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排产大幅提升反转or反弹?

彬彬评商业 2024-10-30 15:38:46

自2023年起,产能过剩下的锂电行业进入“熊市”周期。低价竞争、产能利用率不足成为贴在行业链条上的鲜明标签。但今年下半年开始,行业似乎正在快速回暖。

近期,在A股市场乐观情绪的带动下,锂电板块迎来久违的春天。自9月23日起,宁德时代开启狂飙模式,股价从185元/股附近一路飙升至最高301元/股,创下近两年新高,累计最高涨幅接近50%,市值再度突破万亿门槛。

在此前之前,锂电池指数走熊自2021年12月起,已近3年之久。

与此同时,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开启,锂电行业订单频传,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据调研,9月份各大锂电池企业排产计划陆续曝光,排产暴增36%,新一轮的需求高峰已经到来。

种种积极信号似乎表明,锂电“熊市”周期逐渐来到了拐点。不少业界人士也不禁问,锂电行业反弹是否在即?

01

三季度排产释放积极信号

在此前产能过剩的阴霾中,2023年至今年上半年,锂电产业链频传裁员风暴、项目暂停、开支缩减等消息,开工率创新低。

据起点锂电行业调研,2023年全球锂电池的开工率仅为47%。而2024上半年锂电行业整体开工率为61% ,自7月开始这一数据还在继续上升,逐渐释放积极讯号。

7月锂电池排产环比基本持平,在淡季时间节点上景气度维持高位,尤其电解液、负极、隔膜排产环比增长近3成。

八、九月份,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锂电池企业已经纷纷开始“爆更模式”,生产线开足马力,备战“金九银十”和年底补库。

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明显,带动电池销量。数据显示,Q3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322.5万辆,环比增长21.1%。

在锂电池产量方面,9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环比增长9..9%,同比增长37.3%;销量环比增长11.9%,同比增长44.8%。

根据宁德时代三季度业绩报来看,今年三季度,宁德时代电池出货量超过120 GWh,环比提高15%左右。宁德时代亦披露,其三季度电池产能利用率已相对饱和,四季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而上半年宁德时代综合产能利用率约65%,预计Q3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至80%以上,考虑到部分已折旧的老旧产线,实际产能利用率更高。

从目前各大上市锂电池企业的已披露的半年报也可以看出,从二季度开始,各大锂电企业均呈现盈利恢复。对此,亿纬锂能表示,公司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3.59%,位于锂电上游水平。在动力、储能电池板块,在手订单充足。前三季度,动力电池出货量20.71GWh,同比增长4.96%;储能电池出货量35.73GWh,同比增长115.57%

在上游材料环节,10月份,除了电池环节,隔膜、电解液环节也继续环比上升,整体排产增幅在2%上下。

市场动态上,作为全球电池龙头,宁德时代Q3接连向上游企业下发大单,带动上游锂电材料企业产线开工、投产。

8月12日,宁德时代与富临精工子公司江西升华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江西升华承诺2025-2027年期间按照承诺约定对宁德时代的供应能力,宁德时代承诺2025-2027年期间每年度至少向江西升华采购14万吨。

9月4日,雅化集团公告,下属全资子公司雅化锂业与宁德时代签订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碳酸锂采购协议,约定从2026年1月起至2028年12月,宁德时代向雅安锂业采购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产品。

受益于下游需求回升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稳定,随着开工率提升、产能利用率升之较高水平,锂电行业下半年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02

储能订单释放增量

锂电产业链企业排产快速回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

从动力电池行业来看,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结构为“1+1+N”,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相争”,其余公司瓜分剩余市场份额。因此,对于二三线电池企业而言,寻求新的增量空间是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2024年,储能已成为锂电产业链最重要的增量,当前锂电价格触及底部,配储经济性逐渐显现,今年年国内需求大量释放,海外需求更甚。

从订单情况来看,今年下半年,自7月份阳光电源获得沙特7.8GWh储能超级大订单后,全球范围内迎来新一轮订单高峰。9月,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加速释放,订单激增的现象尤为显著。

9月份最大的一笔储能订单来自于亿纬锂能。该企业在近期公告中表示,其子公司亿纬动力已与AESI签署协议,供应约19.5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

这笔订单不仅是当月最大的一笔储能订单,还显示出市场对储能产品需求的旺盛。此前,亿纬锂能与ABS签订了规模为13.389GWh的储能电池订单,并已转让给AESI,并将交付量增至19.5GWh。

再加上阳光电源、比亚迪、国轩高科和楚能新能源等企业在9月发布的合计约7.9GWh储能系统订单,整个月的订单总量已超过27GWh。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进入2024年至今,中国储能企业已斩获超过90GWh的储能订单。其中,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区占比最高,而澳大利亚、日本、中东和东南亚等市场的储能需求也在逐步被挖掘。

新兴市场方面,中东地区加快了能源转型步伐,储能大项目密集落地。目前,中东市场的规划储能项目已超过50GWh。

从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的出货表现来看,储能电池的需求增速持续高于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速(储能电池在宁王产品结构中占比由原先20%提升到三季度25%),而主要的来源还是在于海外大储的需求端旺盛。

亿纬锂能方面在上述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称,目前,公司储能产能已经是满产状态,从下半年在手订单需求看,预计依然满产。“现阶段,公司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做好产品质量、 保证生产稳定,以满足客户的交付需求。”

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35.73GWh,同比增长115.57%,业务增长势头强劲。2024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公司王牌产品Mr.Big、Mr.Giant相继获取国内外系列认证,客户端、项目端验证有序开展。

亿纬锂能表示,“现阶段,公司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做好产品质量、 保证生产稳定,以满足客户的交付需求。”

03

产能去库存虚与实

讨论锂电周期是否迎来拐点,需要衡量供给两端是否达到平衡标准,这就不仅要看下游需求端,更要看清楚当前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以及去库存的快与慢。

比如,动力领域虽有增长,但面临结构性瓶颈。尽管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带动主要电池厂Q3排产环比增速超过10.5%,但电池排产增速低于车的销量增速,主要系PHEV占比提升导致单车带电量下降。

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判断锂电池行业是否过剩,一个直观的指标是看产能利用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为51.6%,2023年降至41%。业内普遍认为,动力电池行业综合产能利用率在50%~60%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据不少机构统计,目前国内电池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预计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所需动力电池产能为1200GWh,是需求的4倍之多。

其他环节上,磷酸铁锂、电解液、隔膜、负极等锂电主材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过剩。比如,目前国内企业公布的磷酸铁锂总产能规划已超过1000万吨,海外企业产能规划近110万吨左右,海内外企业产能规划合计近1200万吨左右。

具体来看,负极供需问题较为严重,预计2025年产能过剩33%,隔膜相对情况较好。

产能过剩下,今年一季度国内电池企业投资热情大幅消退,对待扩产态度愈发谨慎,头部企业的大手笔投资已消失不见。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国内Q1约20笔动/储电池项目签约、投产,投资额约1381亿元。作为对比,去年一季度锂电池领域投资项目约35个,其中27个公布投资额,合计约2150亿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单纯将所有电池企业宣布的规划产能和预测的市场需求简单比大小之后得出的产能过剩数据并不严谨。因为对电池生产来说,纸面产能和实际产能很多时候存在偏差。

实际上,自2023年至今,已有许多锂电企业规划中的产能会因为考虑到市场需求、资金、预期收益率、审批等诸多问题无法兑现。诸多项目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公告终止、缩减了部分投资计划。

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17家企业公布了项目延期、终止,或是定增预案取消、缩减计划,涉及投资金额超300亿元。

可以看到,不仅头部锂电企业,更多二三线以及跨界势力均在放缓投资节奏,如此原来所规划的产能最终落地要打折扣。只是在前两年的疯狂产能军备竞赛后,短时间一批项目的终止并不能立马解决供需失衡的困境。

积极的信号在于,从目前行业去库存的步伐来看,中上游环节整体库存水平或已接近正常水位。

碳酸锂方面,在短期供减需增的情况下,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大幅改善。自今年3月底起,碳酸锂周度库存便进入快速累积状态,5—6月周度累库3000余吨,7月份在4000吨以上。不过,进入8月份,累库速度明显放缓。

电池环节,从各大电池企业今年一季度的存货表现来看,电池企业优先维持着严格、谨慎的库存管理策略,整体而言,各大头部电池企业的2024年Q1库存相比于2023年Q1普遍有10-20%的滑落。今年3月动力电池库存28.9GWh,至6月动力电池库存降至5.69GWh,下调了80.3%。

而在三季度,根据宁德时代透露,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比较饱和,相比第二季度提升了十多个点。目前来看,第四季度的产能利用率比较饱和。预计三四季度整个电池行业库存水平要将更为健康。

04

行业淘汰赛行至“深水区”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走出了去库存的最低谷,但产能过剩情况依旧延续到2025、2026年。

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的去库态势或者说基本面的改善,只是在当前旺季背景下的暂时行为。基于生产到销售的节奏差异,原材料的需求更多会在9—10月份释放,11—12月份会再度走弱。

实际上,从2024年至今,市场披露的GWh规模订单消息来看,受益更多还是各领域的头部企业,而宁德时代等一线电池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水平,综观2024年,二三线企业们依旧面临激烈的生存竞争。

亿纬锂能高管表示,目前储能行业相当残酷,电芯的价格已经一降再降,很多企业实际是在亏损的,行业最终可能剩下10-15家。但是整体看,行业出清的速度比预想得慢一些。

在起点锂电看来,只有伴随着产能出清到一定水平,锂电行业周期拐点才会真正到来。在此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又展现出相当强的韧性,行业集中化趋势凸显。

一,价格战愈演愈烈。

由于受供需关系影响,2024年上半年,碳酸锂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10月22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7.1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4%,比年初下降25%。碳酸锂大幅下滑带动动储电池售价已接近成本,进入“3毛时代”。为保障市场份额,企业之间以压低价格竞争,导致电池产品的“价格战”,加速行业“内卷”。

以储能市场为例,大储集采领域,今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系统价格不断打破0.6元/Wh、0.5元/Wh大关。电池则早已跌进0.4元/Wh时代,个别厂家甚至已报出低于0.3元/Wh的价格。

工商业储能领域,9月,科陆电子推出Aqua-E系列工商储能产品,采用A类电芯的价格仅为0.598元/Wh;沃橙新能源随后报出0.58元/Wh的价格,并推出 “0元体验,账期半年” 的优惠条件,再创价格新低。

价格战打响的同时,储能产品同质化严重,冲业绩、抢份额成为现在储能行业的现状。

不过,积极的一面在于,价格战不会是常态,业内企业已经意识到不能单纯卷价格,而是要卷价值、卷技术、卷产品。一众企业已经在呼吁重视低价竞争带来的严峻考验。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谈到电池价格问题时坦言,“卷价格”可能会使产品的质量被忽视。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表示,一个亏本销售的大产业是不可以持续的,一定要跟产业链上的每一个有创新能力、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留出他生存的空间,这个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指出,当报价低于成本价时,一定会带来质量和安全的隐患。

但长期看,价格战降温还需要时间。

二,“价格战”竞争加剧之下,行业“马太效应”也开始凸显。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动力电池行业top10企业基本占据绝大数市场份额,相对而言储能行业还处于群雄争鹿的状态。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公开表示,“今年,储能企业有可能淘汰掉50%,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且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

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46.6GWh,累计同比增长35.6%。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企业装车量332.4GWh,占比合计92.51%。‌

与此同时,去年一整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家,淘汰率接近10%。可以预见的是,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会逐年降低。

相较之下,尽管储能内卷也愈发严重,但市场增量潜力尚待开发。一方面,储能电芯市场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趋势,宁德时代居首,其余企业排名未定。另一方面,分环节来看,电池企业涌入储能系统环节分润市场蛋糕,户储、工商业储能、大储等各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留有悬念,二三线企业的机会仍存。

与此同时,国内内卷不影响储能厂商在“金九银十”里笑看出海的未来。相反,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腰部厂商可以更贴近客户需求,做更细分的产品配置。

三,盈利分化,整个行业超额利润难重现。

梳理统计,2023年,130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合计营收2.37万亿元,同比增长6.25%,主要得益于比亚迪、宁德时代两家头部企业的强力拉动,2023年营收分别为6023.15亿元、4009.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04%、22.01%,两家公司合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达42.31%。

从增速看,营收同比实现增长的企业共有48家,而营收同比下滑的企业达82家,占比63.08%

其中,同比由盈转亏的企业多达24家,亏损同比扩大的企业有9家,另有65家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在半年报中,这一情况仍未好转,甚至更为严峻。据起点锂电梳理,2024年上半年,测算的锂电池产业链的整体毛利率在23%左右。

51家锂电上市公司中,产业链的利润从上下游向中游电池集中,分走了产业链近六成的利润。在各个细分领域,上游锂资源利润暴跌,设备、铜箔企业也面临较大考验,正极材料等领域的毛利率稍好。

具体到企业层面,多数电池厂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下滑,而宁德时代上半年毛利率27%,净利润逆势上扬,显示出电池行业内的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仅次于2022年四季度,排名公司历史单季度净利润第二位。

随着行业各细分领域集中度加强,借助规模优势,头部与腰部、尾部企业的营收、毛利差距会更加明显。

结语

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波动,潮涨潮落、暴涨后伴随着暴跌。可以肯定的是,尽管锂电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行业已经度过了爆发期,行业超额利润已经消失,未来企业应结束粗放式发展模式,发力降本增效。

在周期低谷中,考验每个企业的是如何穿越周期,实现韧性成长。宁德时代曾毓群认为,宁德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技术创新永无止境;亿纬锂能刘金成说,“做锂电池的人心里也要安静,要有长期打算”;蜂巢能源杨红新认为,要坚持长期主义,不做短期投机主义,坚持产品是根,质量是生命。

在起点锂电看来,在行业黎明到来之前,靠技术迭代打造业绩增量,加快落后产能出清,持续提升行业聚集度,锂电池行业仍有机会创造下一个产业周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