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玩具北方娃娃们都玩过,皇帝也念念不忘,你小时候玩过吗?

元白评文化 2024-10-18 16:40:57

文玩中有一种骨做的物件,前两年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核桃,常见有人握在手里搓得光润油亮。与其他种类的文玩一样,这种骨头玩意同样历史悠久,北方的朋友们其实小时候都玩过,它就是嘎拉哈。

嘎拉哈是动物后腿膝盖连接处的骨头,也称髀骨、髀石,是过去北方小孩子的主要玩具之一。一副嘎拉哈有四枚,收集起来不容易,一是以前只有过年过节才杀猪宰羊,一只羊只有两枚嘎拉哈,二是不同的动物嘎拉哈大小不一样不好配对。一副好的嘎拉哈一般要攒好几年才能凑齐。

所以,每得到一枚嘎啦哈,孩子们都倍加珍惜。他们会小心剔除骨头上的肉、筋,晾干涂上颜色,配齐四枚就可以玩了。找个乒乓球在桌上边弹边抓嘎拉哈,要在球落下之前抓到手,并接住弹力球。第一次抓一个,第二次抓两个……手碰到其它嘎啦哈就算任务失败,轮到下一个。

这个游戏中,猪嘎拉哈因形状不对称不讨喜,牛嘎拉哈则较大,手握不住。而狼、鹿、獐、狍等野生动物非常少见,所以它们的嘎拉哈也难以搜集。最适合抓嘎拉哈的是羊嘎拉哈,比较其它动物的膝盖骨,羊拐显得方正,约普通麻将牌大小,一副四个能单手抓起来,符合游戏玩耍的规律。

人总忘不了小时候为自己带来乐趣的东西,特别是玩具。你小时候玩变形金刚,玩高达,长大后一旦有条件就会收集一大堆来过足小时没过够的瘾。玩嘎拉哈的小孩子们长大以后,嘎拉哈就自然地成为文玩中的流行时尚。

不过,对作为文玩的嘎拉哈,品质要求就更高了,要两枚或四枚一套,大小完全一致,规整度高,骨头密度大看不到骨质棕眼为最佳。搓揉几年,红润光滑的嘎拉哈,价格堪比文玩核桃。

对小时候玩具的怀旧情节可不单我们普通人有,游牧渔猎民族出身的皇帝也是一样。有一天,某位皇帝忽然想起小时候玩过的嘎拉哈,即令御匠:“将朕小时候的玩具再做几套出来,这回不一样,要用最珍贵的材质来做。”

故宫出版社的《养心殿造办处史料缉览》有实例:“棋盘桌,内盛五彩漆盒一件,内噶什哈两百个。”这就是现在我们能够在诸多博物馆看到各种珍贵材质的嘎拉哈的原因。

清朝的皇帝并不是玩嘎拉哈最早的,人类认识嘎拉哈最早甚至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在内蒙古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里曾发现单独摆放的动物髌骨,可猜测原始人类对于这种形状规整的骨骼已经有用作游戏、装饰用途。

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铜羊距骨断代为北魏时期。此外,由铜、玉、玛瑙、水晶制作成的羊拐骨还在辽金元墓中被大量发现,有许多还在嘎拉哈一侧加工有“飞马”纹饰。这些嘎拉哈的中间往往都钻有一孔,这说明它们应该还有佩挂的功能。除了游戏、饰物作用,嘎拉哈甚至还有着类似冰球的体育运动方式,《辽史.游幸表》卷六十八记载:“穆宗应历六年十月,与群众冰上击髀石”。

这枚羊拐骨可不止是手里搓揉的文玩这么简单,它身上或许包含着占卜、游戏、赏玩等多项主题方向,有待研究的逐步发现。

0 阅读:5