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 影子红了
编辑 | 影子红了
2015年,中国曾花了2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从俄罗斯购买了24架苏-35战机。
算下来差不多每架飞机的售价高达8300万美元,将近一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后续也有报道称,当时购买的战机价格其实远超1亿美元。
本以为这是什么国之重器,将会在国防方面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但仅仅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横空出世的歼-16就将苏-35的风头给抢了个干净。
等到歼-20问世以后,有关苏-35的问题也彻底销声匿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我国这次购买苏-35的行为简直是太亏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亏军购”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中国空军现代化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战略思考。
“苏-35”在中国空军的战略定位2013年,中国和俄罗斯达成了购买苏-35战斗机的协议。
彼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还是歼-11系列,虽然经过改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际形势变化莫测,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其航母战斗群在南海活动频繁,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中国空军迫切需要一款性能先进的战斗机来维护国家安全,填补技术空白,应对潜在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苏-35引起了中国空军的兴趣。
作为俄罗斯当时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苏-35具备强大的多用途作战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携带重型反舰导弹,对美国海军舰队构成有效威慑。
更重要的是,苏-35装备了先进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和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
这些技术对当时正在自主研发歼-20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尽管苏-35并非完美之选,但它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填补歼-20服役前的空档期,为中国空军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
然而,歼-20在2011年就已经首飞,为何中国还要花费巨资购买苏-35?
这其中的逻辑,并非简单的“性能对比”所能解释。
要知道,新战机的研发、测试、生产、列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首飞到形成战斗力,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歼-20虽然首飞,但距离正式服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遑论形成规模。
更何况当时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当时还不成熟,能否为歼-20提供可靠的动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在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空军不能把宝全部押在歼-20上,必须寻求一种“双保险”策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苏-35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它既能迅速提升中国空军的现有实力,又能为歼-20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苏-35的到来还起到了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当时,中国正在秘密研制歼-16和歼-20等新型战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避免过早暴露实力,吸引不必要的关注,中国需要一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
高调引进苏-35,可以迷惑潜在对手,让他们误以为苏-35是中国空军未来的主力战机。
从而放松警惕,为中国空军战略转型赢得宝贵的窗口期。
等到歼-20和歼-16正式服役,形成规模战斗力时,对手再想做出反应,已经为时已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空军装备升级换代的战略选择中国空军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的故事。
从建国初期依靠苏联援助,到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技术。
再到如今自主研发五代机,中国空军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而苏-35的引进,正是中国空军装备升级换代过程中一个特殊的“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空军装备升级换代的战略目标,始终是实现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打造一支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威胁,维护国家安全的现代化空军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逐步推进装备升级换代。
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而苏-35的引进,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通过引进苏-35,中国空军可以快速获得先进的航空技术。
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战机的使用和维护经验,为未来操作更复杂的歼-20打下基础。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这项合作的达成也是对当时中俄关系的一种促进和维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过了苏联的军事工业,但经济紧张,急需资金来支持。
而中国恰好需要先进的武器来增强国防,双方的需求刚好契合,于是开始了新的合作。
苏-27的引进和仿制,便是中俄军工合作的早期代表作。
通过引进苏-27生产线,中国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战斗机技术,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空人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后续自主研发歼-11系列战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苏-35的采购,则是中俄军工合作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它不仅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武装实力和研发能力,也为中国航空工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快速进步,歼-10、歼-16、歼-20等国产战机的相继服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空军装备水平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对俄罗斯战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而这一切也都离不开当时购买战机时的借鉴与学习。
苏-27和苏-35在中国空军服役期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35在中国空军现代化征程中扮演了“过渡”和“桥梁”的角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在中国空军歼-20服役前,填补了技术空白,为中国空军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与其说花费巨资是为了购买战机提升武装力量。
倒不如说购买战机时为了购买知识和技术,更高的改进和提升自己。
苏-35的引进,是中国空军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战略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并非简单的“买办主义”,而是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平衡当前需求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务实之举。
苏-35只是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部分,未来,中国空军也必将创造更多的辉煌。
参考资料2015-12-06 人民网 俄媒:中国购苏35可不间断巡逻南海 入驻人工岛
2018-07-19 环球网 中国青年报 解读歼16战机:攻防兼备,使用歼20先进技术
2013-02-27 环球网 外媒分析中国购苏35内幕 助歼20变身真正4代机
2018-05-31 荔枝网 新浪军事 俄方公布中国购买苏35战机合同价格 单价超1亿美元
2024-11-06 华夏经纬网 新中国大阅兵回顾(十三):1999年大阅兵——50华诞的“世纪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