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上位的“政治童话”和老百姓为什么愿意相信“禅让制”

耐读历史 2024-12-21 22:22:44

《史记》中把舜刻画得太完美了,尤其是其道德上的感化力:

“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地界);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制作陶器)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不粗制滥造)。一年而所居成聚(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五帝本纪》)

《史记》中铺排的舜的上位逻辑是:

⒈起点:一个道德高尚的光棍汉(“有矜<单身曰矜>在民间”),以孝闻名(“父顽<不义>,母嚚<不诚信>,弟傲”,这么恶劣的家庭都被他“蒸蒸而治”)。

⒉被尧考验:一个能力卓越、学习力超强的有为青年。妻之二女(治家,多刁蛮的公主都能驯服);和五典(治教,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入百官(治官);宾于四门(治外交);入山林川泽而不迷(治大自然)。

⒊被尧禅位:待机28年,尧死后还还位于尧的儿子丹朱3年。但丹朱实在不成器,才被迫接管天下。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这个故事很美,美到无法用常人的逻辑来细推——

譬如:

那么恶劣的原生家庭是如何长出这么美丽、健康的心理和道德楷模的?

尧考验一个陌生的接班人怎么那么慷慨?连亲生女儿都舍得用来做实验品。

舜的学习力怎么那么强?一个毫无经验的政治小白,搁哪儿哪儿中,立竿见影。

在既有诱惑,又有威胁的情况下,31年毫不垂涎于唾手可得的至尊地位……

但它又那么使人陶醉,使人愿意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人类最好的政治典范。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竹书纪年》中的舜却是一个囚禁并流放尧,使尧与丹朱父子不能相见的人: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舜放尧于平阳。”

亦有学者根据郭濮对《山海经·大荒南经》的注释“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和“舜伐三苗”的记载,研究称舜的江山是在平定丹朱和三苗的武装反抗后得来的。

当时丹朱的大将,巨人部落的夸父因误入大泽而死。舜又有善射的后羿部落的帮助,所以才夺了天下。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那么老百姓为什么愿意相信《史记》中的说法呢?

因为老百姓太渴望品德高尚、不血腥的人来领导他们了!

自古帝王上位,没有靠“德化”的(连黄帝都是靠“云师”)。没有了“手段”的政治,也就不是政治了。

权力的气味既“腥”又“美”,角逐权力的人怎么可能不爱腥荤呢?所以,所谓的“德化上位”也就是个最美的传说而已。

宁肯相信猫吃素,也不能相信政治家的高尚。

但老百姓却愿意看到“依德禅位”的政治模式。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就创造了传说。太史公也有这种理想,就把传说记成了历史。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如果说《山海经》是神话的话,《史记·五帝本纪》就是童话,而《竹书纪年》才是真正的政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