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劣笑料无新意——《大“反”派》
今天聊聊中国电影《大“反”派》。
片名Super Villain / Solitary Man (2024),别名谁是超级英雄中国版。
这部电影翻拍自法国影片《谁是超级英雄》(Super-héros malgré lui,2022)。
一个演员因意外而失忆,导致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超大坏蛋,于是引发了一系列因误会产生的笑料。
这部影片似乎只是借用了原作的一个设定骨架,而其余部分则显得颇为廉价和本土化。
原本法国原版中蕴含的幽默元素,在此片中被一系列低劣、毫无新意的桥段所替代,仿佛是为了迎合某种快速消费的市场口味而刻意为之。
更为无语的是,影片中充斥着大量无营养的谐音烂梗,使得整体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虽然这种电影票房很低,但它的制作成本很低。
同时挑在一个没有喜剧电影上映的档期上映,钱就赚到了。
只要还能维持盈利,还有人买单,这种电影就会不断滋生下去,便不难理解为何此类影片依然能够层出不穷。
它们玩转的是低价快销的游戏,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然而,这种短视的制作模式,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电影市场的一种浮躁氛围。
资本对于此类电影的追捧,或许正是基于对风险与回报的考量。
有资本追捧此类电影的原因就是有资本在打压《流浪地球》类电影的原因,两者是相通的。
它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看似轻松、快速盈利的项目,而非投入大量资源去研究电影工业化、打造精品力作。毕竟一坨那个啥都能大赚特赚,谁还会研究电影工业化。
这种心态,无疑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也是对整个电影行业发展的阻碍。
而选择在清明节这一特殊日子上映,似乎更是对观众情感的一种挑衅。
在这个缅怀先人的日子里,一部喜剧电影的上映,影片中还以烟花灿烂的“节日快乐”作为祝福,只能让人感到尴尬和无奈。
这部影片的盈利数据不会难看,但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却显得相当匮乏。
它或许能在短期内赚取一些利润,但对于整个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却是一种消极的示范。
廉价翻拍笑料低俗,
迎合市场亵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