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楮拟太行萧萧气苍莽——赏读河北国画院副院长彭国昌巨幅画作

美术人冯宜玉 2024-08-20 16:10:53
毫楮拟太行 萧萧气苍莽——河北国画院副院长彭国昌先生巨幅山水画作(《西部成功书画家》刊载)赏读

太行苍茫

中国山水画“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的写意性概括表现,既能与客观对象的形神相契中,彰显其形貌特征和神韵气势,亦还有画家趣融神思运构之下,而“骨气形似”的本于立意“似与不似”表达。即如笔者本文要解读分享的,河北国画院副院长彭国昌先生创作于己卯年的这幅太行山水巨作《太行苍茫》,丈余之间或笔或墨随宜而赋,既有凹凸斑驳太行山石肌理的细节描绘,丛丛簇簇峰脚山林情貌的生机彰显,悠然自得缓坡放牧生活的点缀写照,浩瀚天际群鸟高飞景象的活泼陈置。当然更有巨石磊落、峰峦叠嶂的整体太行山峦峥嵘气质营造,草木萧萧、天高云淡的万壑深秋明净如洗神韵彰显,万物凋零、山色萧萧而主客熔冶的寂然生命情志咏叹。

《太行苍茫》画面中,无论是山石突兀高耸处“干裂秋风”的枯渴皲裂笔触皴擦,还是大壑幽邃静谧处“润含春雨”的丰腴沉郁水墨晕染,抑或是草木疏疏离离间骨气嶙峋的刚健婉转线写勾勒,乃至远景或峰或岚浩浩渺渺里赭石、深蓝的深浅浓淡写意之造等等。画家这些运用以黑白、明暗、线面、冷暖、有无、动静关系,而富于二元对立统一造物理法、趣韵的笔墨画语具体表现,不仅可见彭国昌先生继承“立其形质”“分其阴阳”“本于立意”等国画山水创构传统理念和基本方法的寻根溯源强调,也还有画家立足时代、尊重自然乃至旁及西法,继而体物得真构建局部朴茂、整体雄伟的形质写实和精神性灵北方山水意象反映。

《太行苍茫》局部

例如彭国昌先生或以“皱纸”之法局部赋形,又稍作轮廓勾勒处理而不做过分雕饰的契合石面形貌之写,既于纸面之上呈现出历经风雨侵蚀、岁月淘漉,而天然不饰的石质肌理沧桑、刚健、笃实之相,亦还见画家体物真山真水而“按形求法,触目会心”中,超越时空所拘发掘太行山水现实面貌成因的“学贵心得”、取其性灵深彻体验。再有如基于山石突兀、峰壑起伏之形,而鸠集中西笔墨黑白、光影明暗辩证画语之象,凹深落墨沉厚为阴,凸面留白虚淡为阳,山坳重染做阴影遮蔽之姿,石面皴空显阳光远映之貌,既见黑白、有无变化赋形表象的国画笔墨传承,亦有西学影响、时代审美、现实体验的光影、体积现代画语融入,继而主客浑融综合形成的雄壮、苍莽气象和空静、旷远太行秋境来。

唐代大诗人李白《太原早秋》云:“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这幅《太行苍茫》霜露渐浓、百草衰败而天苍苍野茫茫秋意萧萧画境营造,也还得益于画家抓取特定地貌、时节山水对象特征,继而以澄观运思获得情致化图构之布“代山川而言”的章法置陈当中。如那团块状的耸立横卧、斜倚奔趋状巨石,大小错落、疏密层叠、深浅远近、参差显隐排布的巍巍袤延太行形貌写照,愈加可见彭国昌先生凸显其巍峨崇峻、雄峙㟒嶙太行神采的主观运布之思。还有林木丛丛、枝叶寥寥的荒茂秋林点缀,或迤逦成势于峰脚谷底,或亭亭高拔平缓坡地,于其体现秋叶灿灿而黄的自然草木情景的同时,亦更见画家得太行四时之变的求真得神体察之照。还比如肌理鲜明主峰与远山无皴的图构对比所带来的远山高天的宏大空间强调,自由觅食的羊儿、天空飞翔的鸟群的点景物象安置,为这造化神奇、姿态万千的太行画卷更增生命活力,笔者的精神、思绪亦随画家这充满妙趣的立意定景,畅游于莽莽苍苍的自然之境了。

(文\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 冯宜玉)

溪山流云

画家简介:彭国昌,1955年生于河北晋州市,1980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先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师等;从80年代出版连环画《西游记》《中国通史》《百年历史画册》等,并荣获中共中央“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画提名展获金奖; 2007年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中,作品荣获“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协艺委会副秘书长;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河北国画院副院长;河北工艺美术学院特聘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导师。

0 阅读:1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