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中最隐蔽的黑洞:疏离生命的语言

社会说说啊 2024-10-23 03:53:53

你好呀!一起成长,一起智慧。

人之初,性本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是什么让我们难以体会天性中的慈悲和善良?

或许,你从来没有发现,我们的某些语言与表达方式造成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这种表达方式就是“疏离生命的语言”。

事实上,不是只有直接实施“暴力”他人,才能伤害到对方,而指责、侮辱、贴标签、 批评、比较、推卸责任这些也会对他人或自己造成痛苦。

这种“疏离生命的语言”的沟通方式就像一个隐形的黑洞,它涵盖了道德批判、做比较、推卸责任等多种形式,在不经意间,吞噬着人际关系的和谐。长此以往,养成了习得性的行为会让我们无法认清一个真相: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想法、感受负责。

道德评判

“你的问题就是太自私了”

“她很懒”

“他们有偏见”

“这样做不恰当”

相信这样的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当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往往他就会被看作是不道德的,邪恶的,或者是不对。而道德评判就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别人。

使用这类语言时,我们满脑子都是想别人哪里做的不对,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们也会这样批判批判自己,批评自己。

比如,因为一件小事做错了,你内在的小孩会反复说“羞死人了,我怎么这么差劲””。

“如果细心一点,会做得更好”,事实的真相是你已经很好了。

诗人鲁米曾写道:“在对与错的区分之外,有一片田野,我将在那里遇见你。”然而,疏离生命的语言却让我们陷入充满评判的对与错的世界中。

比如,如果我的伴侣想要多一些体贴,我就会说“要求太多,太粘人”。可如果我想要多一些体贴,我就会说“太冷漠,太麻木”。

如果同事比我更在意细节,我就会说他“挑剔,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比他更在意细节,我就会说他做事懒散,不严谨。

与其如一直揪着自己和别人小错小误的辫子不放手,一味地分析和追究自己和他人有什么问题,不如静下心来思索自己和他人有什么需要得到满足。

比如,你的太太说“你这个周末能不能不加班?”其实她表达需要时想让你多陪陪她,

再比如,你说自己的太太是个“不负责任母亲,每天就知道打麻将”。其实表达的需要是让她多关心你和孩子,而你的“不负责任的母亲”表达则成了对她的指责和评判。

其实,当我们在分析和批判时,都是在极力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需要。然而,这种表达方式却是悲剧的,就算他人遵从了我们,很可能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而并非发自内心,

其他方式来化解纷争。

正如《圣经·马太福音7:1》所云: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做比较

前几日,我与儿子在妹妹家小住了几日,表姐家的亮亮刚满5周岁,懂事,听话,自己下楼扔垃圾 ,帮妈妈整理房间,洗脸、涮牙从不用妈妈说自己很主动,妈妈让干活,从不说一句怨言,也不推脱。

我打心里喜欢这个孩子,然后随口说了一句,“宝贝,你这么优秀,姨妈很喜欢你,你跟我们回去,到我们家也住几天,把你的优秀作风给我家哥哥传授一下。”

儿子听到后,拉长了小脸,立即反驳:“你做饭还没有他妈妈做的可口呢!”

我顿时词穷了,自己心里拿儿子跟亮亮比较,无形当中让他伤心,他也只有拿大人比较,以眼还眼。

评判的另一种形式是做比较,一旦我们开始做比较,就会感到郁闷。

古人云: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俗话说,有比较就有鉴别。

生长在草原上的孩子,五岁就可能起着马上学,10岁女孩利用节假日能跟着爸爸骑马巡边,而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孩子没有机会去草原,或许一辈子也见不到草原上同龄人的英姿飒爽。

每个人生长环境不一样,价值观不同,盲目地与别人做比较,容易让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中。

是呀,萤火怎敢与明月比明亮,燕雀岂能与鸿鹄比志气。

其实,你自己有独特之处,无须与他人做比较,一味地攀比模仿,到头来只会失去自我。

推卸责任

还记得不久前,央视报道了人贩子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的罪犯事实,被拐者、受害人杨妞花与她对簿公堂。

法庭上,余华英信口雌黄,极力为自己狡辩,推卸责任,说丈夫王某和龚某指示她,她不得不做出负责物色拐卖对象,他们才是主谋,自己不应该负全责。

其实不少人习惯了用“不得不”这样的方式来淡化对自己行为所负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想法、感受负责。

“有些事不管你喜不喜欢,都不得不做。”

“每天需要按时上班,‘不得不’早起搭乘公司的专车。”

“‘不得不’做饭、洗衣服、清理卫生。”

当我们将行动的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时,我们便在试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卢森堡博士在经典名《非暴力沟通中》阐述了多个维度。

①模糊的外界因素:

我打扫我的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②个人状况、医疗诊断结构、身体或心理病史:我不能参加今晚的聚会,因为我有社交焦虑症。我没有按时还钱,因为我的医疗账单太多了。我在考试中得分很低,因为我有注意力缺陷障碍。

③他人的行为:我没能按时完成报告,因为同事没有按时给我需要的数据。我迟到了,因为交通太拥堵了。

④权威的命令:我不得不加班到很晚,因为经理要求我完成这个项目。我在考核报告中做了一些调整,因为领导要求我们达到特定的目标。

⑤群体的压力:我买了那件昂贵的外套,因为我的朋友们都有。我参与了那次内部交易,因为团队里的其他人都在做。

⑥机构政策、章程、规定:由于你的业绩未达标,根据公司政策,我们不得不终止你的合同。由于预算削减,我们必须取消这个项目,这是上级部门的规定。

⑦性别角色、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我必须继续工作,因为我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我负责做饭,因为我是家里的女人。

⑧无法抑制的冲动:我一时冲动,就买了这件昂贵的衣服。我一时冲动,就辞掉了工作。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说了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常想,若有一天日渐强大的摧毁性技术使人类从地球上灭绝,真正要对此负责的远非是技术本身,而是现代人的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每一个司空见惯的规定。我们所看到的悲剧以及即将来临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希望这篇文章分享对你有启发,如果觉得不错,点个关注、再看、转发,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yan说

用心理学解读生活用文字剖析人性

4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非暴力沟通》11

《非暴力沟通》 · 目录

上一篇家庭中最令人窒息的说话方式是,不好好说话,这三种会让家庭关系越来越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