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九一八事变最大的误解在于:以为日军是如同病毒一样事先潜伏在东北,一夕发动即占领宿体。
实际上当时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师团、六个独立守备步兵大队,加起来才1.48万人,所以无法覆盖东北,大部分分布于辽宁,在吉林只有驻长春的步兵第四联队,至于黑龙江省、热河省则是零兵力。
所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虽当晚即占据沈阳,但是东北其他地方的吞并十分缓慢,很多县城甚至在一两年之后还没被日军占领。
这就意味着东北军在接到不抵抗命令之后,撤入关里也需要一个过程,各地做法也不完全一致。
而且日军能够顺利控制东北,逊清遗老遗少作为带路党也是居功甚伟,比如吉林全省落入日军手中,就是其努力的结果。
在当时东北军驻扎长春南岭的是炮兵第十五团、步兵第二十七团,且看在抗命情况下,日军是如何显出纸老虎原形的——只是没想到本省军政最高负责人竟是日本内奸……
01
东北边防军的炮兵团建制是3营9连4门制,即每个团有3个营,每个营有3个连,每个连有4门炮。
驻扎长春南岭的炮兵第十五团属于轻炮兵团,并没有装备辽造十九年式150毫米加农炮、辽造十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辽造十九年式 240毫米重榴弹炮……这种毁天灭地的重炮。
奉天军械厂的重炮生产车间
炮兵第十五团下辖一个山炮营、两个野炮营。其中,山炮营装备12门辽造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两个野炮营装备24门克虏伯75毫米野炮。
一般可能对火炮口径没有概念,实际口径就是炮弹直径。75毫米即炮弹直径7.5厘米,大小差不多是一穗大苞米棒;240毫米即炮弹直径24厘米,长度也会更长,威力几何数增加,一炮发出能覆盖半个足球场。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第二天,日军驻长春的步兵第四联队大岛陆太郎部(隶属关东军第二师团),联合驻公主岭的一个骑兵大队进攻南岭。
此时东北边防军驻扎南岭兵力有两个部分:
第一,炮兵第十五团(团长穆纯昌);
第二,步兵第二十七团(团长任玉山)。
此外还有独立步兵第二十五旅的一个辎重营临时驻扎在此。
日军之前已闹出很大动静,比如在九月十九日早上袭击长春车站,当时吉长铁路(吉林-长春)警务段有武装警兵百余人,日军一个中队趁着警兵晨起集合点名时突然袭击。
警兵立即奋起还击,因敌我距离非常近,所以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最后警兵伤亡五十余人,日军伤亡三十余人——可见真没必要神话日军。
此外,驻长春二道沟的哈长铁路(哈尔滨-长春,长春以北、以东的铁路归中国,长春以西的铁路归日本)有一个营的护路军。当日拂晓营长傅冠军到市区公干,被日军攻击,重伤之后亡故,该营闻讯之后还击,一时间枪声四起。
所以,在日军攻击长春南岭时,两个团已有所准备。步兵第二十七团团长任玉山当即使用电话请示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
“日军突然攻击我防地,为自卫计,请准予还击,否则无法维持军心!”
而熙洽的答复是:“禁止还击,免惹起国际交涉……”
02
步兵第二十七团隶属独立步兵第二十三旅,下辖三个营、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平射炮连、一个通信排,总兵力约2000人。
在接电之后,大部分士兵在营房当中静坐,然而日军攻击甚急,机枪声、迫击炮声响成一片。
最后士兵怒不可遏,大呼:“与其等死,不如拼命!”
于是顶着枪弹砸开库房铁锁,取出枪支弹药——就在砸开库房一瞬间,阵亡者即有数十人。
在有了武器之后开始还击,与日军对射僵持。
在西侧距此四里驻扎着炮兵第十五团,此时团长穆纯昌也接到熙洽的不抵抗命令,下令撤退。
但是第三营营长张瑞福抗命不从,率本营官兵将12门辽造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拉到预设炮位,采用零线子母弹炮击日军。
一轮试射,二轮校准,三轮开始火力覆盖,12门山炮引动天雷,将正在进攻的日军打得哭爹喊娘,当场毙命者有百余人,伤者无数。
步兵第二十七团在得到炮火支援之后,趁机发起反攻,日军只能仓惶撤走。
然而营长张瑞福事后却被熙洽严令整饬,撤销职务。
最终炮兵第十五团还是弃炮南下,撤退到距长春四十里的新立城,所部36门山炮、野炮,以及库存1500发炮弹,皆被日军获取……
03
整个吉林省的沦陷,其实是日军不战而得,只因最高长官熙洽是内鬼。
熙洽时任吉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正值司令长官张作相回乡治丧,由熙洽代行管理全省军政大事,是事实上的最高长官。
熙洽全名是“爱新觉罗·熙洽”,乃货真价实的前清皇族,早年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留学,当时教官正是后来关东军第二师团师团长多门二郎(也是日军九一八事变时日军驻扎东北的唯一一个师团)。
在毕业时正值清朝灭亡,乃秘密参加宗社党(皇族顽固分子成立的组织,以恢复大清统治为己任)。因为熙洽有留日背景,所以在奉系颇受重用,一路升迁。
九一八事变对于熙洽而言可谓正中下怀,当即与多门二郎取得联系,表示要全力帮助日本关东军占领吉林省。
随后熙洽命令各军撤出长春,成立伪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长官,宣布与南京、少帅脱离关系,配合日军接收官银号、军械厂等,并残酷杀害开展反日活动的民众、学生、教员。
实际深入研究九一八事变即可发现,清室遗老遗少发挥出的作用并不弱于日本关东军。
而此时的日本关东军战斗力,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一个山炮营发起抵抗就能让日军吃尽苦头。后来马占山、李杜等在没有任何支援情况下,仅依靠所部力量(皆为二线省防、警备部队,武器装备差,兵员素质低)尚可在黑龙江坚守一年半。
有人说:东北军抵抗也没用,只能一触即溃,云云。那么马占山、李杜该如何解释:他们不是东北军将领?所率领的不是东北军士兵?
真要铁了心抵抗,熙洽根本翻不起浪花,遗老遗少也是白搭。
日军之所以后来变强,那是吞噬东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