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四方水土”青岛国际陶艺展作品赏析//吉林艺术学院

新晴看看趣事 2024-11-20 08:36:33

2024第四届“四方水土”青岛国际陶艺展已于11月8日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幕。展览期间,我们将逐一为大家介绍参展的七所院校和两个艺术中心的参展作品、策展理念和教学研究重点。本期介绍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陶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深远的时代价值。本次受邀参加2024 第四届“四方水土”青岛国际陶瓷艺术展,我们致力于呈现陶艺的多元风貌与创新精神。

陶艺的时代价值在于它能反映当下社会的审美、观念与生活状态。它不仅仅是器物的塑造,更是时代的记录者。多元化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正如吉林艺术学院推选的作品所呈现的,不同的风格、技法与表达在同一空间相互碰撞。无论作者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能在陶艺中找到独特的表达,这体现了陶艺的包容性。

创新价值更是不可忽视。从传统陶艺中汲取营养,再融入现代的元素与理念,创作出具有全新视觉体验和内涵的作品。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看到陶艺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推陈出新,既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又展现当代的思想活力。让观众在欣赏陶艺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当代陶艺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与价值,在多元与创新中领略陶艺的独特魅力。

吉林艺术学院陶艺工作室负责人 王忠振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曹金旭、郭丽、姜禹、李超、李嘉文、李锁成、王嘉悦、王忠振、宣妍、杨玲、易嘉伟、于嘉瑾、张璐

《净-静》 吉林黏土、自制无光白釉、金水 79×83×24cm

作者:郭丽(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净-静》,澄心静虑,返观其身,以明镜之心澄净一切外界影响,以菩提之身感悟世间万物。“玉兰花”外形高洁脱俗,花香幽芳。本作品以瓷泥来表现“白玉兰”是最恰当不过了。

《无远弗届》 高白泥、黑色瓷泥、玻璃、木板 300×30×10cm

作者:姜禹(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创作主题,旨在将水墨山水画的神韵和艺术氛围融入陶瓷艺术之中。

《羽境》 玉泥、金属丝、羊毛毡、毛线 180×8×190cm

作者:李超、杨玲、曹金旭(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白泽。白泽以浑身雪白,狮子身姿,头生两角,山羊胡子,有翼,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的形象传送于世,被赋予吉祥与智慧的象征意义。作品表现了白泽的纯净与灵动特性,并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使每一片“羽毛”展现出自然清新的质感。

《戚土》 瓷泥、青铜釉、电镀铜 43.5×34×7.5cm

作者:李嘉文(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中斧子造型的锋利边缘,象征文化的力量与锐意进取的精神,布料的柔软则代表着文化的包容性与生命的连续性,两者相互碰撞结合,展现出独属于中华文化的广阔土地。

《瓷骨金痕》 中白瓷泥、中温天空蓝釉、铜、铁 45×45×40cm

作者:李锁成(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旨在探索不同材料与工艺之间的和谐共融,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金属的生长与瓷器的细腻质感相互映衬,象征着不同的对话与融合,通过作品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保护与破坏、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引发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花与器》 瓷泥、中温釉、金属线材 24×24×36cm

作者:王嘉悦、于嘉瑾(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将传统陶瓷器型的美学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不仅展现了陶瓷材质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器形的丰富多样性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一方山水》 吉林黏土、自制无光白釉、金水 18×8×9cm

作者:王忠振(吉林艺术学院陶艺工作室负责人)

作品旨在展现不同地域山水的独特魅力,以及其赋予陶瓷的别样风格。通过它,我们能领略到大地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水土所蕴含的人文温度。

《共绘梦境》 瓷泥、丙烯马克笔 100×100×55cm

作者:宣妍(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采用陶瓷材料,运用陶瓷注浆工艺制作,探索幻想与现实的交织,通过稚拙的造型和色彩表达纯真的渴望。

《笔墨戏韵》 中白泥、金水、亚克力 25×150×31cm

作者:易嘉伟(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利用书法元素,展现了中国审美的独特性,并探讨了器物、书法线条与器物、整体意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房间静物》 高白纸浆土、玻璃 45×38×31cm、65×50×18cm、50×18×48cm、56×28×48cm

作者:张璐(吉林艺术学院学生)

作品旨在探索家庭空间与个人记忆的联系。该作品采用包裹艺术手法,使用纸黏土模拟家具上的覆盖物,并通过有序排列不同家具,构建了一个象征性的空间。

# 展览时间 #

11月8日至12月15日

9:30-16:00(周一闭馆)

# 展览地点 #

青岛市雕塑馆

(崂山区东海东路66号)

# 免费开放,敬请观展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