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枪地百货:一块银元在民国东北能买多少东西?兼叙工资

历史爱杂谈 2024-09-17 04:48:29

民国时东北流通多种货币,其中大部分是纸钞,包括奉大洋(细分为大银元票、大龙洋票、中银汇兑券)、羌帖、金票、吉官帖、江帖、哈大洋券等。

纸钞币值并不稳定,而且彼此之间并无固定兑换标准,所以民间更认实物货币,即银元(俗称“现大洋”),在银元以下还有角洋(俗称“现小洋”)、铜元(俗称“大子儿”),兑换比例是1:12:300。

现大洋本身也包括多种类型,有鹰洋、人洋、袁大头、孙大头等,甚至还有私下铸造的,但只要含银量达到标准,不影响币值与使用。

那么,一块银元在民国时在东北能买到多少东西?

在此以民国十一年(1922年)吉林省宽城子(今长春宽城区)为例,基于当时市面物价与人工做出阐述。

01

早起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与吃相关。可见对于中国人而言,吃饭是头等大事,见面第一句话都是“吃了吗”?

所以,论证一块银元的购买力,肯定要先从吃说起。

当时在宽城子站前二马路有一个大市场,一块银元能买到的米面数量(单买其中的一样,下文默认相同):

30斤白面,35斤粳米,70斤小米,110斤苞米面,150斤高粱米。

“粳米”当时也称“白米”,即大米。但民国东北很少有水稻(朝鲜人曾在通化柳河一带种过水稻),而是一种称作“粳子”的旱稻子,产量远不及谷子、苞米、高粱等;至于小麦,在当时只有黑龙江少量种植,大部分还是从关里贩运,所以粳米、白面的价格都贵。

东北黑土地上的苞米、高粱漫山遍野,所以粗粮物价低,四口之家吃高粱米,一块银元够吃一个多月。

一块银元能买到的鲜肉:

10斤猪肉,3只肥鸡,3.5斤羊肉,8斤狍子肉。

猪肉在当时就是主打肉食,百姓也最认可这个,“吃肉”几乎默认即“吃猪肉”。羊肉并没有现在这么贵,主要是邻近的科尔沁草原并不缺羊,而且当时东北人也并不很喜欢吃羊肉,更愿意吃肥猪肉。

至于狍子肉,虽是野味却不值钱。

一块银元可买12斤豆油,价格远比关里低,只因东北是当时最主要的大豆产区,年产量巅峰可达到七百万吨,远销关里乃至海外,所以东北不缺豆油与豆腐——当然,这并不耽误辽宁三两豆油,能懂这句话的可能得六十岁以上了……

至于豆腐则没有价格,因为吃豆腐是用黄豆换——粉条也没有价格,是用土豆到粉房换。

盐,一块银元能买50斤大粒粗盐。

酱,自家做;醋,未知。单一块银元能买8斤白糖或100个鸡蛋。

茶,能买5斤茶叶;若是订牛奶,能喝一个半月。

酒,宽城子附近村镇有很多烧锅,普通高度小烧,一块银元大约能买60斤。苞米酿酒的出酒率是55%左右,即100斤苞米能出55斤酒。前面说过,一块现大洋能卖110斤苞米面,但苞米面不代表苞米。当时宽城子附近的农安、德惠的粮户都是将苞米直接送到烧锅卖,价格一般是160斤/元。

柴,一块银元能买:2车劈柴(80捆),11担劣煤(1100斤)。

当时辽源、通化、白山等地都有煤矿,所以煤并不值钱。

至于下馆子,一块银元在宽城子肯定吃不起山珍海味,海参席、翅子席就别想了,所以别进挂四个幌的饭馆子。

但是“白肉馆”、“锅烙铺”随便进,至于门前摆摊的酱肉、火腿、烧鸡、猪蹄,一块银元足够四个人吃到撑。

包子、馒头、热乎饼,喝酒、吃肉屋里请——三马路的“松竹斋”、“泰和兴”,一块银元能吃两荤两素四个菜。当然,荤菜仅限于坛肉、血肠、白肉摆盘、炒肥肠、木须肉、溜三样、烩肉片、肉丸子、垮炖杂鱼这种大众化的。

而且还是七寸盘,菜量不算大。但是米饭不要钱,随便吃……

02

在日常用品方面,一块银元能买:

8块肥皂,20盒香烟,1/7匹细布,2斤美孚火油(即煤油,照明用)。

肥皂是国产“固本”牌,若是洋品牌则更贵一些;香烟是中等品牌档次,比如奉天太阳卷烟厂的白马、足球之类的,若是“哈德门”、“老刀”则贵,而“保罗”、“仙女”更贵。

便宜的一块银元能买30盒(一盒10个铜元,1银元=300铜元),比如上海销售到东北的灯美牌:

但要是抽关东叶子烟,一块银元买来的三年都抽不完——当时大部分东北人都抽不起卷烟,而是用烟袋锅子抽蛤蟆烟,原因可以从后文写的收入了解。

细布即质量相对较好的棉纺、毛纺布匹,一匹布是13米长、1.2米宽,七分之一匹大约能做1-2件上衣(不包括内衬)。若是土布,价格差至少三倍。

当然,如果是上档次的衣服就贵了,比如一套斜纹呢料学生服就需要4块银元。

要是买鞋,在宽城子站前永发盛鞋店,一块银元能买2-3双布鞋;而皮鞋贵,一块银元能买一只皮鞋的四分之一——不扯没用的,就是一双皮鞋最便宜的也要8块银元。但当时冬天穿皮鞋为难,并无棉皮鞋,冬季为显派头,会在皮鞋外面套厚呢子罩,即便如此也冻得直跺脚……

在出行方面,一块银元能雇一辆带棚马车从宽城子出发到四平街(今四平市)。坐火车,一块银元用来购买三等座,大约能从宽城子坐到沈阳——比较贵,但与同期关里相比还是便宜,比如从杭州到上海,三等座是五块银元。

至于住房,到哪个时代房子都不会是白菜价,一块银元真是买不到啥。即使是德惠、海龙、双城这种县城的较差地段,一块银元也只能买到两间房子的百分之一。

若是租房,在宽城子西三胡同租赁一个独门小院,一块银元大约能租10天。

一块银元要是买地——当时上等好地每亩大约40元,所以能买1/40亩,大约是26平方米——其实已经不少,当时宽城子的满铁第二小学校,一个教员每月能赚45银元,攒一年的钱能买12亩上等好地。

一块银元要是购枪,新枪只能买1/50支,老套筒能买1/10支。当然,不挑不捡,一块银元差不多也能买一杆老掉牙的洋炮——但用的时候需注意子药别装太多,否则大脸蛋子崩黢黑……

03

有人根据粮食购买力进行币值换算,即一块银元买35斤大米,现在一斤大米2元,折合现在70元。或者是一块银元买10斤猪肉,折合现在150元。

实际这么折算很离谱,忽略了社会生产力。现代农田机械联合作业、猪场智能规模养殖, 一个人能种一百晌地、养一千头猪,在旧时是无法想象的——壮劳力最多能种两晌地,小猪倌最多能放五头猪。

所以,要是折合成人力就不一样了。

比如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奉天省安东(今丹东)缫丝行业发展兴盛阶段,总计有36家大型缫丝厂,工人总数达到1.2万人。当时的工资水平是:成手男缫丝工月工资6-7元,女工略少,一般是5-6元。

而且早上五点开工,晚上六点下班,每月通常只能休息一天。

若真是按照一块银元折合现在70元算,那么男性缫丝工每月不到500元,这可不是996,而是567,当真要男默女泪。

除了抓奴隶、圈黑工根本没有其他解释——问题是,缫丝厂可不是谁都能进去打工的,必须打点工头、托人送礼才行……

在乡下给地主扛活的长工,一般是秋天一次性分800斤小米、100斤黄豆,若是自愿换成高粱米、苞米则可以更多一些;至于现钱,则基本都是吉官帖,能有三五十吊,换成现大洋也就十块八块的。

在城里店铺当学徒没工钱,比如当铺。以当时宽城子的“永恒昌当”为例,学徒只供三顿饭,五年学成之后可以“接当”,每月能拿25块银元——但能够学成的只是少部分,需要经过严格考核,包括仓库保管、衣物通风除潮、下号物品叫卖、金银首饰鉴别、一般物品价格评估等,若想当朝奉还需学习古玩字画鉴定。

大部分学徒期满之后都无法通过考核,要么另谋出路,要么留在当铺当打杂的、院心工人,每月6-8块银元。

即便如此,当铺、中西药局、银号、绸缎庄这种想进去当学徒也非常之难,要有头面人物介绍并作保。

所以,能考核合格接当乃至当朝奉,实际难度基本等于考上双一流重点高校。

至于当木匠、粉匠、纸匠、扎匠等,收入肯定不低,以纸坊的纸匠为例,每月大约能赚15块银元,但是想入行太难,主要是找不到学艺途径。

所以缫丝工已经不错了,毕竟门槛低,收入还可以——当然,若是胆子大、体格好,能豁得出去,也可以当兵吃粮或者是钻林伐木、走水放排、跑山挖参,这些都能挣更多的钱。

比如当兵,奉系大头兵每月军饷13块银元,吃穿免费。但请注意: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1925年郭松龄倒张大战,1929年中东路之战……

每一次都是死伤枕籍——那可不是和平年代,当兵是真要杀人或者被杀的,大部分普通人都承受不住。

至于钻林伐木、走水放排、跑山挖参,不但常年离家在外,而且风险系数也是非常高的,出事故即尸骨无存。

反观进厂做工,虽十分辛苦,但安全无虞。而且守家在地,两口子加起来每月12-13银元,也可衣食无忧。

如果运气好进入洋人公司还能再多赚一些,比如设在营口的美孚火油公司,工人工资一般是每月10块银元,还能月休两天。

04

一块银元标准重量27克,目前银价每克4-6元,即100元能做一块银元。若是可以自由穿行时空,那么现代一个月收入五千元的普通人,来到民国十一年的大东北,似乎也能摆一摆阔气。

咬牙拿出20万老婆本换成2000块银元,能买50亩上等好地——却算不上地主,属于自耕农,要自己下地干庄稼活,沤粪、趟地、播种、耪地、收秋、扬场,被太阳晒成黑炭头,累得直不起腰。

所以——还是算了,牛马到哪都是牛马……

5 阅读:239
评论列表
  • 2024-10-15 12:12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