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色期高发!严重影响柑橘外观!要怎么做才能防它?

三农种植者啊 2024-11-07 01:40:33

随着季节的更迭,果农朋友们的果园里,早中熟柑橘已陆续披上了成熟的金装,而晚熟柑橘也正悄然步入转色期。然而,在这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中,却潜藏着一个令人头疼的“生理”病害——油斑病。它难以防治,且对柑橘果实的外观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

油斑病的发病症状

柑橘果皮生理性病害种类繁多,其中油斑病以其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巨大影响而备受关注。该病通常发生在9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持续时间长达3至4个月。油斑病的症状表现为果皮油胞凸起并伴随硬度增加,油胞周围组织因失水而皱缩塌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病斑。这一病害在多种柑橘品种中均有发生,尤其以晚熟或油胞丰富的品种更为易感。

病斑的颜色在不同时期呈现显著差异。在转色期,树上的油斑病病斑可能出现转色滞绿现象,这是由于精油释放并侵入下层细胞,阻碍了叶绿体向有色体的转化,导致巨型叶绿体的形成。而采后油斑病的病斑颜色则与果皮颜色无明显差异。若病斑在绿色阶段,其机械化强度大且木质化明显,不易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扩大。然而,当病斑颜色与果皮一致时,病斑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扩散、皱缩并褐化,这是由于果皮受损后产生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所致。

柑橘日灼果

油斑病发病原因

柑橘油斑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源于果皮油胞的破裂。当油胞内的精油渗出后,会侵蚀果皮细胞,导致生理失调。这一病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果皮伤害:病害、虫害、机械损伤以及受损果实与未受损果实的相互接触等,均可能导致果皮受损,进而引发油斑病。特别是在采收过程中,若果皮受到损伤,易导致采后油斑病的大面积发生。天气因素:暴露在阳光下的柑橘果实感染油斑病的几率更高;果实采收期若气候湿冷,油斑病发病严重;相对湿度骤然改变,如露水重、降霜、冰雹等天气条件,也会加剧油斑病的发生。营养失调:柑橘果实矿物质营养失调,尤其是Ca、P、K、Na等元素的缺乏,更易导致油胞下陷的生理病害。其他因素:砧木种类、品种特性以及采收时间的延迟等,也会影响油斑病的发生。例如,枳壳砧木比红桔砧木更易感病;含油胞多、油腺凸出的品种,如甜橙类,也更容易受到油斑病的侵袭;而延迟采收则会导致果实衰老加剧,从而增加油斑病的发生风险。

油斑病预防措施

针对柑橘油斑病的防治,由于其属于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菌的参与,因此需要从增强树势、减轻果皮受损和减少果园湿度等方面入手,内外结合进行统治。

减少油胞破损:通过增施有机质肥料、淋含腐植酸的肥料等措施,调节柑橘内营养平衡。在柑橘生长中后期,对中量元素的需求尤为关键,尤其是钙镁元素。果农在施肥时应遵循科学合理性,根据树势、树龄进行精准施肥。同时,推荐使用唑醚戊唑醇+钙镁硼微量元素叶面肥,以提高对柑橘脂点黄斑病的防治效果。转色期控水:在转色期进行控水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油斑病的发生概率,还能促进果实着色增甜。同时,加强防病、防虫、防灼(特别是沃柑等品种)和防寒措施,减少机械损伤。促进柑橘着色:通过促进柑橘转色来加速叶绿素的降解过程,从而降低由叶绿素有毒代谢产物诱发的油斑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柑橘油斑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果农朋友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不受损失,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