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一北方游客在桂林旅游的时候,在桂林正阳步行街一米粉店吃米粉遭遇阴阳菜单,原来是店里菜单价格表一碗米粉10块、15块,等他点好米粉吃到一半的时候,店里来了几个讲桂林话的本地人点一碗米粉却只要5块、6块。这位北方游客离开米粉店后,发视频吐槽米粉店本地人外地人两个价的事情,认为这是米粉店坑外地游客,听到外地人就故意往高了要价钱。此事引发了很大的网络舆论,当地部门也很快进行了处理和回应。
可能这位北方游客应该是第一次到桂林旅游,其实这个现象不是现在才有,这是一直存在的米粉店商家和周边居民约定俗成的默契潜规则,准确地说更像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双轨制。
桂林很多米粉店存在的本地人外地人两个价现象,是有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这个观点可能很多网友们会骂我,不过骂之前,先看我给大家分析一下桂林米粉店为什么会存在价格双轨制。
桂林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生态旅游城市,旅游产业是当地的绝对支柱产业,其次是农业,大部分人都是要吃旅游饭,大部分的商家经营业务也是靠旅游市场消费。桂林文旅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1-3季度桂林市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1亿人次,同比增长34.78%,实现旅游总消费1352.20亿元,同比增长38.17%。
桂林企业商户主要是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为主,这些行业都是旅游关联服务行业,就是靠吃旅游饭的商户商家。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底桂林市实有一二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分别为25548户、33539户和299624户,占该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户数的7.12%、9.35%和83.5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在所有市场主体总户数中所占的比重最多,批发和零售业172934户,占比48.21%;住宿和餐饮业43414户,占比12.1%。虽然旅游产业给桂林带来巨大的消费力,但是桂林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特点也非常明显,淡旺季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消费市场波动非常大,商户全年经营收入80%比例都是要在旺季实现的。这样淡旺季经营的巨大差异自然会推高旺季时候商家的产品和服务定价,但很多商户同时也是经营本地周边居民的消费服务,本地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是稳定的,他们的支付能力是没有办法随着旅游淡旺季市场变化。
我们以2022年数据为例,桂林市人均GDP为49196元,同期全国人均GDP为85698元,仅为全国水平的57.4%。2022年桂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67元,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只有全国水平的84.5%。
桂林米粉是桂林本地人每天的日常主食,而这些商户基于日常和周边居民的友好相处,并且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商户们很清楚桂林本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支付能力,基于这种现实的情况,商户们就私下约定俗成给周边本地居民消费者特别的优惠价格。
所以,我们可以把本地人外地人两个价格的情况,理解为商户给周边居民的一种特殊福利补贴,他们自愿少赚周边居民的钱,也就造成了我所说的价格双轨制现象。
固然那位爆料网友在桂林吃米粉遭遇阴阳菜单是会让他有不好的体验,但我认为这种价格双轨制现象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这是本地居民的一种基本生存权的体现,所以这个现象才会一直存在。如果没有桂林米粉店们的价格双轨制,桂林也会发生最近网络上引发很大网络舆论的新疆物价问题。前些时间,新疆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和发视频吐槽新疆物价太高,本地人消费不起,主要就是因为商户们把面向游客的消费服务价格也同样面向广大本地生活的普通居民。可以说,新疆很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桂林也很相似,主要是旅游业和农业,本地普通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承受力都是一般的,但是由于新疆旅游淡旺季的巨大落差,新疆很多物价都被旺季旅游消费价格给拉高了。
像新疆物价所引发的新疆本地网友劝退疆外游客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桂林身上,原因就是很多桂林商户经营者和本地居民之间,在一些日常刚需消费的价格上有他们私下里约定俗成的特别优惠价格默契。
针对那位北方游客的吐槽和投诉,桂林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对那个桂林米粉店商户进行了立案调查、闭门整改。该店主经批评教育后认识到错误,承诺今后在店内明确张贴各款米粉销售价格,诚信经营,确保游客和本地市民以同等价格购买桂林米粉。
但是我还是认为那个桂林米粉店的商户并没有错,他本身在店里是做到了明码标价,没有价格欺诈。不过,在这里建议桂林米粉店经营商户,可以给日常每天到店里吃米粉的周边本地居民发放一些优惠券,这样就不至于让游客们在边上产生误解、误会。
总之,网友爆料所说的阴阳菜单现象,不会因为这起负面舆论事件而消失,今后这样的价格双轨制依然会长期存在,因为这对本地人来说是每天的消费,而对外地游客而言只是一两次的消费。
(喜欢作者文章的朋友,欢迎转发、关注!)
我去桂林吃的也是15元的,吃了三个不同地方的,味道不咋的,粉不爽滑不Q弹,感觉对不起“桂林米粉”的名声。
东北咋不这样呢,宰客还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