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舟山基地政委张逸民回忆到舟山基地就任副政委

白马人 2024-10-17 04:40:33

二、越海上任

今天是1969年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又是我张逸民离开快6支队越海履新的起点。早饭后,老妻魏淑霞送我赴舟山的新征程。支队特意派来了小车接我到码头。事先我已跟刘建廷政委有约,不许兴师动众,有支队几位领导就足够了。他说:“老张啊,这类事你就别嘱咐了,我既不会搞大声势,也不会敲锣打鼓,你放心吧。”车子开到了码头,只见人头攒动足有三四十位之多。这对于快6支队而言,场面已经不小了。我心里很过意不去。说白了,这类事是人情,只有默默看待了。临走,还让我感动一回,我深深地向快6的战友们鞠躬了!

前来送行的有支队和大队的主要领导,还有司政后的科长们,只能一边同他们握手一边表示谢意吧。最后跟老伴说了句:“多保重!”

早上八时半准时开航,我就在船离码头时实在憋不住了,热泪在双手摇摆中自然落下。我不仅与快6的人有很深的感情,就是牛轭港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也都曾伴随着我的成长啊!

舟山基地委派基地政治部主任高远同志前来牛轭港接我。说句实话,基地派政治部主任来接我,这是破格之举。我是以副政委的身份赴任报到的,而基地是把我当政委来接待的,我心中很明白。此刻让我还没到舟山就感慨很多了。舟山之所以这么破格迎接我,是因为,一是我党素有“认票不认人”的老规矩,这样接待是一种对中央军委命令的尊重。二是对我来上任寄于莫大的期待。三也是对海军、舰队对舟山关心的一种积极回应。正因为我明白这种高规格接待的内涵,我当然会把这种接待看成是对我的巨大鞭策,只能把破格接待变为动力,更好地为舟山基地广大指战员服务,用尽全身力气为舟山战备去拼搏了。

高远主任跟我交谈了一路。他为人很正派也很赤诚、热情,既没有花言巧语,也没有任何的装腔作势,第一次接触就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他特别向我介绍了基地整风会议的情况。此后,我在舟山整个两年又九个月中,他始终是我非常信赖的好助手、好战友。当我写回忆录时,我该真诚地向他表达我的谢意,也深深向这位老大哥表达我的敬意。在我的心中,不论从什么角度看高远同志,他都是党的优秀干部。

交通艇航速很快,说话间已飞快进入了定海港。定海港我很熟,进港程序我更熟。我知道快靠码头了,便走出舱来上了甲板。进定海港的第一时间我就瞧见六号码头上站着好多人。交通艇刚靠好码头,我便一个箭步跳上码头。在迎接人群的最前头一位,我估量他就是李静司令员了。他在我面前从容而有礼貌地伸出手来与我握手,马上说:“我是李静!你未来的搭档。”他的手和他那样有力又是长时间地握住不放,似乎默默中告诉我,我们是真正的友谊,是共同肩负死守舟山使命的。他的握手跟周志先握手完全是两码事。周志先的手告诉我,我们不是同类人。同样是同志,差别是天上、地下。

李静司令员是原华北野战军中的名将,用他后来的话来讲:“我的部队,是主力中的主力。”今天与李静得以见面,得以成为搭档,这既是中央军委的安排,更是一种革命缘分。李静是身经百战的英雄,是有资历的老八路,又是长期在总部工作文武全才我军的高级指挥员。见面来不及多谈,但我对他的好感似乎已将我的心中填满,一见面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静司令员时年五十岁了,不仅是满头青丝,且不见一根白发。而我才四十岁,早已谢顶,并且谢顶很深。我们正好相反,一个满头青丝,一个谢顶很深。但我们俩也有相同之处:身材高低大体相当,走起路来都是快步如飞,又都喜欢扎根基层工作。

李静司令员握着我的手不放,我接过话来说:“我是张逸民,有你这位英雄作搭档,我很荣幸,也很光荣。你既是我的搭档,又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今后有许多事都得向你这位前辈学习啊!”接着我又跟马龙、宋献璋同志握手。尤其见到马龙时我说:“马副司令,你来码头,我作为晚辈的,实在不敢当。谢谢啦。”基地宋政委,我知道得很早,但又一直没机会谋面。今天见面了,我特别跟宋政委说:“以后还靠您‘传帮带’了!”

今天到码头上接我的,还有各位副司令员、副政委及司政后诸位领导。说实话,有这么多领导上码头接站,尽管我深知这些迎来送往其中的奥秘,我仍然是领他们的这份深情。我既然走进了舟山,就要全力以赴、用全部精力和智慧报答舟山基地。

三、走进动乱中的定海

我到舟山报到后,被安排在基地一所住下。招待所距六号码头不过五六百米远,但我们乘小车开往一所时,窗外所见让我吃惊不小。当下的定海若与“文革”前相比较,说有天壤之别那决非夸大其词。之前的街道,总能感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今日连个人影都很难见到。就因为这城区道路全被“舟联总”的造反派给封堵了。定海城区,大家都知道这是陆军舟嵊要塞区和海军舟山基地指挥机关所在地,而舟山地区在“文革”开始后以陆军为主实行了军管。“文革”过程中,舟山的造反派“舟联总”虽无数次地向要塞冲击,要塞始终不理。于是“舟联总”又在定海及普陀(即沈家门)搞起封建割据来。造反派“舟联总”的人马,不管单位大小都搞割据,就是小单位小割据,大单位大割据,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占道、设卡、设据点,一句话封建割据那一套应有尽有。这伙人就是依仗有中央“文革”背后支持,又有“省联总”掌握有政权,他们在浙江胡作非为、仗势欺人。要塞区被欺负得最厉害,要塞区有时连领取机要密码都有被抢走的风险,不得已都由舟山基地代为领取与接送。由此可见舟山的紧张状况。定海县城被“舟联总”搞得百孔千疮的事实,深深地刺痛了我。“舟联总”本来留给我的印象就很差,如今的事实更是一个警告。这引起了我对舟山这种政治生态的严重关切。

车子走走停停,历经各类哨卡、各种人为设置的障碍之后,总算到了招待所。我和李静司令员当时都没带家眷,所以我们俩都被暂时安排在一所东楼居住。他是东楼1号,我是东楼2号,中间有天井相隔。这天井足有10米宽,我俩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邻居。到了一所我还没进住,便发现这军队招待所里地方人员不仅可以随便出入,甚至还熙熙攘攘。进住后,我即问所长:“这些都是什么人?”所长回答:“都是‘舟联总’的造反派。”李司令员接过话来说:“我到职后,就发现这个不正常情况。我已两次下令,基地招待所只能接待军人,其他人员严禁接待,但我的话被当成耳旁风。”我对所长严厉地说:“李司令员的指示,你必须坚决执行。如果李司令员的指示你敢阳奉阴违,我就撤你的职。听懂了吗?让他们马上全部离所。”所长离开后李司令员对我说:“你敢拿所长开刀,我相信有你这句话,明天就会马上变样的。”这本是件小事,但小事能昭示我们俩对造反派“舟联总”的态度是心意相通的,更昭示着我们这对搭档,肯定是团结齐心,一心一意的好搭档。

四、基地党委深陷地方两派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我到舟山后的当天下午,李静司令员便安排了我与基地党委以及正式参加基地党委扩大会议人员的见面会。

关于舟山基地党委的现状,报到前舰队首长已向我作了详细的介绍。首长指出,由于主官的原因,“文革”前问题便已很多。“文革”后,因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各支持一派,这样便在基地内形成了两股势力。即以司令员支持的“舟联总”造反派和以政委支持的“舟总指”保守派。两派一直处于不断斗争状态,所以党委能量都在彼此的争斗中被耗掉,还哪有心思搞战备,搞部队建设?对此情况我很痛心。我们共产党的军队,同一个祖宗,同一个目标,怎么可以如此内耗。组织既然将我摆放到了这个岗位上,我必须和司令员一起努力,尽快扭转这种分裂状态。

见面会由李静主持。李静借机在会上宣布了上级对我的任命,并且着重讲了他的认识和体会。他对大家说:“我来舟山前,在北京肖劲光司令员和李作鹏政委接见了我,并且重点谈了舟山要准备打仗和死守的事。两位首长都告诉我,张逸民同志被任命为舟山基地政治委员。去年底,舰队刘政委跟张逸民同志谈了话,海军已任命他为舟山基地政治委员。张逸民同志以资历浅、领导经验不足为理由,婉拒了这项任命。后经刘政委的说服,张逸民同志又提出个新方案:他可以来舟山,但不能来了就当政委,给他半年试用期,先当半年副政委。并提出由宋献璋政委带他半年,合格后,再任命政委。张逸民同志这次来舟山,虽是副政委,但我是将他当成是我的搭档的,希望大家都尊重张逸民同志的领导。下面请张逸民同志给大家讲话。”

说实话,这满屋子里的人,尽管职务不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我未来的战友、同事。跟他们第一次讲话,一定要掏心掏肺,一定得真诚相待。我的讲话既简要又很真诚,既有当前的形势也有美好的未来,既讲了我到舟山的感触,又讲了对大家的希望。我对大家说:

“第一句话,我是大半个舟山人,愿意在舟山工作。

我调到海军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舟山海域度过的。我的成长也都和舟山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没有舟山的山山水水,就不会有我张逸民的成长。若是从舟山是华东的第一战略高地来讲,在舟山工作更是值得我骄傲的。说真话,我心里很爱舟山。我们党委,一定能够团结一心把舟山基地的事情办好。今天大家相遇于舟山,这既是革命缘分,又是革命需要。希望我们大家团结在党的周围,奋斗三年五载,就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我来时舰队首长有交待,李静司令员来舟山时,海军首长也有交待,都是一句话:‘准备打仗、死守三年!’我们大家一定要拿出革命加拼命的战斗精神,全力做好打仗的准备。目前,准备打仗就是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

第二句话,就是要讲团结。

团结才有战斗力,团结才能不辱使命。大家都是老同志,都讲了几十年的团结,这是个老生常谈的事。现在要建设华东第一战略高地,面临着要打仗的使命,这老生常谈要谈出新内容、新气象来。新内容、新气象就是建设好舟山每一个驻守的海岛,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堡垒。

第三句话,请大家都回到共产党的立场上,用党的实事求是的路线,重新团结一心,共同为党的事业奋斗。实事求是的路线,是我在东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上何长工老红军致词时讲的一个党的最基本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何长工同志讲话时口气很重,反反复复强调再强调。我牢记了一辈子。”

我讲完话,会场上响起了一片热烈掌声。掌声里我感悟到,大家对我的观点是认同的。

见面会结束后,李静同志又领着我去与参会人员一一见面。与这些同志见面后,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大部分同志与我年龄相仿,大都四十岁上下。可以断言,这些人都是舟山基地的骨干,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战友,跟他们一起,一定能引出巨大的活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