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之败(303):蒋介石的“微操”信

二哥雨二 2024-11-07 16:01:06

12月3日上午10时左右,杜聿明得到各兵团的报告,部队基本整理到位,也休息了一个晚上,已经按命令,向永城方向出发了。杜聿明很高兴,准备上车出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通信营却送来了一封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杜聿明暗想,坏了,昨天一封,今天又来一封,肯定是极特殊的情况。

杜聿明神情严肃地打开那封亲笔信,但见上面写道:“光亭吾弟:据空军报告,濉溪口之敌大部向永城流窜,弟部本日仍向永城前进,如此行动,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由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杜聿明呆在那里,众人也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不敢吱声,而此时,杜聿明的心,如同沸腾的油锅一般,煎熬着,挣扎着,煮烫着……

杜聿明想,蒋介石所谓的军情变化,并不大,濉溪口之敌向永城方向“流窜”,而今天,自己的部队就可以到达永城甚至越守永城了,一支两万人左右的小部队,同样是远道而来,既没有既设阵地,又没有重武器,对自己造不成太大的威胁。而此时,最可怕的是后面追击而来的陈毅部主力,他们已经咬着了后卫部队的尾巴,一部正在从侧面迅猛追击,若是被他们迎头拦下,势必成包围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援救黄维?说好的“撤而不打”,就是要以黄维的坚守,换取徐州“剿总”部队安全撤退的,现在又要徐州“剿总”的部队掉头东南去营救黄维第12兵团,不正中了陈毅的“奸计”,一头向正在追击的解放军撞去,给解放军腾出一到两天的时间来,完成对徐州“剿总”部队的合围吗?

继续执行“撤而不打”的方案,向永城、涡阳、蒙城方向撤退,最终完成与李延年兵团的会合,救出黄维来,或许老头子不会再说什么;倘若救不出黄维,自己保全了徐州“剿总”的部队,老头子会免了自己的职,从此淡出军界;倘若救不了黄维,也到不了蚌埠,徐州“剿总”的部队又受到极大的损失,那么,自己肯定要受到蒋介石严厉的军法制裁,项上的人头,肯定是不保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得冠冕堂皇,好听得很,如果打了胜仗,就成了名言,而如果打了败仗,那就成了叛逆,成了岳武穆,进了风波亭,无论你以前多么英勇,多么辉煌,多么战功卓著,都将成为一张废纸,甚至是罪证,鸡蛋里挑不出骨头来,那是没有好好地挑,没有拿到显微镜下,没有戴上有色的眼镜,鸡蛋里的骨头,只要刻意去找,总还是有的,总还是会有的,总还是会莫须有的……

杜聿明啊,杜聿明,如今之境地,是战亦死,不战亦死,何去何从,实难下此决心啊!

杜聿明眼角的泪水都下来了,他问着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他为什么又变了决心呢?”

是啊,蒋介石为什么又变了决心呢?一般的回答是刘裴、郭汝瑰又使了“坏”,进了谗言,笔者还是那句话,他们是“共谍”,不是“费仲”。他们的作用,是传递情报,而非主导蒋介石的决策。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蒋介石这两天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原来,12月1日,空军向蒋介石报告,徐州的国民党军队已完全撤出徐州,解放军并没有立即追击上来。2日又得知徐州各兵团部队已抵大吴集、洪河集、薛家湖、孟集以南地区。蒋介石判断,杜聿明已经脱离了华东野战军,可以安全转进了。

而淝河方面,由于刘峙的亲自指挥和顾祝同、邓文仪等人前去督战,李延年第6兵团力量加大,第54军攻击力度也在加大,他们正面的解放军已大部向北移动。

更令蒋介石感到欣慰的是,双堆集被围的第12兵团,自胡琏飞临之后,如虎添翼,接连“大捷”,打得解放军奈何他们不得,也只好从南线抽兵加入围攻部队。此时的蒋介石,认为情况十分乐观,乃令第6兵团李延年部向罗集方向推进,以解第12兵团之围。

而这个时候,蒋介石又顾虑起杜聿明所率兵团,一意向西南方向逃走,消极避战,实在是痛失良机,于是灵机一动,便又忘了初衷,改变了计划,写出这封措辞严厉的亲笔信,并替杜聿明分折说:“应速决心于两日内立即解决濉溪口、马庄一带敌部(不足四万),此为各个击破之唯一良机。如再迟延,则各方之敌必于三日后麇集弟部周围,又处被动矣。此机万不可失,切勿再作避战迂回之图。弟南下十五万众,皆聚集在吴集周围地区,此最不利。应即分路前进,向敌出击,否则臃肿滞延又将坐待被围矣。如欲占领永城牵制敌主力,可派有力部队进占,切不可全部进取。据报马庄敌之先头今晚必可先我占领永城,则我军又落后一着。若再以主力攻城,是最不上算。此时应决心觅敌之主力而歼灭之为唯一急务。”

良久,杜聿明把电报递给参谋长舒适存,说了一句:“通知他们来开个会。部队,停下吧。”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