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家里发生一连串不顺意的事情,让爷爷情绪更加低落,时不时地找借口迁怒奶奶。九凤姑妈告诉我,她小时候经常看到,前一天爷爷奶奶还吵得不可开交,第二天两人在药店的柜台前,有说有笑。
大伯离家时,已经与童养媳大伯母有了孩子。只是这孩子,患有先天性的佝偻病,到了三岁都还不会行走。因此,大伯只得只身一人前往南京,把大伯母与孩子留在了家里。
大伯到了南京之后,在那位同族长辈的帮助下,顺利地成为军校 的勤务兵。安顿下来之后,便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爷爷收到信之后,刚放下心来,就传来消息,解放军要渡江了。
解放军胜利渡江后。大伯就随着学校一路南迁。当撤退到衢州时,大伯又给家里寄来一封信,告诉爷爷,想借机回家一趟,如果时局允许的话,就直接留在家里,不走了。爷爷回信告诉大伯,虽然看似国民党要倒台,但是文成县(国民政府46年批复成立,48年召开成立大会)成立大会刚刚召开,陈志坚被任命为县长。时局还是很乱,不管是曾经国民党的乡长身份还是现在国民党逃兵的身份,都不宜回家,等时局明朗后再议回家之事。
大伯只得随着队伍一路撤退到海南岛,乘坐最后一趟运输船前往台湾,轮船刚刚驶离码头,解放军就冲进了码头,码头上来不及上船的国民党士兵,但凡有抵抗行为的都当场击毙在码头。
大伯出发去台湾前,给爷爷写去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他很快就要随队伍撤退到台湾。家里收到大伯这封信之后,认定大伯去了台湾。再次收到大伯的来信是在30多年后,是一封大伯托日本朋友从日本寄过来的国际航空信件。这封信的收信人地址是按照原国民政府时期的行政区书写的,收信人是我的爷爷。
当大伯随着“国军”一路“转进”到台湾时,二伯所在的浙南游击纵队却日益壮大,规模从几百人发展壮大到有9000多人的主力。在解放军在积极准备渡江战役时,二伯也从陶山、高楼一带的山区里出来,做好解放温州的准备。年轻的时候,我问过二伯,在解放前都参加过什么战斗。二伯笑着告诉我,他参加过最危险的军事行动就是缴枪行动。
当时浙南游击纵队的游击区规模已经扩大到浙南山区300多万人口。国民党的军事力量都卷缩在几个县城等中心城镇,偏僻的乡镇的只有20多名民团驻守。
通过地下党事先做好工作,二伯就带着自己的小分队,悄悄的包围对方驻地,然后再与街头的地下党一起到驻地里向对方亮明身份。在二伯的谆谆诱导下,对方都会主动交了枪。就这样,二伯在地下党的配合下,不费一枪一弹,就解除了好几个乡镇的武装。
没过多久,浙南游击纵队就解放了温州,使温州成为解放战争中唯一一个依靠当地武装力量解放的中等城市。这让南下接管的干部队伍与当地的浙南游击纵队之间有了很多嫌隙,这个嫌隙最终让温州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成为武斗最严重的城市。
在温州解放后,二伯因为有文化,又擅长做思想工作,就成了一名解放军的政工干部。二伯穿着解放军军官的制服,回到家里,让爷爷总算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