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对吉利汽车起诉威马汽车知识产权侵权一案做出判决。判决书显示吉利控告威马一方的所有(4家)关联公司全部在侵权赔偿有效范围内,并裁决威马赔偿吉利约6.4亿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01
一口气挖了吉利近40名骨干,威马汽车被最高法判赔6.4亿元
裁判文书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即入职。
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发现威马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且威马方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威马EX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
吉利方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威马温州公司侵害了吉利方涉案5套底盘零部件图纸技术秘密,酌定威马温州公司赔偿吉利方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200万元。吉利集团、吉利研究院和威马温州公司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审理,二审判决认定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不正当手段挖取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技术秘密侵权案件。
法院以威马集团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的销售数据为基础,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同期利润和涉案底盘技术秘密的利润贡献率等因素,计算出威马集团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同时,鉴于威马集团具有明显的侵权故意和恶劣的侵权情节,法院对部分侵权获利适用了惩罚性赔偿。最终,威马集团被判赔偿吉利控股集团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约6.4亿元。
02
吉利与威马的恩怨情仇
提到威马和吉利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威马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沈晖。
威马的创始人沈晖曾经是李书福请来操盘收购沃尔沃的大将。在收购完成后,沈晖一度出任了沃尔沃中国的董事长。之后,沈晖从沃尔沃离职回到吉利集团,出任集团副总裁。再后来,在国内彼时新势力创业潮的鼓动下,沈晖离开了吉利,创立了威马汽车。
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在2018年就实现了首款量产车型威马EX5的交付,属于彼时国内新势力中最早交付的一批企业。在2019年,威马以去年1.69万辆的成绩成为仅次于蔚来的新势力第二,稳居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第一阵营。更不要说彼时的威马通过收购,不仅有自己的工厂,还有自己的造车资质。和其他新势力相比,整个制造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时的威马汽车也是信心满满,通过多轮融资希望能够实现IPO上市。
当时吉利在2018年发起那场官司时,正是威马汽车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很难说吉利的知识产权官司成为阻止威马上市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投资人看到有这类官司缠身,也会对威马心中升起不小的芥蒂。由于汽车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投入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因此完成IPO上市对于威马这样的车企来说至关重要。迟迟未能完成IPO的威马汽车,最终很难撑下去。
威马汽车近年来因财务资金问题陷入经营困境,已于去年10月10日主动申请破产重整;虽然威马官方宣称,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但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
威马集团目前还存在2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亿元,限制消费令48例;并且,还存在多条股权冻结信息。
根据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审计报告,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负债高达203.67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市场服务、销售和其他服务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平均债权金额为1000万元。
此前报道显示,因为集团经营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威马汽车工厂已长时间停产,员工也被迫主动离职,全国多地的4S店大面积闭店。
此外,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已连续多月未在国内露面,去向成谜,有媒体报道称其已远走海外。
所以,吉利虽然告赢了,但后续威马汽车能否足额赔付吉利汽车,仍是未知数。
03
自主知识产权仍是必修课
这次吉利对威马的胜诉,无论是否拿到钱,都让国内车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启发的意义。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这一案例无疑是一个警醒,品牌必须迅速审视并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
当下,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纷纷寻求走出去。中国车企要想实现更高的品牌价值和市场溢价,必须重视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不仅是为了确保我们自身的核心技术不受侵犯和泄露,更是我们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