猛地收煞。青春期的女孩子,情感懵懂,但人生的顿悟,往往在刹那芳华中。深锁闺阁的杜丽娘刹那悟破,顿感人生的虚度与徒劳。在后世的流传中,亦有一个书中的女子,同领这“枉然”之意,她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梨香院里正在唱戏,管弦笛乐之声传来,素来不大喜欢戏文的黛玉,一开始没在意,缓缓地在路上走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猝不及防,一句清清楚楚的戏文入耳,黛玉心一动,停住了脚步。这来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词,幽幽地沁入心底。万紫千红,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也只能空自流逝。有时候,猝不及防入心的,恰恰是压在心底最深的感慨与心伤。“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林黛玉其人,才思敏捷,慧巧灵动,刹那之际,她领略了其中人生的况味。“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得心神动摇,如痴如醉,如失魂般,就着墙角,坐在了一块山子石上,清风拂面,天色渐暗,却恍然不觉。她因曲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境遇,此时此地,此境此情,所谓的痴,就是人陷入一种情绪中,无法自拔。

在《红楼梦》“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曹雪芹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作为“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其中,《枉凝眉》这首曲子是写宝黛爱情破灭、黛玉泪尽而逝的。其中唱词如下: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因为黛玉是寄人篱下,未来如何,自己一点都把握不了,她的梦想,能否和宝玉终成眷属,这个愿望是那么的渺茫,一切眼泪思忆,尽是枉然。枉然也就是空,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宝玉常慨叹月不常圆,花不常开。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虚无飘渺,终是一场空。这首《枉凝眉》道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把它作为主题曲,因为这支曲子唱尽了宝黛爱情终究破灭的《红楼》主线。

从杜丽娘到林黛玉,从牡丹亭到大观园,这一缕“枉然”的悲叹,流转后世,婉转回旋,让人心旌摇动,摄魂荡魄。枉然啊!杜丽娘与柳梦梅相识于游园惊梦,未见已钟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却天人相隔。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就恍若相识,然后两小无猜,知己生情,她赢得了爱情,但是婚姻呢?古时候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怜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犹如飘荡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无人做主,又如何去摆脱“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命运?《牡丹亭》的一段唱词,犹如一道明镜,猝不及防地让黛玉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少女的幽闺自怜,叩响了另一个少女的心扉。也如湖水漫溢一般,荡起圈圈涟漪,在后世经久不散。

品藻“枉然”二字的滋味,此刻真希望来一场淋漓的大雨,让天地的悲意,尽情倾泻,让雨的爪子在玻璃窗上乱抓着,仿佛虚无在给人世签字画押。不过,细想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木石盟约,他们的心贴得这样近,走过这凉薄人世,固然有诸多遗憾,但他们的坎坷情缘,也不能说尽是枉然。当爱的人不再愿意在一起,当彼此相处已勉为其难,无论做什么来挽救,哭闹是错,静默是错,当爱崩坏时,情缘才是徒然。那两对相爱的恋人,四目相遇,两情相悦,共同生活在同一时代,时间漫长,空间无限,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时间无涯的旷野上彼此遇见,即使没有圆满的结局,也不算是白白浪费啊!所谓世间有你,不枉来此一遭。没有电光火石,彼此遇见,才是万般精彩皆枉然。

这世界,至少有朵云

很专注地为你白过一回

这秋天,至少有辆车

钴蓝色地为你停过一次

甚至有个人,特别是为了你

痛彻且枉然地枯坐过一阵子

你想象不出

我心里到底有多大一块石头

为此落地了

——张子选《在人间》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