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枣园村伏牛山艾草
性质:枣园村伏牛山艾草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其含有比普通艾草更多的挥发油、黄酮、微量元素、苯丙素类、三萜类化合物等天然有机成分。这些成分使得伏牛山艾草具有活血、祛湿散寒、抗菌止痛、驱蚊等特殊功效。特别是艾叶制作的艾条,可供艾灸使用,疗效显著。《本草纲目》有载:“ 艾叶取太阳真火,可回垂绝元阳,逐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类型与特征: 伏牛山艾草产于汝阳县刘店镇枣园村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地下根状茎横卧;茎单生或少数,植株有浓烈香气;叶被有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头状花序椭圆形,无梗或近无梗。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艾草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但在温暖湿润、潮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更好。艾草在清明时节到端午节前后采摘,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有特异香气。艾草可以制作成艾糍、艾米果、艾草茶、艾叶鸡蛋汤等多种食品和药品,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规模与体量:枣园村伏牛山艾草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目前枣园村伏牛山艾草种植1000余亩。
制作或生产工艺:汝阳县刘店镇枣园村依托河南三才艾业有限公司艾草种植加工,集艾草种植、研发、加工、销售、艾灸保健为一体的艾制品生产企业。公司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拥有1000平方米无尘自动化生产车间、手工卷绒车间、灸具生产车间、布艺生产车间、现存储优质艾叶5000余吨,同时配备有国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研发了艾绒提纯、艾草、艾柱加工等多项发明专利,并荣获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艾产品制作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准,以传统医药技术为载体,专注于健康产业发展。
背景:伏牛山艾草有2000余年种植艾草悠久的历,艾草,又名医草、冰台,在大量古籍中都有对艾草的描述,艾草是医者钟爱的药材,是百姓的辟邪之物。唐代伊阳(今汝阳)人孟诜《食疗本草》最早介绍了艾叶的食疗方法及作用:“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丸子许。”“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因此,汝阳民间早就用艾防病治病,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后,汝阳依据艾草的历史渊源和民俗文化,借此助力党的好政策使艾草产业蓬勃发展,汝阳·刘店已举办四届伏牛山艾草文化节。
价值及影响:伏牛山艾草具有多种价值和影响,包括医疗、营养、环境等方面。艾草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其功效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价值: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以及祛湿止痒等功效。它可以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病、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脾胃虚寒等病症。此外,艾草还能抑制和杀伤多种病毒和细菌,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抑菌抗病毒效果。营养价值:艾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A、钾、钙、镁、铁等,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这些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环境价值:艾草的奇特芳香有助于驱蚊蝇和净化空气,对改善室内外环境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