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守坤不愿调海军工作,张爱萍想了条妙计:给他们每人先做身军装

漫步史书 2024-03-28 09:29:54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中央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牵头筹建人民海军,并点名时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张爱萍来负责此事。

张爱萍因为在解放战争初期头部重创的原因,此前一直在苏联养伤,1948年回国时,解放战争差不多已经快结束,好不容易接受了这项任务,自然是要尽心竭力。

依托于国民党军起义的部分舰艇,张爱萍成功拉起了华东海军的架子。

1949年4月28日,在渡江战役几天后,张爱萍在新接收的原国民党海军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召开大会,宣布了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及司、政、后办公机构名单,并布置了各项任务。

到1950年,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后,华东军区海军由海军总部、华东军区共同领导,并承担艰难繁重的作战任务。

尽管如此,华东军区海军在整体建制上,还是略显单薄了一些,于是张爱萍便把目光打到了陆军上。

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以后,人民军队的建设也逐渐加快了脚步,但局限于时代,人民军队早期的建设都是以陆军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军、空军建立,势必要从陆军部队中选拔抽调人员充实。

当时,张爱萍提出从三野抽调人员来充实华东军区海军时,陈老总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并将这个建议上报给了中央。

1950年1月,中央下令,撤销30军、35军的建制。其中33军军部、35军军部以及直属炮兵团划归华东军区海军。

3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番号被撤销后,下辖的三个师分别改隶属于其他各军。

相比之下,35军就有些大名鼎鼎了,他的前身是来源于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部与鲁中南纵队合并以后的部队,该军后来还承担过解放南京的重任,成为第一支进入南京的人民解放军,35军番号取消时,该军下辖的各师已经划归浙江军区建制。

也就是在这个月,时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的粟裕专程把这两个军的领导干部集中到南京紫竹林招待所谈话。他们分别是:

原30军军长饶子健、30军政委谢立全、副军长饶守坤、参谋长夏光以及35军副军长胡大荣等等。

当然,也不难看出,35军的情况比较特殊,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等等以及一些起义将领,都不在此列。

简而言之,能够被粟裕找来在南京紫竹林招待所谈话的,基本上都是老红军,参加革命多则二十几年,少则十八九年,从普通一个兵到高级指挥员,他们无论能力还是党性都没得挑。

本来大家还都嘻嘻哈哈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然而等到粟裕把他们一个个叫进去谈话后,出来就成了愁眉苦脸。

尽管现代化军事建设是每一个高级指挥员都应该想到的事儿,但是从他们自己去改变,还是有些没想到。

原30军参谋长夏光是所有人中答应的最干脆的。

夏光最出名的不是他生平打了多少多少仗,而是在于他是京剧《沙家浜》里郭建光的原型。

1939年5月,根据陈老总的命令,叶飞率领新四军老六团开赴苏南敌后抗战,对外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当时这支部队还在当地团结了许多抗日地方武装,声势一度震动了日伪当局的统治中心南京。

也正因为如此,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遭到日伪军重兵围剿,为了保存实力,大部队不得不撤过长江,在苏北地区坚持抗战。

那时夏光本来也该随部队前往,奈何多年战争创伤,使得他患上了眩晕症,后来就和36个伤员一起被留在阳澄湖养伤。

可谁也没想到,夏光就带着这36个伤员,一路打一路不断壮大,有别于老“江抗”,当时夏光率领的这支部队被称为新江抗,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被编入新四军第六师18旅。

夏光无疑创造了一个传奇,而他的党性原则性也不容许他违背党组织的指示。更为关键的是,夏光自己意识到,未来作战中,海军的重要性。

当初解放上海时,夏光就曾眼睁睁的看着敌人乘军舰从吴淞口逃离,因为我军没有舰艇,火炮射程也够不着,白白放走了敌人,后来驻防上海负责浦东到崇明一线的江海防线时,也因为没有船出不了海,没办法剿灭海匪。

夏光所以后来一听是调海军工作,二话没说答应下来。调华东军区海军后,夏光陆续担任了华东海军学校校长,第2、第5海军学校校长等职。

不过,也不是谁都和夏光的想法一样。

大家过去都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参加红军,身经百战而不死,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更愿意留在老部队。

饶守坤就是其中之一。

粟裕在对饶守坤上,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态度,两人一见面,粟裕就意有所指的问:

“守坤同志,你们现在穿的都是布军装吧?”

粟裕一句话,反倒把饶守坤问的愣了一下,老首长的问题和他心里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难道粟司令今天找我谈话就是为军装的事儿?”

也不等饶守坤想明白,粟裕随后又说了一句:

“不过嘛,情况很快就会改变的!你们很快就能穿上呢制衣服了。”

饶守坤很快就醒悟过来,粟司令这是在有意提醒他,今后将可能调海军工作。

要知道当时我军中,战士和基层干部穿的都是土布军装,军、师一级干部穿的都是细布军装,呢制衣服虽然材质更好一些,但大家谁也都没这么想过,毕竟新中国刚成立,用钱的地方还比较多,实在是不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调海军,因为呢制衣服不易沾水,更便于战士们在海上执行任务。

果不其然,粟裕紧接着一开口,饶守坤心里凉了半截:

“你们两个军撤销,有一部分要并归到华东海军。确定你也过去,这是陈老板(即陈毅)点了头的。海军建设需要老同志。我们都是选的作战勇敢、政治条件好的同志到海军去工作的。现在全军正在积极准备解放台湾。今后海军的任务特别重……”

粟裕后面还说了一段话,但饶守坤已经完全没心思去听。

真要调去海军工作?就从饶守坤本心来讲,他是不愿意的,倒不是他不愿意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出力,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一来自己在陆军干了一辈子,突然调海军工作,自己能不能适应,二来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海军的事儿他完全不懂,耽误了怎么办?

“我干海军实在是有困难!”

饶守坤脑海里挣扎了半天,吐露出心声:

“我从小参加革命,在部队里长大,文化不高,不懂业务技术,我不想去海军……”

粟裕当时也并没有表态同意或者不同意,只是挨个谈话,有意思的是,有了饶守坤开头,随后被叫进去的人基本上都持一个说辞。

总而言之一句话,请求上级另外派能人到海军,我能力不够,不想去。

粟裕还把夏光拿出来举例子,鼓励这些老将们接受组织任命,哪知这些老将军仍然不听:

“夏光愿意到海军工作,是因为他文化程度高。要是我有他那样的文化程度,也不会闹情绪了。”

夏光年轻时曾在武冈思思学校、长沙一中、湖南一师等学校就读,对比军中一大部分人来说,确实是属于高学历了。

本来粟裕还想用组织上的命令来要求这些老将,但这些将军们仿佛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无论粟裕怎么说,都是不想去。

“那好吧,今天先就这样。”

这事儿如果换了陈老总过来,以他的个性,也许就拍桌子瞪眼了,然后这群老将不得不上任,可粟裕生性温和,拍桌子瞪眼从来就不是他的风格,他最擅长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办法。

粟裕安排这群老将住在紫竹林招待所,一住就是两个月,期间既不派人传话,也不下命令,就让他们待在这里。

粟裕后来走后就再也没来,取而代之的是张爱萍。

张爱萍是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这些人未来将都是他的部下,如果连这些人都摆不平,将来还怎么领导华东海军。

在饶守坤住在紫竹林招待所的几个月里,张爱萍光是亲自登门就不下五六次。

有意思的是。张爱萍第三次来紫竹林招待所,还带来一个裁缝师傅,说要给大家做新军装。

过去战争年代,能有一身军装,那可是了不起的事情,毕竟战争年代条件困难,更别提什么冬装、夏装,部队的战士们还能勉强有一身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地方上的民兵连一身军装也没有,最多弄顶帽子戴上,已经是个荣耀。

饶子健、饶守坤这样的老将,一听是做新军装,一下子就把调海军的事儿完全都忘了,甚至张爱萍还告诉大伙,要每人做一双皮鞋。老将军们就更高兴了:

“皮鞋?真的啊?!皮鞋我还没有穿过呢。”

一开始大家都抢着上前,让裁缝给他们量尺寸,张爱萍站在一旁笑容满面,还打招呼:

“来,来,来!都往这边靠靠。”

等到隔了半天了,张爱萍才说了实话:

“呢制服讲究挺括,合身。要量身定做,这样穿在身上才像样。”

大家一听,这才明白,原来张爱萍这是先斩后奏,要是同意量尺寸,做呢制军装,岂不说自己同意调海军啦。

刚才还抢着上前的将军们一个个都开始往后缩,可这会儿“刀架在脖子上了”,已经不由他们做主了。

轮到饶守坤时,他扯着裁缝的手喊:

“慢着,慢着,我的思想还没有通呢?”

张爱萍在一旁笑着说:

“量吧,量吧。思想不通,呢制衣服、皮鞋总是可以穿的嘛!”

在张爱萍苦口婆心劝说下,老将军们一个个“含羞带臊”地都量了尺寸。

隔了几天后,张爱萍与华东海军副政委赵启民带着新军装再一次来到紫竹林招待所,按照名字发军装,饶子健、饶守坤等将军拿着新军装,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国家现在这么困难,新军装做好了不穿,是不是也浪费呢?”

几个将军心里都忍不住嘀咕。

有几个干部当场心思就活动了,也有“顽固”的干部心里仍然打鼓。

张爱萍也没逼着他们表态,而是隔了几天又去了一次。

“怎么样?想通了没有?”

“你们都是建设海军的领导骨干嘛,现在不是我张爱萍需要你们,而是现在的人民海军需要你们!”

饶守坤也经历了许多天的思想斗争,最终同意了调海军工作。

“既然组织上已经决定了,不能再改了,那我们就去试试吧。”

至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了第四、五、六、七四个舰队。

第四舰队司令员高志荣,政治委员张克辛。

第五舰队胡大荣任司令员,谢立全任政治委员。胡大荣是原来35军的副军长、谢立全是原30军政委,这两个就是老熟人了。

第六舰队子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是原30军军长。

第七舰队饶守坤任司令员,张雄任政治委员,饶守坤是老熟人,这里不介绍,张雄是原35军副政委。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