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什么样的人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斯威国学 2024-08-09 11:27:05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句话的意思是兵法有云,我不敢主动用兵去让人屈服,就像是去别人家做客一样,到了别人家里,我是不敢胡作非为的,做客就要谨守本份,时时要照顾到主人的状态,不向主家提要求。面对主家的热情,要保持一份谦让,一份谨慎。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叫做行无行,就是我已经准备好了怎么做,但是仍然会像是尚未准备好那样去认真对待。攘无臂,就是我有力量去应对,但是仍然会像是失去了臂膀一样,小心去应对。扔无敌,当我已经知道如何去面对敌人的时候,我仍然会用不了解敌人状态的态度去面对敌人。执无兵,就算是我有能力去应对,仍然会当成没有能力,像是敌人来了而我却没有兵一样去对待这件事情。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人生中最大的祸患就是轻敌,轻视敌人就会让人失去那三样宝贵的东西。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人做事业,就如同实力相当的两军对垒,高度重视的那一方获胜。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本章《道德经》贡献了三个成语,反客为主、得寸进尺和哀兵必胜。《道德经》应该是这三个成语最早来源。本章依然讲的是用兵之道,当然也是做所有事情的准则。打仗,一定是打胜仗,做管理,一定是把管理做好,为人处世,也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都是要围绕着谨慎行事,哀者胜矣的态度来。 老子一开始说,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为什么呢?想象一下,你家来了客人,他在你家一点都不客气,往沙发上一躺,指挥你这个主人给他端茶倒水,把你家装修批评一番,孩子指导一番,到饭点不回家,吃饭的时候坐在主人位。你会怎么想?早就想把他撵出去了吧!反客为主,得寸进尺,只会遭到别人的非议。 你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有做客的样子,这是基本伦理,违反这个伦理,你就知道有哪些地方不对劲,第一,这个人盲目自信,第二这个人对客观事物不重视、不了解,这样可以继续推,这个人做事糊里糊涂。一个人做事糊里糊涂,也就很难做好事情。所以,从一个人反客为主,得寸进尺,基本上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成不了事。 老子在前面也讲过,真正强大的人有一条,叫俨兮其若客。到普通家庭做客相对来说还没那么多规则,那么多的伦理,就这样,我们还得对要去做客的对象有所了解。我们看国事访问,就能更加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不能反客为主。国事访问其实就是一种做客,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出访他国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挑选最优秀的人才,各种礼仪都要最到位,对要去访问国家的文化、历史,也要做充分准备。哪个环节出错,访问就很难成功。 所以说,做客,不仅自己要做到谨慎行事,对他人也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这是一种守势,加上前面老子讲的把三宝内化于心,形成了《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守,是为了攻,是为了一击即中,为了全面的胜利。也就是说,无论是守还是攻,最终的目的就是保护自己战胜敌人。所以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善守,善攻,从古到今案例数都数不清,这里举三国时期的例子。三国时期的小霸王孙策就不是一个善守的人。郭嘉评价他是,轻而不备,性急少谋。孙夫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心急气盛,容易闯祸。可惜这样的一些评价,都被孙策无视了,他自我感觉良好。 孙策在管理岗位上的不胜任,导致他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无所适从,只有用蛮力来对抗。他见到于吉老道被民众崇拜,他是这样的一个想法,不管是谁来劝阻,有多么大阻力,我一定要弄死他。 他一定要让所有人知道,当迷信动摇了民生,就是动摇了政治的稳定性,这个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他的想法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行为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就值得商榷了。当孙策感到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的时候,他并不是没有能力改变这个局面。他是有能力的,但是并没有使用。只攻不会守,孙策杀了于吉,也害死了自己。 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高度重视才能获胜,在孙策创业初期,他秉持这样的原则,但是走上管理岗位之后,他就把这些都抛弃掉了,用情绪来解决问题。孙策带着绝望杀了于吉,换成曹操或者是刘备,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这个事情,他不用,自己已经是江东霸主,对付于吉,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么? 所以老子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老子说,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就是我已经准备好了怎么做,但是仍然会像尚未准备好那样去认真对待。我有力量去应对,但是仍然会像是失去了臂膀一样,小心去应对。当我已经知道如何去面对敌人的时候,我仍然会用不了解敌人状态的态度去面对敌人。就算是我有能力去应对,仍然会当成没有能力,像是敌人来了而我却没有兵一样去对待这件事情。无行,无臂,无兵,无敌,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当我们站在无的立场去看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有。处于虚、静,无的状态,才能看到实、动、有。高手站在那里,仿佛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有,他们或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或见招拆招。我最近在看奥运会,最钦佩的是咱们国家运动员顽强的意志,超强的技术和智慧,他们对待比赛,对待对手的态度是老子本章思想的集中体现。乒乓球比赛我看得比较多,比赛的时候,国乒队员虽然打个几回合就知道对方的实力,但是,他们仍然要做到以上这几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他们没有说完全准备好了,就不用认真准备了,没有自信过头,没有一招致命,因为双方都在不停地变,一旦停止变化,就会给对方找到破绽。一旦轻敌,一旦失去斗志,就会输得很惨。 我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也要秉持老子的这一原则。现代父母培养孩子,忘了我们中国人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谦虚、谨慎,培养孩子的伦理观,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很多时候培养的是孩子的盲目自信。在任何情境,孩子都是老大。到别人家做客,我是老大,在学校,我是老大,坐高铁,我是老大……现在流行一句话,叫零零后整顿职场,这是从小到大的延续,到公司上班,我是老大。别把调侃当真,孩子真的步入社会,缺乏伦理观,会被人整得怀疑人生。当孩子被排挤,被打击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自己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父母没有把自己的仁慈之心,孝敬之心,礼让之心,谦虚谨慎之心给培养出来。 我们家长带孩子就像是两军对阵一样,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家长小心谨慎,重视对方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老子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家长教育孩子,不是做孩子的主宰,而是帮助孩子成长,因为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家长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要小心展现自己的行为,因为家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行为,都是孩子的示范,都是孩子模仿的地方。 这就像打仗一样,我们的战略方向究竟是什么,战役目标怎么定,战术行为要如何展开,对手什么状态,我们在什么状态,对手有什么,我们有什么,我们怎样去做,对手会怎样动,考虑周到的那一方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