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小麦,为什么西方发明的是面包,而中国发明的是馒头?

观今言史啊 2024-11-03 20:44:47

文|观今言史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人民填不饱肚子,那社会大概率“乱套”,而中国之所以强盛,我们能过上吃饱穿暖、幸福安稳的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舍己付出,同样离不开每一位人民群众勤奋的双手。

各位有没有想过,馒头和面包都是小麦衍生出来的食物,为什么我们热衷于吃馒头,西方人则更喜欢吃面包呢?

食物选择看似简单,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几千年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农业技术的演进以及饮食习惯的变迁,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人吃馒头,西方人吃面包

现如今,小麦这种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但鲜有人知的是,它并非一开始就遍布世界各地。

据相关资料显示,最早可供人类种植的小麦有两种,分别是一粒小麦与二粒小麦,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后,二粒小麦开始了它的“东游”之旅。

至于小麦何时传到中国这片土地,网上流传着许多说法,学界仍存在一些争议,较为可信的是考古学家赵志军所言:距今7000年左右,小麦“飘洋过海”传入中国,也就是说,小麦最早起源与于土耳其、阿富汗一带,而非中国。

山东、甘肃等地,考古学家发现了多处遗迹,其中能够看到小麦的“身影”,经过考古专家鉴定,早在四五千年前,该种植物就传入中国,这也提供了有力证据,而小麦与面包的诞生紧密相连。

后来,经过上千年的摸索与实验,人们渐渐掌握发酵面包的制作技术,其中就包括利用啤酒和葡萄酒对面包进行发酵,使面包的口感更加丰富。

两种文化的碰撞

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传入中国和西方之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差异根植于两种文化截然不同的烹饪传统——蒸和煮。

我国蒸煮的烹饪传统源远流长,距今8000多年前吧,祖先就开始用这两种方式来烹制谷物,为了使烹饪达到最佳效果,特地发明了各种各样、较为原始的烹饪工具,就比如灶、鼎、鬲、甑等等,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蒸煮文化的根基,这种蒸煮的传统,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对小麦的处理方式。

最原始的厨房系统:灶

不知过了多少年,祖先们尝试把小麦磨成粉,最终创造出了馒头这种独特的食物,相传最早是在三国时期出现的,后来成为人们传统食物之一。

反观西方人,他们则是逐渐掌握了烘焙技术,将小麦与他们擅长的烘烤技术结合,最终形成了面包这种西式主食,两种不同的烹饪传统,决定了小麦在东西方不同的命运。

在中国,蒸煮的传统孕育了馒头、包子等一系列蒸制面食,而在西方,烤制的传统则催生了种类繁多的面包。

对于北方人来说,馒头既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它承载着北方人对家乡独特的记忆。

而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一碗白面馒头是难得的美味,是节日里才能享用的佳肴,即使在今天,馒头依然是北方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蕴藏着浓浓的家常味儿。

某些地方逢年过节,热气腾腾的馒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在许多人心中:馒头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寄托。

而在西方,面包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象征着丰收、繁荣和希望,代表了西方饮食文化中追求丰富口味和口感的倾向,它们的种类繁多,从简单的白面包到各种添加了果干、坚果、香料的特色面包,应有尽有。

多年来,面包一直是西方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无论是早餐的吐司,还是午餐的三明治,亦或是晚餐的法棍,面包的身影无处不在。

从一颗小小的麦粒,到餐桌上的馒头和面包,小麦的旅程是人类文明的旅程,馒头和面包这两种看似简单的食物,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将更加密切,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中华饮食文化将继续绽放光彩,为世界饮食文化增添新的色彩。

对此,各位有什么想说的吗?

参考资料:

小麦在中国:技术调试与饮食融入.来源:澎湃新闻 | 杜新豪  2023年03月29日09:25

小麦的历史.2022-10-28 14:55·中裕食品

小麦——与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作物.2022-09-21 11:14·农视网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