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000字,谈谈我对“癌症”的临床治疗与思考

从蓉谈健康 2024-08-28 02:02:21

肿瘤的临床治疗与思考

作者/谢路

摘自书籍《温病临证破解》(2015年第2版)

作者介绍:谢路(生年不详-2014)著名中医学家、温病学专家。曾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是中医温病学泰斗赵绍琴先生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侍诊赵老近10年,耳提面命,尽得赵公临证温病心法要诀,得到艾步蟾一汪逢春一赵绍琴一脉温病学术真传。其在实践中扩大温病学说的治疗范围,使温病辨证理论与治法方药不仅适用于外感疾病,同时可施用于内伤杂病、妇儿科疾病的治疗。著有《温病阐微》《温病临证破解》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杀灭癌细胞、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等各种途径中去寻找战胜癌症的方法与有效药物。

此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了正常细胞;在“扶正”的同时也会“扶邪”,使癌细胞得到了更快的繁殖,有时会促使癌症的扩散与转移。

能否在不伤害人体正常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及脏腑功能的同时又能战胜癌症?这是我们在临床中长期思索的问题。

一、临床观察与思考

在对大量癌症患者的治疗与接触中发现,癌症患者从一两岁的孩子到八十多岁的老人,虽性别、年龄、病程、病位、体质各不相同,但临床见症中多有一些共同点。

1.长期大便不通、不畅或不爽,此约占患者80%以上。其类型为:

(1)大便干结。

有的硬如羊屎一般,正如《伤寒论》中谓“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以枚说其硬而坚。

不少是数日大便坚硬不下,并可见腹胀满不舒、口干苦、头晕、心烦、失眠、呃逆、食欲减退等症状。

(2)大便溏滞不爽。

其特点是大便数日不下或一日数下,但大便少而黏,便后仍有便意,或有下坠感,并可见身倦、头沉重、腹胀、口苦、恶心,

妇女则可见白带多、月经不调等,日久还可见烦躁、梦多或失眠、黄痘、小便不畅等症状。

(3)大便急迫。

其特点是大便急不可待,有时兼有腹痛,天亮马上要去大便(有人据此误认为是五更泻),且大便时肛门有灼热感,并由此引起腹胀、便脓血、无力、消瘦等。

2.营血分热壅盛而致瘀,以舌质红绛、紫暗、起刺、有瘀斑最为多见;

兼有营血热盛扰心的见症,如心烦、急躁、梦多、失眠、胸闷痛、心悸、口干等。

另有湿热郁阻,其特点是舌苔厚腻,或舌根部苔厚腻,舌质红绛紫暗,或有瘀斑;

兼见湿热之症,如腹胀、大便溏滞不爽、恶心、尿浊、头晕沉、身倦无力等。

3.治疗不可温补、滋补,临床中见到有因服有桂附之类温补致昏睡神志不清;

有一肝癌病人经治疗后病症减轻,病情稳定,食欲增加,因过食涮羊肉而引起腹水。

以上病人均以凉血透热,解毒通二便之法,使二便得通,营血分热毒得以外泄而使病情减轻。

4.临床中发现,患者中有某种家族史,如其父因癌症去世,四个儿子皆患肝癌,而两个女儿无病;

其母患肝癌,女儿患乳腺癌;其父患胃癌,一个儿子患胃癌,而另一个儿子患食道癌;

其父母均患癌症,有两个女儿患癌症,另一个女儿尚未发现患有癌症等。

由上述观察初步认为,长期便秘与血热是致癌的重要因素,体内血热与湿热郁阻,将会导致癌细胞的转移。温补或过食高能量的食品,会促使原本内热就很重的癌症病人的病情加重。不少常见的肿瘤有家族史,表明肿瘤有不同的遗传传递方式,但其规律尚不太清楚。

二、一个临床病例的启示

1981年,曾随老师赵绍琴教授治愈北京某医院一个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起搏器而引起绿脓杆菌感染,致高热数月不退案,发人深思。

事情经过是:病人手术后,高热不退,经查为绿脓杆菌感染。当时选用最好的进口抗生素,但高热始终不退,因药费花费数额太大而引起卫生部领导的重视。

当时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出面邀请赵绍琴教授前去会诊。会诊时,见其舌红绛,苔白腻,脉浮取濡软,按之弦细而数。

辨证为湿阻气机,因过用寒凉,气机郁闭,郁热内迫深入营血,当以宣郁化湿方法,使湿化热透。

药仅淡豆豉、炒山栀、苏叶梗、藿香、佩兰、半夏、木香、厚朴、槟榔、茅根、芦根等味。

三剂热退。当时每剂药仅不足一元钱。

病房医生很惊奇,有的问哪味药能杀灭绿脓杆菌?

其实问题很好理解:一切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繁殖都有必要的外部环境,即适宜的温湿度、营养等。

只要破坏了其必要的生存条件,或者说只要其生存条件不复存在,它就会消亡,就像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一样。

上述病人手术后,因体内湿热较重而致发热者,使用抗生素后又见舌苔白腻、脉象濡软时则为湿热流连于卫气之分,阻滞于三焦之中。

本当微辛微温芳香宣化方法,化湿清热,宣畅三焦,令湿去热清。

但因大量使用进口昂贵的抗生素,药性偏于寒凉;加重阴湿之邪,使湿不得宣化,湿热日久必增重,故湿阻热郁又会形成新的郁热。

由于气机郁阻,郁热不得外泄,必内迫深入营血,而使营血分郁热增重。

由于气机郁阻,内蕴营血之热,使外闭卫气之湿均无外达之路,故发热不退。

此湿热的环境,正好可理解为绿脓杆菌最佳的生存、繁殖的外部条件。

这时无论用任何抗生素都不能宣化湿热,只是使湿热加重,为绿脓杆菌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生存环境,并不能杀灭它。

一旦湿化热清,气机宣畅,湿热得以外达,便会热退身凉。这可以理解为破坏了绿脓杆菌的生存条件,使之自然灭亡。

这种非直接杀灭的方法,多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却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

是否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生存条件,以限制其繁殖并进一步使之灭亡?

为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初步摸索出一套以凉血解毒为主,以破坏癌细胞生存条件为目的的治疗癌症的系列方药,主要有:

凉血祛毒汤:水蛭、全蝎、穿山甲、九香虫、羚羊角等。具有凉血透热、活血祛毒外泄、解毒消肿的作用。抗癌止痛散:全蝎、蜈蚣、冰片等。具有消肿、抗癌、止痛作用。通幽散:枳实、生大黄、肉苁蓉等。具有凉血泄热、通便解毒作用。用于大便干燥者。

在此基础上,组创了治疗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淋巴癌、肠癌、膀胱癌、脑瘤等系列方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三、癌症的基本证型、治疗与思考

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虽痛症病人病位不同,病情多变,但以热毒壅盛与湿热蕴郁最为多见,为此将其分成两个基本证型。

1.热毒壅盛型:

此型热毒多壅郁于血分并兼有瘀血阻滞气机。

其见症为舌质红绛紫暗、起刺,并见心烦、急躁、夜寐不宁或梦多、四末不温、大便干结、脉象弦细滑数。

此为热毒内蕴血分,伤阴耗血,而致血瘀内热。瘀血蕴郁成毒,阻滞气机。瘀血为热所致,热因瘀血而增重。血热而瘀,是热毒壅盛的基本特征。

临证所见,有因脑血栓半身不遂,久而患癌症的病例;也有先发现癌症,因治疗不力,不久又出现半身不遂者。

可见癌症的病因中有血热血瘀这一因素。

此证的治疗并非“活血化瘀”所能奏效,当凉血散血、解毒透热、消肿散结。“瘀血”为热入血分,耗伤血中之阴,使血液黏滞而成瘀(也有因瘀而致热)。

其中“热”在血分,若只“活血”而不“凉血”,血虽活而热未去,将会重新致“瘀”;

若只“凉血”而不祛瘀,因瘀血阻滞,气机不畅,热则清之不去,凉之不散,因而凉血散血、解毒散结、消肿止痛并用在癌症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如用自拟“凉血祛毒汤”,为了便于热毒外泄,注意通导二便,以“通幽散”为主,宣畅三焦,通便解毒泄热。

血热得清,热毒外泄,病情即见减轻。

如一肝癌肺转移的病人56岁,不吃不泄,腹胀发低热,胸闷气短,口吐涎沫,病情危重,只盼在东北某大学读书的儿子一个月后放假回家能相见即已满足。

临床见舌红绛紫暗、口干苦、腹胀等症,诊断为胆道感染,以“凉血祛毒汤”加消炎利胆之味,二剂后热退、便通、知饥,又以凉血祛毒汤加味,几经调理后,病人健在,时已过半年。

凉血祛毒、通导二便,使热毒外泄之法,可理解为破坏了细胞的生存条件,控制了癌细胞的生存与繁殖;同时也恢复了脏腑功能,增强了抗病的能力。

热毒内蕴,瘀血郁阻气机,血热多影响心、肝、肾诸脏,虽癌症中均可见到此类型,但以肺癌、肝癌、肾癌等最为多见。

2.湿阻热郁型:

此型多为湿热积滞内阻,日久迫郁热深入营血。

其见症为:舌苔厚腻或仅舌根部苔垢厚而腻,舌质红绛紫暗、有瘀斑,并可兼见胸闷、腹胀、恶心、口干苦、头沉重、大便不爽等见症,脉象多弦滑细数。

证属湿阻气分,气机郁阻,郁热不得外达,内迫深入营血。

从病情发展来看,病程一般较长,使营血分郁热逐渐增重。湿阻,脾胃升降失常,食欲减退,营血郁热内耗,病人身体日渐消瘦,有时有低热见症。

此时病情很快恶化,肿瘤可扩散与转移,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此为气营血同病,治疗当气营血并治,宣畅中焦导滞与凉血解毒并用。始以化湿畅中导滞为主,重在宣展气机。当湿化气机宣通后,再以凉血解毒透热之法,使湿去热透,蕴郁之毒得以外泄,则可恢复脏腑功能,而达到控制癌细胞的生存与发展的目的。

在上述两种证型的基础上,再根据病位选择一些针对性的药物,组成抗癌消肿止痛、活血凉血解毒、宣畅三焦、导滞通便、软坚散结等方剂,使热毒外透,湿毒外泄,

以破坏癌细胞的生存环境,达到控制,最终逐步消灭癌细胞的目的,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有关癌症转移诊断的探索

现代医学对癌症及其转移的诊断有血液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显像、CT扫描、B型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及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但早期诊断仍然是十分困难的。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肿瘤的病变部位会向外辐射出一种特殊的能量,它与正常的人体组织、脏腑的能量不同(姑且将其称为能量辐射源)。

在长期与癌症患者接触中发现,当我们用掌靠近肿瘤病变部位时,掌心立即会感到有一股凉气从该处辐射出来,有时会从掌心直串到整个脊椎,使脊椎发凉,甚至会使全身凉得发颤,且凉气发出的辐射源可在手下感觉出它的大小、方位,边缘十分清楚。

一般来说,只要有异常感觉,即表示该处有病变,若凉气刺骨,多为癌变。笔者用此诊断所发现的病例甚多,曾纠正了不少误诊的病人。

例如有的病人因腹胀痛,医生通过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笔者通过手感诊断为胆结石,并用中药排出了结石。

东北和海南各有一病人同时来北京看病,笔者通过手感诊断出其膀胱结石和睾丸肿大等等。

1987年曾在昌平诊断发现胃肿瘤多人,其中一病人,女,40岁,因腹胀、恶心、大便干结,笔者诊断其为胃癌,告她前去医院检查,三个月后病人因胃癌术后症状不减前来复诊。

良性肿瘤一般与恶性有较明显的区别,其虽有异样感觉,但比较柔和。

如北京某中学外语教师金某,女,36岁,笔者手感诊断其为子宫肌瘤,本人否认有此病,便劝她去医院检查,到医院即被收住院,切除了3cmx4.5cm的子宫肌瘤,此类病例甚多,不胜枚举。

临床上凭手的感觉,可以发现十分微弱的变化,有的是仪器不易发现的。

对癌症转移的诊断,笔者总结出如下规律:

1.一般上部的癌肿(胸以上),若只在同侧的颈部淋巴有一个能量辐射点(用手可以准确感觉到),则表示病情尚未稳定,有淋巴转移的倾向;若没有能量辐射点,则表示病情稳定。

2.癌症转移的规律是,上部癌症首先在同侧颈淋巴有能量辐射点,中部癌症首先在同侧腋下淋巴有能量辐射点,下部癌症首先在同侧腹股沟淋巴有能量辐射点。

不论癌症的病位如何,只要在一侧或两侧颈、腋下、腹股沟淋巴均有能量辐射点,则表示已经转移。若两侧均无能量辐射点,则表示病情稳定。

3.经治疗后,若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均无能量辐射点,则表明病情稳定且趋于好转,病人的自觉症状也很轻。

以上结论多年来曾反复验证。

五、关于肿瘤血道转移的理解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的血道转移后果最为严重,在癌症死亡患者中占80%~90%。

其血道转移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具有浸润性的癌细胞常是侵入较大的小静脉,并可在该处形成肿瘤细胞血栓和继续增殖。

当癌细胞或癌细胞脱落所形成的栓子进入血循环后,才可能在局部组织中停留下来。

通过研究发现,癌细胞栓子首先在小动脉引起微循环紊乱(血流暂停、减慢、逆流、淤积和血清溢出等),

然后由癌细胞的毒性产物或微循环障碍造成细血管小静脉内膜受损,导致癌细胞在该处附着,为癌细胞转移提供了条件。

此时很容易用热毒内蕴,营血分热毒壅盛来解释:血分热重,则“耗血动血”。所谓“耗血”,即包括热重伤阴和伤血中的营养物质。

由于热伤血中之阴液,血液浓度增大,此可引起血液流速减慢而形成淤积(即所谓血液流变学改变);

热伤阴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则耗伤血中的物质,即所谓肝肾之阴,病情将十分危重。

所谓“动血”,即指热灼伤血络(即小血管),且热迫血妄行,离经之血妄行,则表现为各种出血见症及发斑、瘀血等。

不少实验证明,血凝块的形成有利于血行转移瘤的形成。由于血热引起的瘀血(微循环障碍),热邪灼伤血络为癌细胞附着繁殖提供了条件,并由此引起血道转移。

2.关于转移癌的生长条件与土壤:肿瘤细胞进入组织后,可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死亡。

因此,转移癌的形成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而血热所引起的瘀血则是为癌细胞生长提供了条件。

临证发现,内热很重的病人由于过食高能量、辛辣的食物而使病情加重。遇有肝癌病人经治疗本来病情已稳定,因吃涮羊肉而致肿瘤增大导致腹水。

可见高能量与辛辣的食物多会致热而使血热增重是癌细胞繁殖转移的重要条件。经常也见到癌症病人因身体状态不好而用白蛋白导致肿瘤迅速增大并很快转移。

六、附案

案一

王某,男,34岁,北京市郊区人

1994年1月因右手握笔无力,过8天后右上肢不能抬起,且右侧眼球突出、胀痛,视力模糊,而于1月20日入住北京某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垂体瘤,约为5cm×4.2cm,不宜手术,后去山东某医院求治,经进一步检查,认为不适合y刀治疗,只好求助于中医。

1994年3月11日来诊,诊时见舌红绛起刺,脉弦细而数;头晕痛,烦躁梦多,大便干结。

辨证处方

辨证为血热蕴毒,用凉血解毒透热方法,以凉血祛毒汤加白芷、川芎、生大黄,每日1剂,服6剂后停1~2日继服。

药后大便泻下黑秽恶臭之物,精神好转,睡眠转佳,头晕痛减轻,

一月后眼睛视力恢复,能逐渐看清楚很小的物体,3个月后手可以握笔写字,后逐渐恢复正常。

案二

袁某,男,56岁,河北石家庄人

1996年4月体检时发现肝占位变5.9cm×7.5cm,北京某医院行手术治疗,切除右叶,术后两个半月,原部位复发,肿块为3.5cm×4cm。

化疗后反应太大,出现高热、便秘,胃纳不佳,且肿块增大明显,伴有少量腹水,1996年6月25日改为中医治疗。

诊时见舌红绛,两侧紫暗有瘀斑,根部苔厚腻,脉弦滑而数,口干苦、腹胀、烦躁,夜寐不宁,大便溏滞。

辨证处方

此为湿热积滞互阻,热郁营血,用畅中导滞方法,以导滞散加柴胡、黄芩、半夏、木香、厚朴、茵陈蒿、檀香、降香、鸡内金、龙胆草。

服六剂后,大便通畅,舌苔渐化,后改用凉血祛毒汤合抗癌止痛散加减,半月后食欲好转,三月后腹水消失,

半年后肿块缩小至2cm×1.5cm,体质增加9kg,肝功能正常,饮食、二便均正常,改为丸药继服。

案三

邢某,男,72岁,河北南宫县人

1995年3月在河北石家庄某医院CT、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右肺6cmx5.2cm大小的鳞细胞癌,1995年4月来北京某医院要求手术治疗,因发现淋巴转移并有胸水,且年高体弱,改为化疗,化疗后高烧,不能吃东西,大便干结,于1995年6月改为中医治疗。

诊时见舌红绛起刺,脉弦细而数,胸闷气短,心悸背痛,口干腹胀,大便干结,心烦失眠。

辨证处方

证属热郁营血,用凉血透热方法,以凉血祛毒汤合通幽散加减,半月后症状减轻,大便通畅,食欲增加。

三月后,病情稳定,能下床活动,体重增加,胸闷、气短均减轻,后改为丸药继服。

案四

赵某,男,69岁,北京平谷人

1997年11月开始觉吞咽不适,后喝水亦不能下咽,去医院检查,X射线发现于食道28~34cm处可见约3cm×4cm肿块,后诊断为高分化鳞癌,于1998年3月7日来诊。

诊时见舌红绛苔腻,脉象弦细滑数,现喝水困难,已一周未大便。

辨证处方

证属血热内盛,用凉血软坚法治疗。即凉血祛毒汤加苏梗、旋覆花、生赭石、沉香粉,嘱服十剂。

3月10日上午来电话称:服药后大便已通,且吞咽困难已轻,可以吃流食、面片等。

4月7日其子来告:吃东西下咽较顺,大便仍干,仍以前方加通幽散继服。

二月后可以吃稀饭、面条,二便正常,体重增加。后间断服药,饮食、二便均正常。

案五

王某,女,53岁,北京市人

1983年5月因乳腺癌(左)手术后,发现淋巴转移,虽经化疗,淋巴转移未能控制,于1985年9月8日改为中医治疗。

诊时见舌红绛苔腻,脉象弦细滑数。烦躁、夜寐不安,容易生气,只要路见不平即生气,出现胸闷胁胀痛,夜里不能入睡,大便日二三次,便后觉有下坠感,且腹胀、时有恶心。

处方

证属湿滞大肠,热郁营血。先以导滞化湿畅中法,再以凉血解毒透热法治疗。导滞散加败酱草、马齿苋。苔化、大便正常后,改服凉血祛毒汤加瓜蒌、半夏、浙贝、蚤休、紫草、黄芩、柴胡、皂角刺。

一年后复查,病情稳定。后间断服药,至今已十多年,一切正常。

肿瘤治疗立足于活血凉血解毒,化湿导滞通腑泄热加辨证用药,虽非直接杀灭癌细胞,但能破坏其生存环境而致其灭亡,不愧为是一个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思考。

这与自然界中,以其“天敌”消灭某些“害虫”一样,有时可能是一个“省劲”的办法。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